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教科書:互助客棧/存檔/二零一二年

教科書易名建議

編輯

水水君於首頁討論頁建議《維基教科書》易名《維基課本》,在下以為是議不錯,值社群考慮並討論。請諸君議之。--J.Wong 2010年8月22日 (日) 18:38 (UTC)[回覆]

首頁討論頁水水君嫌「維基教科書」五字太長時,「維基共享資源」六字更長,尚無改名提議。說到改名,維基文庫舊稱的「維基資源」是從Wikisource中譯,但容易和「維基共享資源」混同,所以依據收集文獻的性質改名。這邊改名否,我認爲無所謂,但也順便提議《維基教本》,更廣泛討論,如何?--Jusjih (留言) 2010年8月23日 (一) 03:19 (UTC)[回覆]
大家的建議都不錯,可是我認為三者都不太合適,因為維基教科書是收錄了少許非教科書書籍,例如說明書或自學的電腦書籍。還有,維基兒童有不少書籍都不是真正的「教科書」。Kayau (留言) 2010年8月23日 (一) 03:38 (UTC)[回覆]
《維基書籍》,如何呢?回Jusjih君︰易名之事,理應論而廣泛。故支持爾議。--J.Wong 2010年8月23日 (一) 08:48 (UTC)[回覆]
題外話,《維基共享資源》︰《維基公庫》,公︰公共;庫,倉庫。至於《維基文庫》則建議易名《維基文館》。「庫」與「館」︰庫,儲物之所。館,華麗房舍。一般而言,讀者於《維基共享資源》逗留時間相對為短,尋畢所需則會離去,猶現實之中,除倉管者外,其餘人士未會久留。至於,《維基文庫》逗留時間較長,稱之為庫,僅特顯其儲文之用。然而,實情並非如斯,除儲物之用,尚供人細味古籍。稱之為館,亦令人多多少少聯想到「圖書館」之類,地方大而供人自由覽閱所取。--J.Wong 2010年8月23日 (一) 09:22 (UTC)[回覆]
其實維基教科書僅翻譯了Wikibooks,而其「s」則欠奉。當然,讀者不難知悉或想象到此處書籍不止一本。但何為不以其名發放更多訊息?《維基書屋》︰屋,人住之處,予人自由隨便之感,然又非全然無拘無束,「家亦有家規」。又一屋絕不會僅有一書,稱為書屋,則可告人此地書量不鮮,甚至應有盡有。呼之曰「屋」亦可與「文館或庫」有所區別,屋自無庫、館之大。而建議中之文館亦教人知悉彼地乃莊嚴之所,好歹所展、所藏均為先賢之作,理應如此。未知諸位意下如何?--J.Wong 2010年8月23日 (一) 10:10 (UTC)[回覆]
說起來蠻可愛的,(+)支持Kayau (留言) 2010年8月23日 (一) 12:12 (UTC)[回覆]
這邊的自述是「自由的教學讀本」。維基文庫的自述是「自由的圖書館」。差別在於這邊收錄貢獻者自撰書籍,但維基文庫收錄他處已經發表的文獻。回Wong128hk君︰《維基共享資源》若改名《維基公庫》雖然用字好,但與《維基文庫》近似時,也許《維基圖庫》表示圖像庫或者《維基檔案庫》表示檔案庫可能更好。至於《維基文庫》則建議易名《維基文館》,想法特優,但仍然要問那邊的意見,已經在s:Wikisource:寫字間提出。這邊改成《維基書屋》,只要沒有顯著反對,應該可行,但自述也許應該改成「自由的自撰書籍」。--Jusjih (留言) 2010年8月24日 (二) 01:37 (UTC)[回覆]
感謝附議。如此者,則公示兩週,至2010年9月11日。期內無明顯反對者,則視為通過,時《維基教科書》會正式易名為《維基書屋》。敬希注意。--J.Wong 2010年8月28日 (六) 05:37 (UTC)[回覆]
(-)反對,對於外人來說,維基書屋,維基文庫或維基文館實在難以分辨二者的差異--Shizhao (留言) 2010年9月6日 (一) 02:54 (UTC)[回覆]
誠然,未見得外人能分辨維基教科書及維基文庫差異安在。況書與文,平常尚且未會混為一談,至網上又豈會如君所言,難辨二者。反之,維基教科書、維基文庫,名不符實,未免誤導來訪者眾。焉可繼續留之?書就是書,文就是文,君未免過慮。--J.Wong 2010年9月6日 (一) 09:05 (UTC)[回覆]


