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

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al hormones)是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激素的總稱,主要包括鹽皮質激素(mineralocorticoids)、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s)和性激素類(sex hormones)。

化學結構與構效關係 編輯

糖皮質激素 編輯

作用廣泛,與劑量密切相關

  • 生理狀態(小劑量):影響物質代謝過程
  • 應激狀態(大劑量):允許作用,適應內外環境變化產生的強烈刺激
  • 超生理劑量:藥理作用、不良反應
  • 抗炎、免疫抑制和抗過敏、抗休克等重要的藥理作用
  • 影響機體的物質代謝,會引起不良反應

體內過程 編輯

脂溶性高,注射、口服、外用容易吸收;短效製劑口服1-2小時起效,作用持續8 -12小時。
血漿蛋白結合率高(約90%)

  • 80%與皮質激素轉運蛋白(CBG)結合;15%與白蛋白結合
  • 結合型無生物活性,游離型具有生物活性
  • 影響CBG合成的因素:臨床意義?
    • 妊娠、雌激素治療:雌激素↑, CBG ↑
    • 肝、腎疾病: CBG ↓

肝臟生物轉化,代謝物主要由尿中排泄

藥理作用及機制 編輯

對代謝的影響 編輯

糖代謝:升高血糖,促進糖原異生
蛋白質代謝:促進分解,抑制合成,負氮平衡
脂肪代謝:  

  • 促進皮下脂肪分解,增高血漿膽固醇;
  • 脂肪重新分佈(四肢脂肪減少,面部、上胸部、頸背部、腹部和臀部脂肪增加)形成「滿月臉」和「向心性肥胖」。


核酸代謝:影響敏感組織中的核酸代謝來影響代謝過程
水和電解質代謝:鹽皮質激素樣保鈉排鉀作用,利尿,骨質脫鈣

抗炎作用 編輯

  • 作用強大,抑制各種原因所致炎症(物理、化學、免疫、感染、無菌性)
  • 抑制炎症不同階段(初期、後期)

免疫抑制與抗過敏作用 編輯

對免疫系統的抑制作用
抗過敏作用

抗休克作用 編輯

常用於嚴重休克,特別是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治療。

其他作用 編輯

  • 允許作用:GCS對有些組織細胞雖無直接活性,但可給其他激素髮揮作用,創造有利條件。


  • 退熱作用:用於嚴重的中毒性感染,常具有迅速而良好的退熱作用。
  • 血液與造血系統:糖皮質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增加,大劑量可使血小板增多、提高纖維蛋白原濃度,並縮短凝血酶原時間;刺激骨髓中的中性粒細胞釋放入血而使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多,但卻降低其遊走、吞噬、消化及糖酵解等功能,因而減弱對炎症區域的浸潤與吞噬活動。
  • 中樞神經系統:提高中樞的興奮性。
  • 骨骼:長期大量應用本類藥物時可出現骨質疏鬆,特別是脊椎骨,故可引起腰背痛,甚至發生壓縮性骨折、魚骨樣及楔形畸形。
  • 心血管系統:糖皮質激素增強血管對其他活性物質的反應性,可以增加血管壁腎上腺素受體的表達。

臨床應用 編輯

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編輯

長期大劑量應用引起的不良反應 編輯

  • 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
  • 誘發或加重感染:結核、病毒感染
  • 消化系統併發症:潰瘍、出血、穿孔
  • 心血管系統併發症: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
  • 骨質疏鬆、肌肉萎縮、傷口癒合延遲
  • 糖尿病
  • 糖皮質激素性青光眼
  • 對妊娠的影響:胎盤功能不全、新生兒體重減輕、死胎
  • 其他:癲癇或精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

停藥反應 編輯

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或萎縮

  • 誘因:突然停藥或減量過快+應激
  • 機制: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被反饋性抑制,腎上腺皮質萎縮
  • 症狀:噁心、嘔吐、乏力、低血壓或休克
  • 防治:緩慢減量;停藥後連用ACTH7天;停藥1年內遇應激狀態,予以足量糖皮質激素

反跳現象

  • 症狀:突然停藥或減量過快而致原病復發或加重
  • 處理:加大劑量,控制症狀後逐漸減量、停藥

糖皮質激素抵抗

  • 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很差或無效
  • 盲目加大劑量或延長療效無效,且會引起嚴重後果
  • 尚無解決該抵抗的有效措施


禁忌證 編輯

  • 嚴重精神病和癲癇;
  • 活動性消化性潰瘍、新近胃腸吻合術;
  • 角膜潰瘍;
  • 骨折、創傷修復期;
  • 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
  • 嚴重高血壓、糖尿病、孕婦;
  • 抗菌藥不能控制的感染(水痘、麻疹、黴菌感染等)

用法與療程 編輯

鹽皮質激素 編輯

促皮質素及皮質激素抑制藥 編輯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編輯

皮質激素抑制藥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