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日語/推量助動詞

编辑

」主要表示對人事物的推量意志,進而延伸出對他人的勸誘、對某種假定狀況的主觀看法與委婉的表達。

活用编辑

活用型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連体形 已然形 命令形
よ だん がた  - む(ん) -

特別注意平安時代中期開始,連體形和終止形時常音便成「」。

接續编辑

接續用言和助動詞的未然形。

詳細用法编辑

(1)推量:對未來或是現在人事物的推測。


(2)意志:說話者(或作者)表達自己的意志和希望。

(3)勸誘:說話者(或作者)對對方(或讀者)的勸誘或是期待。

(4)假定

(5)委婉

與現代推量助動詞「う・よう」的關係编辑

平安時代中期,助動詞「」開始被書寫為「」,後世認為這是「」失去母音的證據;而後於鎌倉時代進一步被改寫為「」,也就是現代推量助動詞「」。

而教育文法的五段動詞意志形是來自於以上「」的更進一步音便;古典日語四段動詞的未然形語尾本來是段,但是平安時代末期開始因為連母音的長音化,「+」的組合開始演變為/o:/,所以現代假名遣為了精確拼音將「段+」改寫為對應的「段+」,這樣的話,四段動詞就多了一種"新"的段未然形,故四段動詞被改稱為五段動詞。而這種"新"的段未然形 + 「」的組合就被教育文法稱為意志形

至於五段動詞以外,未然形語尾不是段的部分,也因連母音的長音化,而有「+」演變為/jo:/;故現代假名遣同樣對此進行拼寫改革,將變動詞未然形語尾「」+「」的組合改拼為「しょう」;至於上一段動詞「未然形段語尾 + 」的組合,於室町末期開始產生音變而改寫為「段+よう[1],而這就是另一個現代推量助動詞「よう」的起源。但為何現代下一段(源於古典下二段)是接續「よう」而不是「」,目前還未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現代動詞「未然形 + う・よう」表推量的意義,一般都被「終止形・連體形 + だろう / でしょう」的口語用法所取代(而「う・よう」變成偏向於表意志),但注意到 「だろう / でしょう」 本身也是近代斷定助動詞「だ / です」的未然形「だら / でせ」與「」接續的組合在連母音的長音化後,經過現代假名遣的拼寫改革所產生的[2][3]

類似的,現代形容動詞表推量的用法「~だろう」,是改自「~だらう」的現代拼寫;而形容詞的過時推量用法(已經被「終止形 + だろう / でしょう」取代),也就是「~かろう」,其實也是改自「~からう」(「カリ活用未然形 + 」)的現代拼寫。

むず编辑

根據平安時代中期的清少納言(966年-1025年)於枕草子所述,「むず」這個助動詞是來自於推量助動詞「」+ 格助詞「」+ 動詞「」的口語略縮:


所以理所當然的「むず」的活用型跟動詞「」一樣都是行変格。語意上「むず」跟「」相同,但稍微帶了些強調意味。

编辑

らむ编辑

けむ编辑

らし编辑

まし编辑

まじ编辑

めり编辑

べし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https://kotobank.jp/word/%E3%82%88%E3%81%86-652682
  2. https://kotobank.jp/word/%E3%81%A7%E3%81%97%E3%82%87%E3%81%86-575862
  3. https://kotobank.jp/word/%E3%81%A0%E3%82%8D%E3%81%86-563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