我覺得可以叫做維基讀物或是維基讀本

我不喜歡被稱做教科書的感覺,相信大部分的小朋友也不喜歡。雖然我小時候也看過很多書,但是就是有一種不喜歡被強迫的感覺,如果叫做"維基課本",我想童年的我會想要看它的動力與興致一定會少很多,感覺上很老派無聊或什麼的。稱做教科書一詞原本就已經略為偏頗,也多此一舉的需要去解釋說明。而事實上wikibooks原本就不是wikitextbooks。而書屋一詞雖然有'維基中有黃金屋'的感覺,但是的確容易跟文庫一詞混淆。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要讓更多的孩子們自動自發地充實他們的知識,也許標題甚至應該要更加吸引人,比如說是"維基課外讀物"。這樣的標題也不會將目標群設定在學生或孩童,就算是個成年人也可以沉浸在由書本中獲得知識的喜悅中。使用維基資源原本就算是非正規教育,而且事實上我們仍然是朝著"正確的知識"和兼具"可被當作教學材料使用"的標準看待自己,而一本實質上的"課外讀物"的作者其實也肩負著把理念與知識妥善的傳達給讀者的任務。而反過來說,標題卻並不需要定為"教科書"來吸引一名教授、教師、家長或家庭老師來主動使用它,因為身為教學者的她們,事實上是可以透過實質內容而了解wikibooks擁有"教學資源"的特性,就像她們會了解也可以了解繪本對一名孩童的重要一樣。

所謂的課外讀物何其多,內容也可能包含了

  • 1.內容空泛的文字;
  • 2.偏激的政治或宗教理念;
  • 3.過於浮誇地對奢華與享受或是偶像與英雄的崇拜;
  • 4.對愛情、暴力與性的過分詮釋;
  • 5.想像、小說、科幻等過分想像與不切實際;
  • 6.或其他
以上種種也許並不是很適宜的資訊。而身為一個維基人就是肩負著將這些訊息轉化成為正面的教育力量的重要角色。


我們仍然可以把"使wikibooks中的內容能夠登'教育'這大雅之堂"做為我們的目標,收錄內容開放(Open Content)的各種領域之材料。而且符合"這些材料可以在傳統的教室中、公信的教學機構中或家教環境下使用,也可以用於自學,甚至也可以用作一個維基學院課程的一部分。"這樣的目標。 ☆疾風。肯尼★_ (留言) 2011年1月8日 (六) 13:19 (UTC)[回覆]

同意 利用維基讀本。人家大概不會把讀本與文庫混淆吧。:)這名稱既準確又能使外人看的明白,是很不錯的建議。Kayau (留言) 2011年3月21日 (一) 15:08 (UTC)[回覆]

贊成維基讀本--218.103.176.179 (留言) 2011年3月25日 (五) 10:31 (UTC)[回覆]

大致同意維基讀本,但還是要對其他維基宣導。這邊少有積極用戶。--Jusjih (留言) 2011年3月27日 (日) 15:03 (UTC)[回覆]
同意 "維基讀本"C933103 (留言) 2011年6月28日 (二) 08:39 (UTC)[回覆]
反對。在新聞報道中,如果有提及「維基教科書」計劃,人們根據名稱就可以了解這個計劃的大概目標。若改為「維基讀本」,這層含義可能就不太明顯。「教科書」一詞帶有強烈的教育含義,而「讀本」亦可被理解為休閒閱讀之用。因此,建議維持原名稱。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2月26日 (日) 08:07 (UTC)[回覆]

Announcing Wikipedia 1.19 beta

編輯

Wikimedia Foundation is getting ready to push out 1.19 to all the WMF-hosted wikis. As we finish wrapping up our code review, you can test the new version right now on beta.wmflabs.org.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read the release notes or the start of the final announcement.

The following are the areas that you will probably be most interested in:

  • Faster loading of javascript files makes dependency tracking more important.
  • New common*.css files usable by skins instead of having to copy piles of generic styles from MonoBook or Vector's css.
  • The default user signature now contains a talk link in addition to the user link.
  • Searching blocked usernames in block log is now clearer.
  • Better timezone recognition in user preferences.
  • Improved diff readability for colorblind people.
  • The interwiki links table can now be accessed also when the interwiki cache is used (used in the API and the Interwiki extension).
  • More gender support (for instance in logs and user lists).
  • Language converter improved, e.g. it now works depending on the page content language.
  • Time and number-formatting magic words also now depend on the page content language.
  • Bidirectional support further improved after 1.18.

