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抗原的分类
抗原 -
抗原的特性 -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根据诱导B细胞应答时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
编辑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
编辑这类抗原须在抗原提呈细胞及Th细胞的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决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编辑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须T细胞辅助。少数的多糖抗原属于TI-Ag。
特性 | TD-Ag | TI-Ag |
---|---|---|
化学特性 | 蛋白质 | 多糖 |
结构特点 | 结构复杂
具有多种不同决定簇,既有半抗原决定簇又有载体决定簇 |
结构简单
具有重复出现的同一种抗原决定簇,无载体决定簇 |
巨噬细胞参与 | 需要 | 多数不需要 |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编辑异种抗原
编辑异种抗原是指来源于不同物种的抗原物质。如:马血清蛋白、各种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而言都是异种物质,具有强的免疫原性。
病原微生物及代谢产物
编辑细菌的外毒素与类毒素
编辑外毒素——细菌代谢产物,多为蛋白质,免疫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毒素)。
类毒素——指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物质。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
动物免疫血清
编辑由外毒素引起的疾病通常使用抗毒素抗体,简称抗毒素。抗毒素是用类毒素免疫动物(一般是马)制备的,这种动物免疫血清(含抗毒素)对人体具有双重性:提供特异性抗毒素抗体,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可能引发超敏反应疾病。
同种异体抗原
编辑如:马血清蛋白、各种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而言都是异种物质,具有强的免疫原性。
自身抗原
编辑如:自身组织成分结构改变、隐蔽性自身成分暴露构成自身抗原。
异嗜性抗原
编辑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为Forssman抗原。
根据抗原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分类
编辑内源性抗原
编辑外源性抗原
编辑超抗原、丝裂原和佐剂
编辑超抗原
编辑概念
编辑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由White等于1989年提出的,是一类由细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能与多数T细胞结合并使其活化,极低浓度就能诱发最大的应答效应,类似丝裂原的作用。由于这类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故称为超抗原。
超抗原的种类
编辑外源性超抗原(某些细菌的外毒素)
- 金葡菌肠毒素A、B、C、D、E
- 葡萄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毒素1,
内源性超抗原(逆转录病毒蛋白)
- 小鼠内源性超抗原: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
- 人内源性超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蛋白
超抗原的特征
编辑- 强大的刺激能力,较低浓度的超抗原(10-12克分子)就能使大量的T细胞活化,占T细胞库中的5%-20%。
- 不须抗原提呈细胞的处理,超抗原的一端和APC表面的MHC -Ⅱ分子结合,另一端可直接与TCRβ链V区结合两端均为抗原结合沟槽的外侧,从而产生激活信号,使T细胞活化。以完整的蛋白质分子递给T细胞。
- 与T细胞相互作用无MHC限制性,超抗原需要通过MHC-Ⅱ类分子呈递给T细胞,但T细胞的识别不受MHC限制性。
超抗原的生物学意义
编辑- 超抗原参与某些病理过程
- 超抗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 超抗原与免疫抑制
- 超抗原与肿瘤免疫
丝裂原
编辑- 是为植物种子中提取的糖蛋白以及细菌的代谢产物,是非特异的多克隆淋巴细胞激活剂。
- T、B细胞表面均表达多种丝裂原的受体。在体外实验中丝裂原可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表现为体积增大,胞浆增多,DNA合成增加,出现有丝分裂等变化。
- 实践中常用淋巴细胞对丝裂原刺激的反应,来检测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如:用PHA 或ConA 刺激的增生反应来测定T细胞功能:用 SPA的反应来测定人B细胞的功能:用PWM来测定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佐剂
编辑佐剂:是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有些物质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佐剂的种类
编辑- 微生物及其产物:如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白日咳杆菌、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
- 无机化合物:氢氧化铝、明矾等。
- 合成佐剂:如双链多聚肌胞苷酸(polyI:C)。
- 油剂:如弗氏佐剂、矿物油、植物油。
佐剂的生物学作用
编辑- 增加抗原的免疫原性,使无或微弱免疫原物质变成有效的免疫原。
- 提高抗体的滴度,提高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的滴度。
- 改变抗体的类型,由产生IgM转变成IgG。
- 引起或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
佐剂的作用机制
编辑- 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长抗原在体内存留的时间。
-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能力。
- 刺激淋巴细胞增生和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