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
< 文言
本页面仍未完成 需要补充的有:义项、例句、例句翻译和注释 另需要与文言连词、文言介词页面互相整合 |
文言之中,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而只起到语法意义的词,便是“虚词”[1],可依其功能分为介词、连词、助词等。文言文中的虚词有很多,例如:[2]“之”、“乎”、“者”、“也”、“以”、“而”、“其”、“为[注 1]”、“于[注 2]”、“于[注 2]”、“则”、“所”、“与”、“何”、“矣”、“乃”、“若”、“及”、“焉”、“因”、“且”、“夫”、“在”、“哉”、“将”、“亦”、“苟”、“耳(尔)”、“诸”、“或”等。其中,因为“之乎者也”作为白话中的一个习语,这四个字最为众所知。这些字往往除了做虚词之外,还有做实词的,而下面仅列出这些词做虚词时(依例将代词、时间副词和情态副词用法一并记入)的常见解释。本文汇总了上列虚词的主要用法。
之
编辑- 关于“之”字实词的用法,见此。
乎
编辑语气助词
编辑- 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呢”,见文言/文法#疑问法。
- 语气助词,表测度或商量语气,相当于“吧”。
- 《岳阳楼纪》:“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无实意。
- 感叹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
介词
编辑者
编辑也
编辑也者
编辑以
编辑- 原因介词,相当于“因为”“由于”。
- 方式介词,相当于“通过”“凭借”。
- 工具介词,相当于“用”。
- 时间介词、处所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相当于“在”、“从”。
- 并列连词,相当于“和”。
- 需要例句:如果您有合适的例句,请您添加后移除此模板
- 递进连词,关系,相当于“而”“又”“并且”或不译。
- 需要例句:如果您有合适的例句,请您添加后移除此模板
- 承接连词,相当于“而”或不译。“以”前的行动,为动作的手段或方式。
- 目的连词,相当于“以”“来”“以致”。
- 因果连词,相当于“因为”。
- 假设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
- 认为“以……为”
- 《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能够,可以“可以……”
- 《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 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的意思。
- 《庖丁解牛》:“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而
编辑其
编辑为
编辑以为
编辑相当于“认为”。
于
编辑- 处所介词,引出动作发生、进行、到达的地点,相当于“从”“在”“到”等。
- 时间介词,引出动作发生、持续、终止的时间,相当于“从”“在”“到”等。
- 原因介词,相当于“由于”。
- 承接连词,词组“于是”,相当于“于是”。
- 来源介词,相当于“从”“由”“自”。
- 比事介词,前接形容词,后接比较基准,作补语,“N1A于N2”相当于“N1比N2更A”“N1V比较于N2”则相当于“把N1和N2V比较”,见文言/文法#比较法。
- 施事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执行者,相当于“被”“为”,见文言/文法#被动法。
- 《屈原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怀王因为不分忠佞,所以在宫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宫外为张仪所欺骗)
- 对象介词,引出动作行为所涉及、服务、影响、讨论的对象,相当于“对”“对于”“关于”“向”等。
于
编辑则
编辑然则
编辑所
编辑与
编辑何
编辑- 疑问代词,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哪里”、“什么”。
- 《归去来辞》:“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习语:“来者何人”(来的是什么人?)
- 《诗经·国风·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 《诗经·国风·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 《诗经·国风·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 《诗经·国风·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 《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论语·为政》:“何谓也?”(什么意思?)
- 《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君子不用耕田却可以吃饭,这是为什么?)
- 《孟子·尽心上》:“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 疑问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
矣
编辑乃
编辑若
编辑- 关于“若”字实词的用法,见此。
及
编辑焉
编辑因
编辑介词
编辑副词
编辑且
编辑夫
编辑在
编辑哉
编辑将
编辑亦
编辑苟
编辑耳
编辑诸
编辑- “之于”合音。
- “之乎”合音。
文言虚词专著
编辑古书
编辑- 刘淇《助字辨略》
- 王引之《经传释词》
- 袁仁林《虚字说》
今本
编辑- 吕叔湘《文言虚字》
- 杨伯峻《古汉语虚词》
- 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 秦礼君《古代关连词语手册》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备注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蒲立本. 古汉语语法纲要. 北京: 语文出版社. 2005.
- ↑ 依先秦两汉该字出现次数(数据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和字之相关性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