Report any problems on the labs beta wiki and we'll work to address them before they software is released to the production wikis.

Note that this cluster does have SUL but it is not integrated with SUL in production, so you'll need to create another account. You should avoid using the same password as you use here. — Global message delivery 2012年1月15日 (日) 16:41 (UTC)

目錄分級太多,導致混亂

編輯

我在編輯工程材料教科書的時候,發現標題級數用的太多,導致頁面結構不清晰,閱讀起來很混亂。願給予我建議。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1月18日 (三) 12:47 (UTC)[回覆]

參照以下書目編輯方式,可將內容分成在不同頁面顯示。ex:http://en.wikibooks.org/wiki/Polymorphic_Data_Structures_in_Chttp://en.wikibooks.org/wiki/Japanese_History140.115.111.238 (留言) 2012年2月10日 (五) 05:39 (UTC)[回覆]

MediaWiki 1.19

編輯

(Apologies if this message isn't in your language.)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is planning to upgrade MediaWiki (the software powering this wiki) to its latest version this month. You can help to test it before it is enabled, to avoid disruption and breakage. Mor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in the full announcement.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

Guillaume Paumier, via the Global message delivery system (wrong page? You can fix it.). 2012年2月12日 (日) 15:24 (UTC)[回覆]

「下載為PDF」功能缺陷

編輯

當我們點擊「下載為PDF」,會得到一份PDF文檔。這個文檔存在一些排版方面的問題:不能自動換行和字體大小差異。由於PDF文檔頁面大小固定,因此若不自動換行,一段文字就會顯示為一行,超出頁面寬度的部分無法顯示,還可能會與圖片重疊。字體的問題是,有一些文字的大小過小,比如最後的許可說明。望社群能夠及早解決此問題。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2月26日 (日) 14:12 (UTC)[回覆]

學科分類問題

編輯

在維基教科書及維基學院中,將人類學劃分到了「社會科學」類,建議將人類學重新劃分至「人文學科」。 理由如下: 1.人類學有四個分支,只有其中的「文化人類學」(或稱「社會人類學」)接近社會科學的分類,而其它部分,如語言學、考古學、體質人類學,特別是人類學這個學科作為一個整體因其的綜合性應當劃分至「人文學科」。 2.現有的一些大學將「人類學」劃分在「文學院」而不是「社會科學學院」。[1] Gwjx (留言) 2012年3月3日 (六) 06:52 (UTC)[回覆]

  1. http://www.arts.cuhk.edu.hk/web/

Update on IPv6

編輯
 

(Apologies if this message isn't in your language. Please consider translating it, as well as the full version of this announcement on Meta)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is planning to do limited testing of IPv6 on June 2-3. If there are not too many problems, we may fully enable IPv6 on World IPv6 day (June 6), and keep it enabled.

What this means for your project:

  • At least on June 2-3, 2012, you may see a small number of edits from IPv6 addresses, which are in the form "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See e.g. w:en:IPv6 address. These addresses should behave like any other IP address: You can leave messages on their talk pages; you can track their contributions; you can block them. (See the full version of this announcement for notes on range blocks.)
  • In the mid term, some user scripts and tools will need to be adapted for IPv6.
  • We suspect that IPv6 usage is going to be very low initially, meaning that abuse should be manageable, and we will assist in the monitoring of the situation.

Read the full version of this announcement on how to test the behavior of IPv6 with various tools and how to leave bug reports, and to find a fuller analysis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IPv6 migration.

--Erik Möller, VP of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Wikimedia Foundation 2012年6月2日 (六) 01:32 (UTC)[回覆]

Distributed via Global message delivery. (Wrong page? Fix here.)

2011 Picture of the Year competition

編輯

македонскиnorskpolski

Dear Wikimedians,

Wikimedia Commons is happy to announce that the 2011 Picture of the Year competition is now open. We are interested in your opinion as to which images qualify to be the Picture of the Year 2011. Any user registered at Commons or a Wikimedia wiki SUL-related to Commons with more than 75 edits before 1 April 2012 (UTC) is welcome to vote and, of course everyone is welcome to view!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test can be found at the introductory page.

