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 hormones)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主要包括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s)、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和性激素类(sex hormones)。

化学结构与构效关系 编辑

糖皮质激素 编辑

作用广泛,与剂量密切相关

  • 生理状态(小剂量):影响物质代谢过程
  • 应激状态(大剂量):允许作用,适应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强烈刺激
  • 超生理剂量:药理作用、不良反应
  • 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抗休克等重要的药理作用
  • 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会引起不良反应

体内过程 编辑

脂溶性高,注射、口服、外用容易吸收;短效制剂口服1-2小时起效,作用持续8 -12小时。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约90%)

  • 80%与皮质激素转运蛋白(CBG)结合;15%与白蛋白结合
  • 结合型无生物活性,游离型具有生物活性
  • 影响CBG合成的因素:临床意义?
    • 妊娠、雌激素治疗:雌激素↑, CBG ↑
    • 肝、肾疾病: CBG ↓

肝脏生物转化,代谢物主要由尿中排泄

药理作用及机制 编辑

对代谢的影响 编辑

糖代谢:升高血糖,促进糖原异生
蛋白质代谢:促进分解,抑制合成,负氮平衡
脂肪代谢:  

  • 促进皮下脂肪分解,增高血浆胆固醇;
  • 脂肪重新分布(四肢脂肪减少,面部、上胸部、颈背部、腹部和臀部脂肪增加)形成“满月脸”和“向心性肥胖”。


核酸代谢:影响敏感组织中的核酸代谢来影响代谢过程
水和电解质代谢:盐皮质激素样保钠排钾作用,利尿,骨质脱钙

抗炎作用 编辑

  • 作用强大,抑制各种原因所致炎症(物理、化学、免疫、感染、无菌性)
  • 抑制炎症不同阶段(初期、后期)

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 编辑

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抗过敏作用

抗休克作用 编辑

常用于严重休克,特别是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治疗。

其他作用 编辑

  • 允许作用:GCS对有些组织细胞虽无直接活性,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 退热作用:用于严重的中毒性感染,常具有迅速而良好的退热作用。
  • 血液与造血系统:糖皮质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大剂量可使血小板增多、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并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刺激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入血而使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但却降低其游走、吞噬、消化及糖酵解等功能,因而减弱对炎症区域的浸润与吞噬活动。
  • 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中枢的兴奋性。
  • 骨骼:长期大量应用本类药物时可出现骨质疏松,特别是脊椎骨,故可引起腰背痛,甚至发生压缩性骨折、鱼骨样及楔形畸形。
  • 心血管系统:糖皮质激素增强血管对其他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可以增加血管壁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

临床应用 编辑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编辑

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编辑

  •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 诱发或加重感染:结核、病毒感染
  • 消化系统并发症:溃疡、出血、穿孔
  •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迟
  • 糖尿病
  •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
  • 对妊娠的影响: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体重减轻、死胎
  • 其他:癫痫或精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

停药反应 编辑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萎缩

  • 诱因: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应激
  • 机制: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被反馈性抑制,肾上腺皮质萎缩
  • 症状:恶心、呕吐、乏力、低血压或休克
  • 防治:缓慢减量;停药后连用ACTH7天;停药1年内遇应激状态,予以足量糖皮质激素

反跳现象

  • 症状: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而致原病复发或加重
  • 处理:加大剂量,控制症状后逐渐减量、停药

糖皮质激素抵抗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很差或无效
  • 盲目加大剂量或延长疗效无效,且会引起严重后果
  • 尚无解决该抵抗的有效措施


禁忌证 编辑

  • 严重精神病和癫痫;
  •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
  • 角膜溃疡;
  • 骨折、创伤修复期;
  •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 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孕妇;
  • 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水痘、麻疹、霉菌感染等)

用法与疗程 编辑

盐皮质激素 编辑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编辑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编辑

皮质激素抑制药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