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糖原的合成與分解
糖代謝 -
糖的攝取與利用 -
糖的無氧氧化 -
糖的有氧氧化 -
磷酸戊糖途徑 -
糖原的合成與分解 -
糖異生 -
葡萄糖的其他代謝途徑 -
血糖及其調節
攝入的糖類除滿足供能外,大部分轉變成脂肪(甘油三酯)儲存於脂肪組織,還有一小部分用於合成糖原。糖原(glycogen)是葡萄糖的多聚體,是動物體內糖的儲存形式。糖原分子呈多分支狀,其葡萄糖單位主要以α-1,4-糖苷鍵連接,只有分支點形成α-1,6-糖苷鍵。糖原具有一個還原性末端和 多個非還原性末端。在糖原的合成與分解過程中,葡萄糖單位的增減均發生在非還原性末端。
糖原作為葡萄糖儲備的意義在於,當機體需要葡萄糖時可以迅速動用糖原以供急需, 而動用脂肪的速度則較慢。 糖原主要儲存於肝和骨骼肌,但肝糖原和肌糖原的生理意義不同。肝糖原是血糖的重要來源,這對於一些依賴葡萄糖供能的組織(如腦、紅細胞等)尤為重要。而肌糖原則主要為肌收縮提供急需的能量。
糖原合成是將葡萄糖連接成多聚體
編輯糖原合成(glycogenesis)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糖原的過程,主要發生在肝和骨骼肌。糖原合成時,葡萄糖先活化,再連接形成直鏈和支鏈。
葡萄糖活化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編輯糖原合成起始於糖酵解的中間產物葡糖-6-磷酸。首先,葡糖-6-磷酸變構生成葡糖-1-磷酸。後者再與尿苷三磷酸(UTP)反應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和焦磷酸。此反應可逆,由UDPG焦磷酸化酶(UDPG pyrophosphorylase)催化。但由於焦磷酸在體內迅速被焦磷酸酶水解,故實際上反應向生成UDPG的方向進行。體內許多合成代謝反應都伴有副產物焦磷酸生成,因此焦磷酸水解有利於合成代謝的進行。UDPG可看作「活性葡萄糖」,在體內充當葡萄糖供體。
糖原合成的起始需要引物
編輯如果細胞內糖原已耗盡而需要重新合成時,不能以游離葡萄糖作為起始分子來接受 UDPG 的葡萄糖基,只能以糖原蛋白(glycogenin) 作為最初的葡萄糖基受體而起始糖原的合成。糖原蛋白是一種蛋白酪氨酸-葡糖基轉移酶,可對自身進行糖基化修飾,將 UDPG 分子的葡萄糖基連接到自身的酪氨酸殘基上。隨後,糖原蛋白繼續催化糖鏈初步延伸,由第一個結合到糖原蛋白上的葡萄糖分子接受下一個 UDPG 的葡萄糖基,形成第一個α-1,4-糖昔鍵。這樣的延伸反應持續進行,直至形成與糖原蛋白相連接的八糖單位,即成為糖原合成的初始引物。
UDPG中的葡萄糖基連接形成直鏈和支鏈
編輯在糖原引物基礎上的糖鏈進一步延伸則由糖原合酶(glycogen synthase) 所催化。在糖原合酶作用下,UDPG 的葡萄糖基轉移到糖原引物的非還原性末端,形成α-1,4-糖苷鍵,此反應不可逆。糖原合酶是糖原合成過程中的關鍵酶,它只能使糖鏈不斷延長,但不能形成分支。
當糖鏈長度達到至少11個葡萄糖基時,分支酶(branchingenzyme)從該糖鏈的非還原末端將約6~7個葡萄糖基轉移到鄰近的糖鏈上,以α-1,6-糖苷鍵相接,從而形成分支。分支的形成 不僅可增加糖原的水溶性,更重要的是可增加非還原性末端的數量,以便磷酸化酶迅速分解糖原。
糖原合成是耗能過程
