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日語/過去、完了助動詞

编辑

大致上來說,「」用來表達親身體驗或是敘述者確信的過去。

活用编辑

活用型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連体形 已然形 命令形
とく しゅ がた  () - しか -

有理論認為[1]」是「く 」和「す 」(現代「する」的文語型)兩者的活用形混合而成;比如說以下的例子:


中的「」(「す 」的連用形 )表達「植う」(他動詞)所造成的結果狀態(現代語:「している」)。可被認為是「」發展出表達"體驗過去"前的過渡。

接續编辑

一般來說前接用言或助動詞的連用形,但若是前接カ行変格或サ行変格,則有以下的接續組合

  • カ行変格(「く 」):
し・しか」(連用形 + 連体形 / 已然形)
し・しか」(未然形 + 連体形 / 已然形)
  • サ行変格(「す 」):
」(連用形 + 終止形)
し・しか」(未然形 + 連体形 / 已然形)

不過須特別注意,根據明治38年(1905)年文部省發布的「文法上許容すべき事項」,現代日語卻容許以下的接續例外:

佐行四段活用の動詞を助動詞の『し・しか』に連ねて『暮しし時』『過ししかば』などいふべき場合を『暮せし時』『過せしかば』などとするも妨なし

行四段活用動詞接續助動詞『し・しか』,應該寫成如『暮しし時』和『過ししかば』的情況,若寫成『暮せし時』和『過せしかば』也無妨。

也就是說,照理來說行四段動詞「くら 」應以連用形「暮し」去接續「」的連體形「」,但自江戶時代近世日語)開始,多用行四段動詞的未然形去接續「[2],所以日本教育當局才將之納入現代日語的標準。

詳細用法编辑

用來表示某件事與現在的時間有段距離。常於和歌或是對話文( かい わ ぶん  )表親身體驗的過去



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示從目前的敘事階段(也就是敘述者目前的觀點)來看,某件事的確發生過。常用於物語、日記和随筆等非對話文( じ の文)部分,並非一定要是親身體驗的過去。


不少上代中古和歌的「せば」,被視為是「」的未然形和助詞「」的組合,所以字面上表示"假設過去",也就是顧名思義地表示與現實不符的假想條件。(注意這裡的「まし」是推量助動詞,前接未然形)


けり编辑

编辑

编辑

たり编辑

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