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茶與茶史

<
 ←序
茶與茶史
→第二章 種植與製作 


歡迎閱讀《》教科書


第一章 茶與茶史

茶的字源與別稱 編輯

一字的早期寫法是,據說是作為藥品。後來有人去掉一橫造成「茶」字,分立出來表示今義,大約是在中唐[1]

據說早採的茶叫「荼/茶」,次摘的茶叫「」,第三次摘的叫「」,晚摘的叫「」(一稱是茶芽),葉子已經老了的叫「」。一說蜀西南人稱茶為。「茶」一字最早的書面記載是西漢王褒的《僮約》,提到了「武都買荼」、「烹荼盡具」。[2]

現今還在廣泛使用的,是「茶」、「茗」這兩個稱呼。近年來,又有「茗茶」一謂。



文獻閱讀
《爾雅》

檟,苦荼。(郭璞註: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採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茶經》云: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早採曰茶,次曰檟,又其次曰蔎,晚曰茗,至荈則老葉矣。蓋以早為貴也。六經中無茶,蓋荼即茶也)[3]

《說文解字》

荼,苦荼也。(註:釋艸、邶毛傳皆云。荼、苦菜。唐風采苦采苦傳雲。苦、苦菜。然則苦與荼正一物也。)
蔎,香艸也。[4]

《野客叢書》

世謂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5]

《正字通》引《魏了翁集》

茶之始,其字爲荼,如《春秋》齊荼、《漢志》荼陵之類。陸、顏諸人,雖已轉入茶音,未嘗輒攺字文。惟陸羽、盧仝以後,則遂易荼爲茶。其字從艸從人從木。○按《漢書·年表》荼陵。師古註:荼音塗。《地理志》茶陵從人從木。師古註:弋奢反,又音丈加反。則漢時已有荼、茶兩字,非至陸羽後始易荼爲茶也。[6]

《玉篇》

茗,茶芽也。[7]

陸羽《茶經》<一之源>

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並。(從草,當作「茶」,其字出《開元文字音義》;從木,當作「𣞁」,其字出《本草》;草木並,作「荼」,其字出《爾雅》。)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周公雲︰「檟、苦荼。」揚執戟雲︰「蜀西南人謂茶曰蔎。」郭弘農雲︰「早取爲荼,晚取爲茗,或一曰荈耳。」〉 [8]

《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卷十八

茶,(鶴山集雲,茶之始其字為荼。玉篇雲,荼,除加切)一名檟,一名茗,一名荈,〈爾雅雲,檟,苦荼。注雲,早採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一名蔎,(方言云,蜀西南人謂荼曰蔎。)[9]

劉源長《茶史》卷一

古文無茶字,本草作荼,蓋藥品,非日用之物。[10]


茶史總論 編輯

起源 編輯

茶的歷史:中國 編輯

茶的傳播 編輯

茶的歷史:日本 編輯

茶的歷史:朝鮮半島 編輯

茶的歷史:其他亞洲地區 編輯

茶的歷史:歐洲 編輯

茶的歷史:非洲 編輯

茶的歷史:其他地區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中國茶葉詞典,頁五零八(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7)
  2. 潘向黎《茶可道》,頁七(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2)
  3. 農政全書/卷39
  4. 漢典網 《康熙字典》「蔎」
  5. 漢典網 《康熙字典》「荼」
  6. 漢典網 《康熙字典》「茶」
  7. 漢典網 《康熙字典》「茗」
  8. 茶經/一之源
  9. 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卷十八
  10. 茶史 卷一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