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wiki:塑胶射出成品的缺陷与补救
大部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大多数与周期的稳定有关。
成型上缺点,有些发生在机器性能、模具设计或是原料特性本身外,大部分问题可靠调整来解决。有些缺点及原因仅限于某些原因,有些缺点是同一原因之过与不及。[参 1]
缺陷名称 | 说明原因 | 改善对策 |
---|---|---|
充填不足 (缺胶 /短射 / 走水不齐) |
1.与射出机有关:降低射出速度并增加注塑压力、喷嘴堵塞、喷嘴过小、塑料计量过少、料管温度低。 2.与模具有关:浇口位置不适当、结合方法;浇道设计;排气不良、模具温度过低、成品厚度太薄、包封。 |
调高料管温度设定,放大进浇口尺寸,适当调整流道比例或尺寸,提高压力和保压。 |
缩水、凹陷 | 使用最快的射出速度使塑料碰上模具表面已开始硬化,无法补充缩水。 | 1.降低射出速度并增加注塑压力,模具排气等 2.增加塑料计量并提高射出压或是增加保压时间 |
末端焦黑 | 槽内空气受到压缩而产生高温,若射压不足则出现充填不足而提高压力即出现烧黑。 | 1.改善气孔 2.降低末端射速及塑料温度 |
焦痕 | 充填过程中,残留于模穴内的空气会阻挡塑胶的充填状况,被困在模穴内的空气会因为受到塑胶加压加热而升温,反而会让其周围的材料发生焦痕。 | 1.降低射出速度或射出压力 2.降低温度 |
银线、气疮、喷射纹 | 成型品表面因射出时塑料流动所产生银白纹现象, | 这是塑料内水分被压缩而成气状,所以原料内水分干燥完全就能防止发生。 |
结合线、接合线、熔合线、熔结线 | 塑料流经孔穴时,经分割后再行结合,受空气阻挡而产生,或是离型剂过多。 | 1.提升塑料温度或将塑料经孔洞之速度提高 2.提高模具温度或使用流动性较佳等级之材料 |
变形 | 通常是塑胶制品于太热时脱模或是制品切面厚薄不均匀。 | 1.延长冷却时间或是成品的切面厚薄一致 2.均匀公母模的模温 |
成品表面不光滑 | 1.射出压力太低 2.射出速度慢 3.模具模仁粗糙 |
1.增大射出压力 2.模具模仁再次抛光 |
黑纹、黄点、黑点 | 1.原料过热部份附著料管管壁 2.料管含有杂物 3.其他树脂残留 |
1.彻底空射 2.降低原料温度缩短加热时间 3.拆除料管清理 4.升高料管温度使以分解之塑胶,并使之从管壁上松脱。 5.来源塑胶含有杂质 6.环境太脏 |
气泡 | 1.成型品厚薄不一之情形造成 2.塑料本身含水份挥发或添加剂因热分解 |
1.增加射压或背压 2.增加保压时间 3.充分干燥塑料 4.增加射出量 5.减少螺杆后退的位置 6.降低料管后部的温度 7.增高模具温度 8.加大料道(Runner)、浇口及料口的尺寸。 9.将料口移到内壁较厚的地方。 |
毛头(披锋) | 1.充填过饱 2.不当的脱模设计如角度斜位及倒扣位 3.机台的锁模力不足 4.缩短计量长度 5.保压切换前射出速度降低 6.模具的PL面或是靠破不良 7.射出压力太大 |
1.降低射出压力时间速度及剂量 2.修改模具 3.更换较大顿数的机台 4.减少射出时间 5.确保正确切换 |
开模时或顶出时破裂 | 1.拔模角度不足 2.次料使用比例过多 |
1.拔模角度加大 2.降低次料比例 |
成品黏模 | 射出压力过高射出时间过久,造成成品剂量过多 | 1..降低射出时间及射出压力 2.减少射出计量 3.降低射速 4.减少二次压力和时间 5.调整填充缓冲量使其保持一致(constant cushion) 6.加长闭模时间 7.降低模温 8.检查模具是否有脱模死角(undercut)或是脱模角(draft angle)不足。 |
浇口黏模 | 1.浇口位置不当 2.浇口斜度不当 |
1.更改模具 2.增加浇口斜度 3.浇口衬套抛光 |
流纹、流痕 | 1.塑料过冷 2.模温太冷 3.浇口太小 4.射压过低射速过低,使成型品表面呈波纹状 5.成品柱体造成结合线 6.原料不洁 |
1.增加塑料温度及模温 2.增加射压射速及增加排气 检查原料 |
螺杆打滑 (无法进料) |
1.料管进料段温度太低 2.背压调整不当 3.松退行程不够 |
1.料管进料段温度升高 2.调整至适当的背压 3.增加松退行程 4.更改射嘴大小 |
漏料 (流鼻涕) |
1.塑料太热 2.射嘴不合适 3.射嘴中心不准 4.重新对准模具灌嘴 5.背压太高 6.降低背压或松退 |
1.降低料温或射嘴温度 2.更换适合的射嘴 3.射嘴中心不准 4.重新对准模具进胶口 5.背压太高 6.降低背压或松退 |
脆化 | 1.射出温度太高造成裂解 2.螺杆回转速度太快造成树脂分子键断裂 3.塑料(Resin)干燥不完全 4.回收二次料(re-grinding)加太多 5.回收料中含有其他材料 |
1.降低料管得温度 2.降低螺杆回转速度 3.塑料依据规格确实干燥 4.减少回收二次料添加 5.添加回收料时应注意是否为同一材质塑料 6.降低背压 |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射出成形宝典》,胡云宏,财团法人塑胶工业技术发展中心,2008年7月31日,ISBN:978-957-303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