About 600 of the best of Wikimedia Common's photos, animations, movies and graphics were chosen –by the international Wikimedia Commons community– out of 12 million files during 2011 and are now called Featured Pictures.

From professional animal and plant shots to breathtaking panoramas and skylines, restorations of historically relevant images, images portraying the world's best architecture, maps, emblems, diagrams created with the most modern technology, and impressive human portraits, Commons Features Pictures of all flavors.

For your convenience, we have sorted the images into topic categories.

We regret that you receive this message in English; we intended to use banners to notify you in your native language but there was both, human and technical resistance.

See you on Commons! --Picture of the Year 2011 Committee 2012年6月5日 (二) 18:46 (UTC)

Distributed via Global message delivery. (Wrong page? Fix here.)

我們建立一個IRC即時聊天用戶組吧,就像維基百科IRC一樣,方便志願者們進行交流。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6月25日 (一) 03:21 (UTC)[回覆]

移動版頁面即將作為移動設備默認視圖

編輯
 

(Apologies if this message isn't in your language. Please consider translating it, as well as the instructions on Meta)

The mobile view of this project and others will soon become the default view on mobile devices (except tablets). Some language versions of these projects currently show no content on the mobile home page, and it is a good time to do a little formatting so users get a mobile-friendly view, or to add to existing mobile content if some already exists.

本項目和其他維基姊妹計劃的移動版將被作為在移動設備(除平板電腦外)上的默認視圖。一些語言的項目目前還沒有內容顯示在主頁上,現在是一個好機會:作一些排版工作,使得人們能夠得到適合移動設備的視圖;或者添加到存在的移動版目錄,如果一些移動頁面已經存在。

If you are an administrator, please consider helping with this change. There are instructions which are being translated. The proposed date of switching the default view is July 5.

如果您是管理員,請考慮幫助這次改進。這裡是操作指南,它已經被翻譯了。我們的目標是在7月5日完成默認視圖的轉換。

To contact the mobile team, email mobile-feedback-l lists.wikimedia.org.

想要聯繫移動版團隊,發送郵件到mobile-feedback-l lists.wikimedia.org.

--Phil Inje Chang, Product Manager, Mobile, Wikimedia Foundation 2012年6月29日 (五) 04:53 (UTC)[回覆]

Distributed via Global message delivery. (Wrong page? Fix here.)

Help decide about more than $10 million of Wikimedia donations in the coming year

編輯
 

(Apologies if this message isn't in your language. Please consider translating it)

Hi,

As many of you are aware, the Wikimedia Board of Trustees recently initiated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way that money is being distributed within the Wikimedia movement. As part of this, a new community-led "Funds Dissemination Committee" (FDC) is currently being set up. Already in 2012-13, its recommendations will guide the decisions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over 10 million US dollars among the Foundation, chapters and other eligible entities.

Now, seven capable, knowledgeable and trustworthy community members are sought to volunteer on the initial Funds Dissemination Committee. It is expected to take up its work in September. In addition, a community member is sought to be the Ombudsperson for the FDC process.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joining the committee, read the call for volunteers. Nominations are planned to close on August 15.

--Anasuya Sengupta, Director of Global Learning and Grantmaking, Wikimedia Foundation 2012年7月19日 (四) 20:31 (UTC)[回覆]

Distributed via Global message delivery. (Wrong page? Fix here.)

#{{{1}}} 連線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7月26日 (四) 06:55 (UTC)[回覆]

呼籲社群協力完善項目頁面

編輯

目前維基百科的項目和幫助頁面,Wikibooks:,Help:,嚴重缺失。除了首頁,我們幾乎一無所有。懇請社群志願者協力完善維基教科書的框架。目前亟待創建完善的頁面有:

歡迎大家在IRC(Freenode上的#wikibooks-zh)發表意見。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8月11日 (六) 08:16 (UTC)[回覆]

關於建立Transwiki名字空間

編輯

請移步m:Requests for comment/Transwiki on zh wikimedia,討論建立Transwiki名字空間的問題--Shizhao (留言) 2012年8月20日 (一) 13:47 (UTC)[回覆]

這篇之前曾多次在維基百科中出現過,但認為是原創研究--Wolfch (留言) 2012年8月27日 (一) 14:54 (UTC)[回覆]

