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集思廣憶賽事特刊/記憶故事6/都會/下頁
記憶故事6/都會 (上) | ◄ | 2019年集思廣憶賽事特刊 記憶故事6/都會 (下) |
► | 廣:延伸閱讀 |
赤崁文史工作室西城故事手冊
都會
編輯會轉彎的高雄火車站—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經濟成長帶來都市樣貌總體異動,進而在交通及建築上起了很大的變革。而1941年興建的帝冠式建築高雄火車站,承載了許多老高雄人的歷史記憶。
在2002年配合捷運及高鐵施工,台鐵行經路線全面轉移到地底下,而歷史建築高雄火車站建築物本體重達2500噸該如何處理?所以,工程是以「總掘工法」,好似穿上溜冰鞋般,往左前方平移82.6公尺,開創國內首度此工法平移建築物的紀錄。過程中以千斤頂油壓由電腦控制,順利且不含監測、搬鋼軌等工作,1小時應該可以推進1公尺遠。在2002年8月16日遷移工程開始進行,歷經14天完成,創下國內第一個以總掘工法平移的建物,尤其重達2500噸更是創紀錄。 高雄火車站是南北交通一個重要轉運樞紐,快車亦慢車都必須在此停泊出發,北上也好南下也罷起始及終點站,在記憶裏無數次的擦身而過,在未成為歷史建築之前諸多不捨。受到文化資產法的保存,得以留下原貌,再經由專業工法的搬移得到妥善的照顧。每每走過,心中總是想起小時候。 | |
艋舺龍山寺,自1738年創建至今已將近 282年,為臺灣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
在臺灣早期的發展中,信仰、港口與聚落的發展息息相關,從諺語「一府二鹿三艋舺」中,可窺見臺灣早期的都市發展概況,此三地作為港口與貿易的樞紐,同時也引入各地信仰,廟宇林立。作為信仰中心的廟宇周邊,亦發展出眾多的聚落,而商業、文化也同時生根繁茂,此一景象,成為早期都市發展的現象,現今的都市發展雖然已有不同走向,信仰不再如過去般受到極大重視,但走入艋舺龍山寺,除了各地的觀光客外,也能見到當地居民群聚在龍山寺內外,參拜或者下棋、在寺外的公園閒坐談天,形成一特別的景象,寧靜悠閒,若深入寺外的地下街商場,更可見當地居民(多為中老年人)聚在一臺老式點唱機旁,等待遊客投入硬幣,被老歌點起過去的記憶,一邊哼唱,一邊一同話當年的生活即景。龍山寺與整體周邊,在觀光遊客眼中是一種藝術的繁華壯麗,但在當地居民中,則是充滿生活感的場域,有寂寥有衝突,到處皆是故事,充滿了生命力。 | |
對主題的陳述,200-400字 | |
對主題的陳述,200-400字 |
參考文獻
編輯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西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