首页
随机
登录
设置
资助我们
关于维基教科书
免责声明
搜索
病理生理学
语言
监视
编辑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着重从功能与代谢的角度探讨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其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目录
1
绪论
2
疾病概论
3
水、电解质紊乱
4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
5
缺氧
6
发热
7
应激
8
缺血-再灌注损伤
9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10
休克
11
代谢综合征
12
肿瘤
13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14
心功能不全
15
呼吸功能不全
16
肝功能不全
17
胃肠功能障碍
18
肾功能不全
19
脑功能不全
20
多器官障碍综合征
绪论
编辑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近年进展与展望
疾病概论
编辑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病因学
发病学
疾病的转归——康复与死亡
疾病模型
水、电解质紊乱
编辑
正常水、钠代谢
水、钠代谢紊乱
钾代谢紊乱
镁代谢紊乱
钙、磷代谢障碍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
编辑
酸碱的自稳态
反应酸碱平衡常用指标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单纯型酸碱平衡失调
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
判断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方法
缺氧
编辑
缺氧的原因、分类和血氧变化特点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缺氧的防治原则
发热
编辑
发热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发热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应激
编辑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编辑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编辑
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平衡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休克
编辑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休克的发生机制
休克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休克的防治原则
失血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代谢综合征
编辑
肿瘤
编辑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编辑
心功能不全
编辑
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和分类
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心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
呼吸功能不全
编辑
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呼吸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肝功能不全
编辑
肝功能不全的病因和分类
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肝功能不全的分期
肝纤维化
肝功能不全的主要并发症
肝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
胃肠功能障碍
编辑
肾功能不全
编辑
急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
尿毒症
脑功能不全
编辑
多器官障碍综合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