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话/书写/白话字
T â i - g í K à u - k h o - s u | 目录 - 介绍 [检视、编辑] | |
台 语 教 科 书 | 1. 书写:汉字、白话字、台湾语假名、台语谚文、普实台文、全汉、汉罗、全罗、输入法 2. 拼音系统:台语注音符号、台罗拼音 |
POJ书写系统
编辑在台语/闽南语/鹤佬话维基百科中所用来书写的文字,是一种叫做 POJ 的文字。POJ 是台文“白话字 Pe̍h-Ōe-Jī”的罗马字首字母缩写;是在 19 世纪末叶由传教士引进台湾的。
长久(不超过数十年)以来,由于受到统治阶层的压迫,使得[来源请求]曾经为台湾人民普遍使用的POJ文字,几近绝迹。但POJ 对于原本就会说会听台语者相当容易,因为 POJ 最大好处即是“我手写我口”,只要会说就必然会写、只要看到字必然念得出来──这也正是世界上许多语言最后都采用拉丁化文字的原因。[来源请求]
本文将探讨 POJ 的历史,书写方式与结构,以及一些台语的基本结构,盼能为读者们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
由于虽然 POJ 已经加入了 Unicode,但许多旧软体还是看不到,所以如果您看不到这些字(比如看到一些乱码),请下载 Taigi Unicode 2.0 之后,到控制台 -> 字形选择档案/安装新字型来安装。欲检验是否能正常阅览,请连结到Taigi Unicode 字型试验来检测。此外,推荐使用的浏览器是火狐(Firefox)。
POJ 简介
编辑以罗马字为书写系统的过程,在台湾史上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7 至 19 世纪前半的新港文
编辑第一阶段是 17 世纪至 19 世纪初的“新港文”,乃 17 世纪荷兰统治台湾时期,由荷兰传教士设计,用以书写当时台湾南部西拉雅平埔族母语。当时的传教布道对象,由台南附近的新港社开始,之后扩展至大目降、目加溜湾、萧垄、以及麻豆等社。传教士以罗马字书写西拉雅平埔语的圣经、祈祷文、十诫等等。荷兰入台 13 年之后的 1637 年,平埔族原住民已经有 5400 人受洗,其中新港社是各平埔族之中接受基督教比例最高的一个社。故当时用以书写平埔族语的罗马字系统,在新港社最为盛行,因而称为“新港文”。又由于是荷兰人引进,所以也称为“红毛字”。
而后,荷兰人离台,闽人进驻,平埔族人与闽人签订土地买卖契约时,仍使用新港文,闽人称之为“番仔契”,目前留存者约有 150 件左右。据村上直次郎的研究,目前已知最早的番仔契,最早的写于 1683 年,最晚者写于 1813 年──可见在荷兰离台 100 多年后,西拉雅族仍然使用罗马字系统的新港文,作为平埔族书面语。
19 世纪后半至今的白话字
编辑之后,一直到 19 世纪后半期,才又有大量的传教士来台进行基督教或天主教的宣教活动。同样的,为了传教目的,传教士再次引入罗马字系统,以便书写台文“圣经”或是其他刊物,进行教义的宣传。此时期引入的罗马字书写系统,乃是更早之前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东南一带传教,长期使用的书写系统。1852 年在厦门出版的“唐话番字初学”,就是传教士 Talmage(常音译为“打马字”),为了教导人们用罗马字书写厦门话而编撰的。
在台湾,这套罗马字的书写系统,称之为“白话字(POJ)”,或者“教会罗马字”。其推动以长老教会为主,尤其是马雅各(James L. Maxwell, 1836-1921)医师,推行白话字运动不遗馀力,打破当时一般大众学习汉字的不便与困难,并能有效地书写各族母语,普及教义的宣传以及语言的纪录。
POJ 的书籍刊物事实上非常多,除了当时因为传教需要而出版,与教会相关的书籍之外,也有医学以及其他方面的书籍。例如 1917 年英籍医师戴仁寿与台籍陈大锣先生合编的“内外科看护学”,是台湾最早的护理学教科书。另外如台湾第一份报纸,也就是 1885 年在台南发行的“台湾府城教会报”,即是使用 POJ。除了教会相关刊物,还有其他方面的书籍,小说等等。现今台南市的国家台湾文学馆,仍收藏有 2000 馀册使用 POJ 撰写的书籍。
POJ 在台湾大约在 1880 年前后达到鼎盛,当时全台约 250 万人口当中,约有数十万人懂得 POJ。然而长期受到政权压迫,导致识字者近乎绝迹,只靠著一些民间组织以及教会等等团体保存了下来。近年来由于社会政治的开放,学习的人才又多了起来。
POJ 字母教学
