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镇咳与祛痰药

镇咳药 编辑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可促进呼吸道痰液和异物的排出,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应先寻找咳嗽原因,并进行对因治疗(如使用抗菌药控制感染)。对剧烈无痰的咳嗽,经对因治疗后咳嗽未见缓解,为减轻病人痛苦,避免激烈咳嗽引起的并发症,应采用镇咳药物治疗。

中枢性镇咳药 编辑

抑制延髓呼吸中枢。

成瘾性中枢性镇咳药 编辑

吗啡类生物碱。镇咳效应强大,有成瘾性。
磷酸可待因(codeine phosphate)

非成瘾性中枢性镇咳药 编辑

对呼吸中枢抑制作用较弱,但也不可滥用。
氢溴酸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 hydrobromide)|枸橼酸喷托维林(pentoxyverine citrate)

外周性镇咳药 编辑

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中任何一环节。 盐酸那可丁(noscapine hydrochloride)
抑制肺牵张反射引起的咳嗽,兼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无依赖性。可引起轻度嗜睡和头痛,痰多病人不宜使用

兼有中枢和外周作用的镇咳药 编辑

祛痰药 编辑

祛痰药是一类能使痰液变稀、粘稠度降低而易于咳出的药物。
祛痰药促进呼吸道内积痰排出,减少痰液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间接起到镇咳和平喘的作用,也有利于控制继发感染。

痰液稀释药 编辑

恶心性祛痰药 编辑

  • 作用机制

口服后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反射性刺激支气管腺体分泌(浆液)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

  • 常用药物

氯化铵(ammonium chloride)

  • 临床应用
    • 干咳及痰液不易咳出;
    • 酸化尿液和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 给药方式与不良反应

空腹口服效果明显,恶心、呕吐。过量或长期服用可见酸中毒和低钾血症。

刺激性祛痰药 编辑

  • 作用机制

可剌激支气管分泌,促进痰液稀释而易于咳出。

  • 常用药物

愈创木酚甘油醚(guaifenesin)
除了具有法痰作用外,兼具做弱的抗菌作用,减少痰液的恶臭。

  • 临床应用

是祛痰合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黏痰溶解药 编辑

作用机制 编辑

使痰液中粘液分解,降低痰液的粘稠度使之易于咳出。

临床应用 编辑

手术后咳痰困难或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痰液稠厚咳痰困难,粘液分泌促进药几无疗效,必须使用粘痰溶解药。

药物分类及代表药 编辑

  • 粘痰溶解药:

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通过药物结构中的巯基与粘蛋白的二硫键互换作用,使粘蛋白分子裂解,从而降低痰液粘稠度。可致恶心。 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使痰液中DNA水解为核酸片段,使与DNA结合的蛋白失去保护,从而产生继发性蛋白溶解,降低粘稠度。本品雾化吸人,用药后有咽部疼痛感,需立即漱口。长期应用可有变态反应。

  • 粘痰调节药:

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的粘液产生细胞,促使其分泌粘性低的分泌物:
盐酸溴己新(bromhexinehydrochloride)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
盐酸氨溴索(ambroxolhydrochloride):溴己新的代谢物。有消化道不良反应,少数出现严重急性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