予以為可與作者議之,若實為原創,不如請其移至維基學院--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8月27日 (一) 15:10 (UTC)[回覆]
曾有人指出此乃是對哥德巴赫猜想之變換表述,本質與其無二,有「準備變換表述進行剽竊之嫌」。出處,鏈之。故既非原創,亦非原本,當去之。--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8月27日 (一) 15:22 (UTC)[回覆]

規範引用和參考來源

編輯

目前wikibooks中的大部分內容都少有參考來源,可能使謬誤、非法引用、混入原創內容的問題擴大化。故希望能夠使wikibooks的引用參考規範化。有以下建議:

  1. 在關鍵內容註明引用和參考,如維基百科一樣。
  2. 為多子頁面教科書創建單獨的「參考」子頁面,單頁面教科書創建「參考」章節。

--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8月31日 (五) 11:18 (UTC)[回覆]

請求評判:法律費用援助計劃

編輯
 

I apologize for addressing you in English. I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translate this message into your language.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is conducting a request for comment on a proposed program that could provide legal assistance to users in specific support roles who are named in a legal complaint as a defendant because of those roles. We wanted to be sure that your community was aware of this discussion and would have a chance to participate in that discussion.

維基媒體基金會正在發起關於一項計劃評判請求。這項計劃能夠為那些扮演特定的支持提供者角色的用戶提供法律援助,如果他們因為自己的支持提供者角色而遭到起訴。(意譯:如果向維基計劃提供支持的用戶因這些支持行為而被起訴,那麼這項計劃將向該用戶提供法律援助。)我們希望確保您所在的社區知悉,並有機會參與此次討論

If this page is not the best place to publicize this request for comment, please help spread the word to those who may be interested in participating. (If you'd like to help translating the "request for comment", program policy or other pages into your language and don't know how the translation system works, please come by my user talk page at m:User talk:Mdennis (WMF). I'll be happy to assist or to connect you with a volunteer who can assist.)

Thank you! --Mdennis (WMF)2012年9月6日 (四) 02:18 (UTC)[回覆]

Distributed via Global message delivery. (Wrong page? Fix here.)

「維基數據」將近完成首階段開發

編輯
 

(Apologies if this message isn't in your language.)

As some of you might already have heard Wikimedia Deutschland is working on a new Wikimedia project. It is called m:Wikidata. The goal of Wikidata is to become a central data repository for the Wikipedias, its sister projects and the world. In the future it will hold data like the number of inhabitants of a country, the date of birth of a famous person or the length of a river. These can then be used in all Wikimedia projects and outside of them.

德國維基媒體現正開發一新維基媒體計劃,得名「m:Wikidata」,中文暫譯為「維基數據」。此計劃旨在成為數據儲存中心,存入數據如國家人口、名人出生日期、甚或河流長度,以供維基百科及其姊妹計劃,乃至全世界使用。

The projec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and "we are getting close to roll-out the first phase". The phases are:

  1. language links in the Wikipedias (making it possible to store the links between the language editions of an article just once in Wikidata instead of in each linked article)
  2. infoboxes (making it possible to store the data that is currently in infoboxes in one central place and share the data)
  3. lists (making it possible to create lists and similar things based on queries to Wikidata so they update automatically when new data is added or modified)

此計劃分三階段開發,目前則將近完成首階段。三階段為︰

  1. 維基百科之語言鏈結(使之可集中羅列條目各語言版本之鏈結,而非列於各條目)
  2. 資訊盒(使之可集中儲存現分散於各資訊盒之數據,並分享之)
  3. 列表(使列表或相類事物可取訊於維基數據,以於維基數據增修後自動更新)

It'd be great if you could join us, test the demo version, provide feedback and take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Wikidata. You can find all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including an FAQ and sign-up links for our on-wiki newsletter on the Wikidata page on Meta.

現誠邀閣下參與,測試演示版,給予反饋,並參與開發。閣下可閱元維基「維基數據」頁以取得相關資訊,包括常見問題集,及網上簡訊之註冊鏈結。

For further discussions please use this talk page (if you are uncomfortable writing in English you can also write in your native language there) or point me to the place where your discussion is happening so I can answer there.

請移步此討論頁深入討論(中英俱可),或告訴討論所在之處,以資回應。

--Lydia Pintscher 2012年9月10日 (一) 13:44 (UTC)[回覆]

Distributed via Global message delivery. (Wrong page? Fix here.)