编辑以下的教学页,为了让读者们更容易清楚地了解,介绍的时候会顺便举例字。这些例字也会举出华文的写法,方便不熟悉 POJ 的读者理解;但请注意,这些字主要是取华文用字,所以未必是台文汉字写法。
另外,举的例字也会附上声音档。而这些声音档是维基百科上面允许置放的档案格式,是副档名为 .ogg 的媒体档案,无法开启者可先下载安装 Audacity 或 GoldWave 软体(直接按右键下载即可)。
母音与鼻母音
编辑台语的基本母音(韵母)总共有六个── a, i, u, e, o, o͘。此外,尚有鼻化母音,也就是在母音后方加上 ⁿ,这个小 ⁿ 总是写在一个单字的最后方。
安、巴、蓝 |
三、冇、他 |
||||
猪、米、七 |
圆、甜、天 |
||||
区、秃、牛 |
|||||
艺、粿、短 |
生、彭、星 |
||||
无、多、讨 |
|||||
苦、租、土 |
恶、好、呜 |
复母音
编辑此外,这些母音还可以相互组合,成为双母音、三母音,在下方许多举例之中皆可以看到。
蔼、牌、改 |
背、哼、歹 |
||||
欧、呕、后 |
|||||
食、隙、壁 |
饼、鼎、惊 |
||||
宙、量、周 |
张、姜、腔 |
||||
庙、赵、招 |
张、姜、腔 |
||||
妙、跳、猫 |
无 |
||||
破、满、大 |
搬、官、山 |
||||
外、罪、花 |
|||||
乖、快、怀 |
关、横、檨 |
声化母音
编辑此外,还有两个特别的母音,称为“声化母音(或音节化母音)”的 m, ng。它们平常是属于子音,然而,也有单独出现而当做母音使用的时候。
母音 |
||
不、姆、媒 |
||
黄、光、软 |
鼻音韵尾
编辑子音
编辑由于华语没有浊音,因此在学习之初,常会混淆的就是 b 与 p,d 与 t,以及 g 与 k 等等,依照国际音标的习惯,加上 h 表示送气的清音,是以 ph, th, kh 才是代表送气音,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受到英文影响而有误用情形,要注意。此外,另一个初学者容易弄混的是 ch, 里面有 h 可能会被误以为送气,其实送气音要再多加一个 h 成为 chh。最后,台语里头没有 d 的发音,因此在列表中没有这一项。
下方的表包含了用来描写台语读音的主要子音,然而,这张表与“国际语音学会”(IPA)制定的更为完整的子音表之间,仍然存在著许多差异,光是最前面一行的“发音部位”分类法就未必准确;然而这只是粗略的分法,对于表达以及比对台语子音发音,已然足够。
部位 |
不送气 |
送气 |
|||||||||||||
bilabials |
网 |
平 |
皮 |
门 |
|||||||||||
alveolars |
毒 |
跳 |
烂 |
人 |
|||||||||||
velars |
我 |
怪 |
开 |
吴 |
熊 |
||||||||||
alveo-palatals |
字 |
尖 |
手 |
写 |
代替写法
编辑由于一般输入法里没有 ⁿ 和 o· 等等字元,所以许多人常会使用代替写法:
- 将 ⁿ 写成 nn 或者 N。
- 将 o· 写成 ou。
然而,维基百科的文字编辑框下方有相当贴心的字元表设计,按一下想用的字元就可以打到文字编辑框,所以大可以不用担心无法打字的问题。
容易误用的写法
编辑POJ 里面常常有几种音特别容易误写,详列如下:
- 正确的写法是哇 oa,煨 oe;而非 ua,ue。
- 正确的写法是汪 ong,恶 ok;而非 o·ng,o·k。
- 正确的写法是英 eng,益 ek;而非 ing,ik。
- 正确的写法是烟 ian,扇 iat;而非 en,et。
白话字书写规范
编辑POJ 在书写上,除了拉丁字母之外,也会使用到调号、连字号,此外还有表示鼻化母音的 ⁿ。关于调号与连字号的使用有其一定规范。
- 连字号:台语是音节化的语言,在书写时会用连字号来连结音节和音节。比如说 Tâi-ôan 虽是一个名词,但有两音节,所以中间有连字号。此外也有人在做不用连字号书写的研究,也有人这样实作,但是现阶段还是以使用连字号为主流。
- 调号:在一个音节里面,调号要写在该音节最前方的母音上,只有当该音节有多母音但首母音为 i 时,调号会写到第二个母音上(因为写在 i 上比较难以辨识),比如 Im-tiāu。
- 鼻化母音:代表鼻音的符号 ⁿ 一概写在该音节的最尾端。
参见
编辑- Pe̍h-oē-jī(闽南语维基百科上的“白话字”)
- 白话字(汉语维基百科上的“白话字”)
- 台湾方音符号
- 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