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 病理生理学
病因
编辑失血与失液
编辑- 失血:外伤、食道静脉曲张出血,产后出血,肝脾破裂、骨折等。
失血程度 | 对机体的影响 |
---|---|
快速失血<10% | 机体代偿 |
快速失血10%~15% | 轻度影响机体 |
快速失血20%~25% | 血压下降、休克 |
快速失血30%~40% | 重度休克 |
快速失血量>50% | 迅速死亡 |
- 失液:呕吐、腹泻等;蒸桑拿出汗过多。
烧伤
编辑大面积烧伤早期可因大量血液、体液丢失以及疼痛而引起休克,称为烧伤性休克,晚期可继发感染而引起感染性休克。
创伤
编辑感染
编辑心力衰竭
编辑过敏
编辑强烈的神经刺激
编辑分类
编辑在提到休克的分类之前,先复习一下有效循环血压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但不包括贮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或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生理学 |
休克患者都具有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共同发病学特点,而有效循环血量的维持是由三个环节决定的:
- 足够的循环血量(体现在血压)。
- 正常的血管舒缩功能(外周阻力)。
- 正常的心泵功能(心输出量)。
各种病因均通过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环节来影响有效循环血量,从而引起休克。因此,常把血容量减少、血管床容量增加、心泵功能障碍这三个环节称为休克的始动环节。
据上述血流动力学特点,可将休克分为高排低阻型休克、低排高阻型休克以及低排低阻型休克,区别如下表:
高排低阻型休克 | 低排高阻型休克 | 低排低阻型休克 | |
---|---|---|---|
心输出量 | ↑ | ↓ | ↓ |
外周阻力 | ↓ | ↑ | ↓ |
血压 | ↓ | ↓ | ↓ |
临床表现 | 温暖、潮红,部分感染性休克早期 | 苍白、湿冷,临床多见 | 各种休克失代偿期 |
除此以外,亦可根据病因,分为以下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