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作用
中介作用是一種因果的模式(Casual model)。所謂因果模式指的是改變某依變項何以會導致另一變項變化的一種理論假設,可用以解釋某一因果關係是「為何」(why)及「如何」(how)發生的。是故透過中介作用的檢驗,研究者可以進一步探究是否有第三變數的存在,能解釋或說明預測變數與效標變數間的關係。
中介作用除了是解釋因果關係的模式外,更涉及了自變數與依變數間的「間接」效應。中介模式中,自變數(X)與依變數(Y)的關連,並非其施加直接的作用於依變數,而是因其改變了中介變數(M),中介再改變依變數。易言之,就是自變數引發中介變數,中介變數再導致出結果。而中介模式的分析便是試圖「確認從自變數導引至依變數的中介過程」。型式最簡單的中介模式中,僅有一個中介變數M中介X對Y的效果,為「簡單中介」(simple mediation)。更為複雜的中介模式,則涉及更多的中介變數,彼此相連,引發連鎖的中介作用。
應用與發展
編輯長久以來,心理學的論述中即存有中介作用(medation)的概念。
Woodworth(1928)是早先提出中介作用的學者之一。他認為行為學派所主張的刺激一反應(S-R)觀點並非全然是刺激導致反應,而應該是刺激一有機體一反應(S-0-R)。刺激係透過有機體的處理後,才產生反應。其中有機體即具有中介的作用。
芝加哥大學的Rozeboom(1956)使用「中介作用」一詞來描述變項間的一種特定的直線預測型態。Judd 與 Kenny(1981)及 Baron 與 Kenny(1986)則將中介模式推廣至心理學領域。
直至1980年代,Baron 與 Kenny(1986)、James 與 Brett(1984)及 Judd 與 Kenny(1981) 等幾位學者構建出資料分析的策略後,實證性地探究中介作用方始普及。目前中介作用的探究已廣見於社會科學、健康學、心理學、教育及社會學的研究中。
參考文獻
編輯張再明、曾迎新 (2014)。 中介作用的意涵及其資料分析策略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