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教科書:用戶查核
「用戶查核」是供具有用戶查核權限用戶使用的專門介面。在一個維基(wiki)系統上,具有用戶查核權限的用戶,可作出專門檢查,判斷某用戶不是另一用戶在該維基系統的傀儡帳戶。利用「用戶查核」介面,用戶可以:
- 判定某用戶是從何IP位址在維基作出編輯、有日誌記錄的操作或密碼重置
- 判定從某具體IP位址(包括已登錄用戶)作出的全部編輯有日誌記錄的操作或密碼重置
- 判定被查詢的用戶是否通過MediaWiki界面向其他用戶發送郵件。郵件發送的時間會被記錄,而郵箱地址和目標用戶則無法查看。
上述數據保存三個月,因此更早的編輯不會在介面中出現。所有查核者利用此工具做出的所有查詢,都記錄並留存在日誌中。這份日誌可由具有用戶查核權限的用戶查閱,示例如下:
2013年1月1日 (二) 00:00、Example取得127.0.0.1的編輯記錄 (理由) 2013年1月1日 (二) 00:00、Example取得Example(討論 | 貢獻 | 封禁)的IP信息 (理由)
用戶查核工具的使用手冊,請參閱meta:Help:CheckUser。
工具的使用
編輯該工具應當被用作反破壞、檢查濫用傀儡行為,及限制對站點造成的擾亂。工具只能用於防止維基媒體計劃受到傷害。
工具不可被用於政治控制、向其他用戶施壓,或在內容編輯爭議中作為對另一編輯者的威脅。查核用戶時必須有充足的理由。注意,方針不禁止多重賬號的使用,只要操作者未濫用多重賬號(如重復投票,影響某一立場的支持度等),即可被允許。
向被查核者發出通知是允許的,但不是強制的。同理,向社群的報告也不是強制的,但可在隱私方針允許的前提下作出。
有一些計劃允許編輯者自主提出對本賬號的IP位址進行查核,例如在被他人指責使用傀儡時證明清白。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時候請求本身可能會是擾亂行為的一部分。
隱私方針
編輯在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各項計劃中,對隱私政策的考慮是至關重要的。除非某用戶的行為違背了方針(例如,大量機器破壞或散發廣告),且為了阻止擾亂行為需要公開他們的信息,或者相關信息已由用戶本人在站內公佈,否則任何公開用戶的IP位址、所在位置、或其他足以認別其身份的信息,都有違隱私方針。
根據維基媒體政策,在以下情況下維基媒體志願者或職員可以公佈通過服務器記錄、用戶檢查功能的資料庫記錄以及通過其它非公開手段收集的可確定個人用的數據:
- 響應合法傳票或行政執法的其他強制請求;
- 得到所涉及用戶的允許;
- 調查濫用投訴時所需;
- 假如信息涉及網絡蜘蛛或者機器人察看頁面以及在研究和解決技術問題時需要區分這些信息;
- 假如用戶不斷破壞文章或者不斷進行破壞,他的數據可能被報告給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電信運營商或其它第三方機構,以協助進行IP封禁或者協助向相應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申訴;
- 假如在保護維基媒體基金會、其用戶或者公眾有合理必要的情況下。
- 資料之釋出
- 即便某用戶的確在濫用其權限,仍應該儘量不公開個人資訊。
- 一般來說,不要公開其IP位址。只給出類似「屬於同一網路」或「不屬於同一網路」的說法。如果的確要提供詳細資料,一定確保對方是可以信賴並且不會由他/她進一步釋出。
- 如果該用戶已經說明他/她的地點,而其IP位址確證此事,則對此進行證實不屬洩漏隱私資料。
- 如果感到任何顧慮,不要給出詳細資料。
取得權限
編輯只有監管員、部分維基媒體基金會職員、申訴專員和極少數的用戶有權獲得用戶查核權限。除了申訴專員外,用戶只能獲得本地權限。如果計劃上有本地查核員,查核工作通常應該由他們來完成。
本地方針
編輯如有查核需要,請到Wikibooks:其他申請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