編輯葡萄糖單位活化時,生成葡糖-6-磷酸需消耗1個 ATP ,焦磷酸水解成2分子磷酸時又損失1個高能磷酸鍵,共消耗2個 ATP。糖原合酶催化反應時,生成的 UDP 必須利用 ATP 重新生成 UTP , 即 ATP 的高能磷酸鍵轉移給了 UTP ,故並無高能磷酸鍵的損失。綜上,糖原分子每延長1個葡萄糖基,需消耗2個 ATP。
糖原分解是從非還原性末端進行磷酸解
編輯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是指糖原分解為葡糖-1-磷酸而被機體利用的過程,它不是糖原合成的逆反應。糖原首先解聚為葡萄糖單體,以葡糖-1-磷酸為主,也有少量游離葡萄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解聚過程一樣,釋出的主要產物葡糖-1-磷酸可轉變為葡糖-6-磷酸,但肝和肌組織對葡糖-6-磷酸的後續利用則完全不同。
糖原磷酸化酶分解α-1,4-糖苷鍵釋出葡糖-1-磷酸
編輯糖原分解的第一步是從糖鏈的非還原性末端開始,由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催化分解l個葡萄糖基,生成葡糖-1-磷酸。此反應是磷酸解,自由能變動較小,理論上雖為可逆反應,但由於細胞內無機磷酸鹽的濃度約為葡糖-1-磷酸的100多倍,所以實際上反應只能向糖原分解方向進行。糖原磷酸化酶是糖原分解過程中的關鍵酶,它只能作用於α-1,4-糖苷鍵,而對分支處的α-1,6-糖苷鍵無作用。
脫支酶分解α-1,6-糖苷鍵釋出遊離葡萄糖
編輯當α-1,4糖苷鍵逐個分解,使糖鏈縮短至距分支點約4個葡萄糖基時,由於空間位阻,糖原磷酸化酶不能再發揮作用。這時由葡聚糖轉移酶催化,將3個葡萄糖基轉移到鄰近糖鏈的末端,仍以α-1,4-糖苷鍵連接。分支處僅剩下1個葡萄糖基以α-1,6-糖苷鍵連接,在α-1,6-葡糖苷酶作用下水解成游離葡萄糖。葡聚糖轉移酶和α-1,6-葡糖苷酶是同一酶的兩種活性,合稱脫支酶 (debranching enzyme)。除去分支後,糖原磷酸化酶即可繼續發揮作用。
肝利用葡糖-6-磷酸生成葡萄糖而肌不能
編輯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的起始階段一樣,主要釋出葡糖-1-磷酸,進而轉變為葡糖-6-磷酸,但葡糖-6-磷酸在肝和肌內的代謝去向差異顯著。肝內存在葡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 可將葡糖-6-磷酸水解成葡萄糖釋放入血,因此飢餓時肝糖原能夠補充血糖,維待血糖穩定。而肌組織中缺乏此酶,葡糖-6-磷酸只能進行糖酵解,故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只能為肌收縮提供能量。需要注意的是,從葡糖-6-磷酸進入糖酵解直接繞過了葡萄糖磷酸化的起始步驟,因此肌糖原中的 1分子葡萄糖基進行無氧氧化淨產生3分子ATP。
糖原合成與分解的關鍵酶活性調節彼此相反
編輯糖原合成與糖原分解是兩條代謝途徑,分別進行調控,並且相互制約。當糖原合成活躍時,糖原分解被抑制;反之亦然。這種合成與分解代謝通過兩條途徑進行獨立的、反向的精細調節,是生物體內存在的普遍規律。
糖原合酶與糖原磷酸化酶均作用於α-1,4-糖苷鍵,分別是糖原合成與分解途徑中的關鍵酶,它們的酶活性主要受磷酸化修飾和激素的調節,還可受別構調節。肝和肌內糖原代謝調節的特點有所不同,與各自的代謝功能相適應。
磷酸化修飾對兩個關鍵酶進行反向調節
編輯糖原磷酸化酶與糖原合酶的活性均受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可逆調節,它們進行修飾的方式相似,但效果相反。例如,同樣經磷酸化修飾後,糖原磷酸化酶被激活而糖原合酶被抑制,此時只有糖原分解活躍,這樣就避免了分解與合成同時進行而造成無效循環。