維基教科書小作品

編輯

維基教科書目前大部分的讀本內容都不完整,編寫整部教科書是艱難而漫長的工作。當有一些零散的知識與人分享,比如如何治理棉鈴蟲,或許不會去創建一本完整的《農業病蟲害防治指南》。維基教科書可以為這些零散知識提供一個單獨的子項目,收集知識片段。對於貢獻者而言,他們與人分享知識的門檻更低了。編寫整本教科書讓人望而生畏。提議命名為「維基卡片」,很多人用卡片來記憶學習瑣碎知識。--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9月23日 (日) 00:06 (UTC)[回覆]

維基教科書中如有原創研究內容需要導入維基學院請與我聯繫

編輯

在維基百科、維基教科書中常會出現一些原創研究內容,通常這些內容是不被維基百科或教科書所接納的,但是卻可能被維基學院所接納。目前本人已當選維基學院beta管理員,可以協助導入條目。如果維基教科書中再有原創研究內容被提刪,可以和我聯繫,如果是有價值的研究,我會將起導入維基學院。--Shujenchang (留言) 2012年10月1日 (一) 14:53 (UTC)[回覆]

Upcoming software changes - please report any problems

編輯
 

(Apologies if this message isn't in your language. Please consider translating it)

All Wikimedia wikis - including this one - will soon be upgraded with new and possibly disruptive code. This process starts today and finishes on October 24 (see the upgrade schedule & code details).

Please watch for problems with:

  • revision diffs
  • templates
  • CSS and JavaScript pages (like user scripts)
  • bots
  • PDF export
  • images, video, and sound, especially scaling sizes
  • the CologneBlue skin

If you notice any problems, please report problems at our defect tracker site. You can test for possible problems at test2.wikipedia.org and mediawiki.org, which have already been updated.

Thanks! With your help we can find problems fast and get them fixed faster.

Sumana Harihareswara, Wikimedia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mmunity Manager (talk) 2012年10月16日 (二) 03:21 (UTC)[回覆]

P.S.: For the regular, smaller MediaWiki updates every two weeks, please watch this schedule.

Distributed via Global message delivery. (Wrong page? Fix here.)

Fundraising localization: volunteers from outside the USA needed

編輯

Please translate for your local community

Hello All,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s Fundraising team have begun our 'User Experience' project, with the goal of understanding the donation experienc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outside the USA and enhancing the localization of our donation pages. I am searching for volunteers to spend 30 minutes on a Skype chat with me, reviewing their own country's donation pages. It will be done on a 'usability' format (I will ask you to read the text and go through the donation flow) and will be asking your feedback in the meanwhile.

The only pre-requisite is for the volunteer to actually live in the country and to have access to at least one donation method that we offer for that country (mainly credit/debit card, but also real-time banking like IDEAL, E-wallets, etc...) so we can do a live test and see if the donation goes through. All volunteers will be reimbursed of the donations that eventually succeed (and they will be low amounts, like 1-2 dollars)

By helping us you are actually helping thousands of people to support our mission of free knowledge across the world. Please sing up and help us with our 'User Experience' project! :) If you are interested (or know of anyone who could be) please email ppena@wikimedia.org. All countries needed (excepting USA)!

Thanks!
Pats Pena
Global Fundraising Operations Manager, Wikimedia Foundation

Sent using Global message delivery, 2012年10月17日 (三) 17:25 (UTC)

申請匯入權限

編輯

本人為中文維基百科的管理員,時常在處理頁面存廢討論時,偶會遇上移動至文庫之請求,因此本人此希望可以獲得文庫導入的權限以便處理請求。謝謝。-- by User:Alberth2 汪汪 @ 2012年10月22日 (一) 11:28 (UTC)[回覆]

我不確定你是否誤把維基教科書當成了維基文庫。作為活躍用戶,還是應當支持一下有益的行動。其實Shujenchang已經在做你想做的事情,你不妨和他取得聯繫。但Shujenchang告訴我,只有行政員才能進行導入操作,跨維基導入者的作用有限。維基教科書的活躍用戶不多,能提供的支持很有限。--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10月22日 (一) 13:13 (UTC)[回覆]
啊!抱歉,確實是筆誤,我是來教科書申請匯入權限沒錯,Importer應該是一項獨立的權限,我目前在維基文庫就擁有這項權限。如果設群同意,我會再進一部到Meta提出請求。-- by User:Alberth2 汪汪 @ 2012年10月22日 (一) 22:47 (UTC)[回覆]
Shujenchang提供的經驗來看,主要是將維基教科書中的原創研究(如「谷歌使用秘籍」)導入到維基學院,歷史文本(如《幾何原本》)導入到維基文庫,維基學院中獲得廣泛認可比較成熟的研究(如《LibreOffice問與答》)導入維基教科書。個人表示支持,中文維基教科書社群規模很小,你還可以爭取Wong128hk的支持。--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10月23日 (二) 01:12 (UTC)[回覆]
本人支持賦導入權予汪汪君。(I support for giving the import right to Alberth2.)--J.Wong 2012年10月23日 (二) 04:40 (UTC)[回覆]

