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建模討論腳本集/創建和延展因果環路圖表

創建和延展因果環路圖表

編輯

這個腳本是為了在項目之初獲得一些核心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關係。如果該項目的目的是建立一個正式的仿真模型,建議建立一個存量和流量模型。此外當累積量在該問題中是重要考慮因素的時候 (比如,當問題與生產鏈或者在那些不同狀態移動的人力資源有關的時候),建議使用存量和流量模型。


狀態

最佳實踐


小組任務的特點

綜合性


時長

準備時長:20分鐘
會議時間:20 分鐘
後續時間:20分鐘

準備材料

可以使用3個掛圖,或者是能夠粘上幾張掛圖的牆壁,或者是一個白板,馬克筆以及掛圖,或者是投影機和有Vensim軟體的電腦。注意如果是選擇最後一組材料,需要有第二個人來在Vensim 上面畫圖,而如果選擇其他材料,一個人就能夠主持會議。


輸入

變量列表


輸出

  • 過渡輸出/產品:有助於增加對於動態假設的共識,或者對於觀察的行為提出了可能的結構解釋
  • 可交付的實物: 因果環路圖,可以用於報告中 (如果只是建立了一個定性模型),或者可以作為一個動態假設的環路圖,成為正式建模的雛形

角色

  • 主持人需要有繪製因果環路圖的經驗,最好是有能建設正式模型的經驗


步驟

  1. 提醒建模小組問題的變量,最好是能夠創建一個草圖作為行為模式的參考。提醒小組之前創立的變量列表。將變量列表清楚地在每一個參與者面前展示出來。將問題變量寫在白板的中央。
  2. 遵循a, b, c以下三個步驟來建立模型(參見vennix 1996; 120)
    • a. 詢問參會者哪些列表中的變量是導致問題變量的原因。當有人發表意見的時候,將其畫在模型上,讓大家直觀地了解其中的意義。然後詢問下參與者是不是同意提出的因果關係。如果有人不同意,則請參與者們進一步的澄清,並徵求大家的意見來作出決定變量之間的關係。如果討論時間過長,可以選擇暫時懸置有關這個因果關係的討論,繼續討論模型的其他部分。希望在討論中,不僅提出了與問題變量有直接聯繫的變量,還可以在模型中建立一些(通過中間變量來連接的)推理的邏輯鏈。除此之外,檢查因果關係的方向(正向還是負向相關)。
    • b. 花費一些時間討論因果關係之後,進入到下一階段,討論問題變量的變化帶來的結果。
    • c. 當一個回饋關係鏈將要完成的時候,詢問整個小組是這一整個反饋關係鏈是否正確。再次確認關係鏈是正向還是負向的。也許需要使用「比率練習」腳本來講關係鏈畫出來。
  1. 在會議的最後部分,通過再一次檢查反饋關係迴路來分析模型。在結束會議之前,請確認你完成了一下事情:
    • 和小組一起回顧一下那些懸而未決的問題。
    • 在總結一遍會議完成的內容,預告一下這對於最終成果的影響。
    • 總結一些精簡的結論。正如 Andersen 和 Richardson (1997)所說,「以巨響結束!」
    • 確認提到了報告中需要的所有信息。


評價標準
小組的交流質量,洞察力,對於問題的共識有了提高,並為今後的行為作出了承諾。


作者
Jac Vennix 1996, 由Etiënne Rouwette 開始在本科課程中使用。


歷史
Earlier publications Vennix


修訂

更為清晰地描述了步驟的細節,只有很少相關經驗的本科生也能應用


參考文獻

  • Andersen DF, Richardson GP, 1997. Scripts for group model building. System Dynamics Review 13(2): 107-129.
  • Vennix JAM. 1995. Building consensus in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insights from the process of group model building. Group Decision and Negotiation 4: 335 – 355.
  • Vennix JAM. 1996. Group model building: facilitating team learning using system dynamics. Chichester: Wiley.
  • Vennix JAM, Akkermans HA, Rouwette EAJA. 1996. Group model building to facilitate organisational change: an exploratory study. System Dynamics Review 12(1): 39 – 58.


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