- 磷酸化的糖原磷酸化酶是活性形式 糖原磷酸化酶有磷酸化(a型,活性型)和去磷酸化(b型,無活性)兩種形式。當它的第14位絲氨酸殘基被磷酸化時,原來活性很低的磷酸化酶b就轉變為活性強的磷酸化酶a。這種磷酸化過程由磷酸化酶b激酶催化;而去磷酸化過程則由磷蛋白磷酸酶-1 催化。
- 去磷酸化的糖原合酶是活性形式 糖原合酶亦分為磷酸化(b型,無活性)和去磷酸化(a型,活性型)兩種形式。去磷酸化的糖原合酶a有活性,其去磷酸化反應也由磷蛋白磷酸酶-1所催化。而磷酸化的糖原合酶b則失去活性,其磷酸化過程可由多種激酶所催化,如蛋白激酶A可將糖原合酶的多個絲氨酸殘基磷酸化, 磷酸化酶b激酶、糖原合酶激酶等也可使糖原合酶發生不同位點的磷酸化修飾。
激素反向調節糖原的合成與分解
編輯糖原磷酸化酶與糖原合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修飾,歸根結底,是由激素所引發的一系列連鎖酶促反應(稱為級聯放大系統,cascade system)中的一環,這種激素調節作用具有快速放大效應。肝糖原分解與合成的生理性調節主要靠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而肌糖原則主要靠腎上腺素和胰島素。
- 肝糖原分解主要受胰高血糖素調節 肝糖原的功能是短期飢餓時補充血糖,因此其分解主要受胰高血糖素調節。在肝內,胰高血糖素通過一系列反應促進糖原分解:
- 活化腺苷酸環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
- 當cAMP存在時,蛋白激酶 A 被激活,但其活化時間較短。cAMP在體內很快被磷酸二酯酶水解成 AMP, 蛋白激酶 A 隨即轉變為無活性形式。
- 活化的蛋白激酶 A 對磷酸化酶 b 激酶進行磷酸化修飾,使之活化。磷酸化酶 b 激酶也有磷酸化(活性型)和去磷酸化(無活性)兩種形式。蛋白激酶A將其轉變為磷酸化的活性形式;而磷蛋白磷酸酶-1使之去磷酸而失活。
- 在活化的磷酸化酶 b 激酶作用下,糖原磷酸化酶發生磷酸化修飾而激活,最終結果是促進糖原分解。另一方面,由於蛋白激酶 A 也可磷酸化糖原合酶,將其失活,因此同時抑制了糖原合成。
- 肌糖原分解主要受腎上腺素調節 肌糖原不能補充血糖,而是為骨骼肌收縮緊急供能,最終分解生成乳酸。 促進肌糖原分解的主要激素不是胰高血糖素,而是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引起糖原分解的級聯反應系統與胰高血糖素類似, 同樣通過對糖原磷酸化酶和糖原合酶的磷酸化修飾,產生促進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的效果。
- 糖原合成主要受胰島素調節 飽食時胰島素分泌,促進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其作用機制較複雜,可部分解釋為激活磷蛋白磷酸酶-1而使糖原合酶脫去磷酸,或抑制糖原合酶激酶而阻止對糖原合酶的磷酸化。磷蛋白磷酸酶-1催化廣泛的去磷酸反應,其底物不僅有糖原合酶,還有糖原磷酸化酶b激酶、糖原磷酸化酶等。脫去磷酸後,糖原合酶活化,糖原磷酸化酶 b激酶和糖原磷酸化酶失活,從而控制糖原代謝僅向合成方向進行。