已在META獲得授權,謝謝各位。-- by User:Alberth2 汪汪 @ 2012年11月1日 (四) 11:42 (UTC)[回覆]

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似乎是源自一本已經出版的同名書籍,作者為理查德·韋斯特。因此不符合維基教科書的方針指引,建議刪除。--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10月24日 (三) 03:27 (UTC)[回覆]

目錄相同,但內容則需要用戶協助持書核對。--J.Wong 2012年10月27日 (六) 19:11 (UTC)[回覆]
已經建議作者以自己的理解和描述編寫教科書,避免內容的雷同。--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10月29日 (一) 02:41 (UTC)[回覆]

正視破壞者的提議

編輯

雖然鮮有破壞者出現,但我仍相信做充分的考慮對維基教科書有益無害。

一直以來,維基對破壞者一直採取封禁的政策。吾以為這樣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破壞問題。破壞者是如何誕生的?他們是如何鎖定維基教科書的?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那些認為自己在維基教科書受到了傷害的用戶,搖身一變,成了破壞者。維基教科書並不像維基百科那樣具有高知名度,因此破壞者應當對維基教科書相當熟悉。他們也可能是在破壞其他維基計劃的時候,遷怒於維基教科書。總之,人的想法總是難以捉摸的,尤其是在網絡的虛擬世界。

如何阻止一位受傷害的用戶蛻變成破壞者呢?

或許我們應當提供一個頁面,讓他們的抱怨或投訴有處訴說,同時其他人能夠加以勸導和撫慰。從他們的抱怨中,我們也能夠對現有的方針政策進行改進。很多用戶之所以會犯錯誤,並不是他們的錯——中文維基教科書甚至還沒有正式的,完整的方針指引,沒有詳盡的使用幫助。

我們本可以做更多的。--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10月29日 (一) 02:57 (UTC)[回覆]

觀其文,似為從他出複製而來,網絡搜索發現,乃摘抄自《人類主義倫理學》一書的第六部分:人類主義理念和制度,書籍簡介鏈接原文鏈接。--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10月31日 (三) 02:16 (UTC)[回覆]

維基媒體亮點,2012年9月

編輯
維基媒體基金會報告中的維基媒體亮點維基工程2012年9月的報告中介紹了維基媒體活動的其他重要事件
 
About · Subscribe/unsubscribe · Distributed via Global message delivery, 2012年11月5日 (一) 09:50 (UTC)

此頁面存在諸多問題:

  • 明顯的原創研究嫌疑
  • 匿名用戶在此頁面互相攻擊
  • 質量不符合維基教科書標準
  • 有宣揚片面觀點嫌疑

此頁面是「中國歷史」系列的一部分,只是內容欠妥,應當回退到匿名用戶編輯前的版本,以待發展。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11月22日 (四) 03:25 (UTC)[回覆]

中文維基教科書被認可為1000+計劃

編輯

儘管中文維基教科書在2012年初就已經突破了1000教科書大關,但一直沒有被添加到維基教科書首頁上的1000+計劃列表中。雖然讀本數量突破1000,但讀本的完整程度和質量都和其它1000+教科書(如英文,法文維基教科書)存在較大差距。

2012年,維基教科書的內容完整程度和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大量較為完整的讀本被進一步修繕,日趨精緻。不斷有用戶繼續已經中斷開發的讀本,如Java食譜。還有很多新的用戶加入到維基教科書的貢獻者行列,使維基教科書內容更加廣泛。維基兒童繼續在高質量地發展,並編寫了一些中文維基教科書原創的兒童讀本,如Wikijunior:鳥

在2012年的尾聲,中文維基教科書終於被廣泛認可為1000+計劃,列於維基教科書首頁

1000+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感謝所有維基教科書人的努力! Guoyunhebrave (留言) 2012年11月29日 (四) 10:4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