磷蛋白磷酸酶-1的活性也受到精細的負調節,可被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劑所抑制。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劑是一種胞內蛋白質,其磷酸化形式為活性形式,磷酸化活化過程也由蛋白激酶 A 所催化。由此看出,蛋白激酶 A 可以從不同層次參與糖原代謝關鍵酶的化學修飾調節:
- 直接調節酶:通過磷酸化糖原合酶、糖原磷酸化酶b激酶,直接阻止糖原合成、激活糖原分解;
- 間接調節抑制劑:通過磷酸化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劑,間接阻止糖原合酶、糖原磷酸化酶 b 激酶和糖原磷酸化酶的去磷酸化,以避免糖原合成被激活,同時避免糖原分解的活躍狀態被抑制。
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受不同的別構劑調節
編輯糖原分解與合成的關鍵酶還受到別構調節。葡糖-6-磷酸可別構激活糖原合酶,促進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但肝和肌內的糖原磷酸化酶則分別由不同的別構劑調節,這是與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功能相適應的。
肝糖原磷酸化酶主要受葡萄糖別構抑制
葡萄糖是肝糖原磷酸化酶最主要的別構抑制劑,可避免在血糖充足時分解肝糖原。當血糖升高時,葡萄糖進入肝細胞,與糖原磷酸化酶a的別構部位相結合,引起酶構象改變而暴露出磷酸化的第14位絲氨酸,此時磷蛋白磷酸酶-1使之去磷酸化轉變成磷酸化酶b而失活,抑制肝糖原分解。
此外,果糖-1,6-二磷酸和果糖-1-磷酸也可別構抑制肝糖原磷酸化酶,這就解釋了當體內缺乏果糖-1-磷酸醛縮酶(見於果糖不耐受病人)或者果糖二磷酸酶-1時,即使肝糖原儲備豐富,仍會發生低血糖的原因。前者是產生過量的果糖-1-磷酸所致,後者則是由果糖-1,6-二磷酸堆積所致。
肌糖原分解主要受能量和Ca2+的別構調節
骨骼肌內糖原分解的別構調節主要有兩種機制。
- 一種調節機製取決於細胞內的能量狀態,由AMP、ATP及葡糖-6-磷酸別構調節糖原磷酸化酶。AMP使之激活;ATP、葡糖-6-磷酸則抑制其活性。當肌收縮時,ATP 被消耗,葡糖-6-磷酸水平亦低,而 AMP濃度升高,可激活糖原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當靜息時,肌內ATP 和葡糖-6-磷酸水平升高,可抑制糖原磷酸化酶,有利於糖原合成。
- 另一種調節機制與肌收縮引起Ca2+升高有關,由Ca2+別構激活磷酸化酶 b 激酶。當神經衝動引起肌收縮時,肌細胞中內質網儲存的ca2+大量釋放入細胞質,Ca2+與磷酸化酶b激酶的別構部位(σ亞基)結合而使之激活,進而催化磷酸化酶b磷酸化,成為活化的磷酸化酶a,促進肌糖原分解,為肌收縮供能。
糖原貯積症由先天性酶缺陷所致
編輯糖原貯積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是一類遺傳性代謝病,病人某些組織器官中出現大量糖原堆積的現象,其病因是先天性缺乏糖原代謝的相關酶類。根據所缺陷的酶種類不同,受累的器官部位也不同,糖原的結構亦有差異,對健康的危害程度也不同。例如,缺乏肝糖原磷酸化酶時,嬰兒 仍可成長,肝糖原沉積導致肝大,並無嚴重後果。若葡糖-6-磷酸酶缺乏,則不能通過肝糖原和非糖物質補充血糖,後果嚴重。溶酶體的α-葡糖苷酶可分解α-1,4-糖苷鍵和α-1,6-糖苷鍵,缺乏此酶使所有組織受損,病人常因心肌受損而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