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明末清初的中國

明朝中後期,皇帝大多不理朝政,貪圖享樂,導致社會混亂,民不聊生。明朝後期,北方的女真族快速崛起,並多次擊敗明軍,明朝岌岌可危。同時,明朝內部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起義軍首領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朝滅亡。清軍入關後,掃平了各地起義軍勢力和明朝殘餘勢力,統一了全國。清朝皇帝仿照漢族政治制度,尊崇儒術,發展民族關係,加強中央集權,成為了國力強盛的王朝。明清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學藝術也有發展。

明朝的衰落

編輯

明朝中後期,皇帝大多疏於朝政,沉迷享樂,致使帝國實際掌權者淪為內閣與宦官。這些皇帝在位期間,黨爭不斷,戰爭等災禍頻繁,偶有宦官專權,致使朝政十分腐敗,朝廷逐漸成為極少數地主的代言人,致使民心逐漸喪失。這種情況是明朝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

明武宗朱厚照於1505年即位。在位期間,他不理朝政,多次在宮中享樂,並四處遊玩,寵信宦官劉瑾等「八虎」。後劉瑾被處死,武宗又開始寵信武士江彬等人。明武宗在遊玩期間還公開搶掠民女。

明世宗朱厚熜於1521年即位。其在位前期,推行改革,但後期迷信方士,沉迷道教,希望尋得「長生不老」之術,大興土木修建齋醮,無心管理朝政。這使得權臣嚴嵩得以把持朝政,排除異己,竊權罔利。

明神宗朱翊鈞於1572年即位。他即位時僅十歲,大小事務俱由當時的內閣首輔張居正管理。他實行變法,史稱「張居正改革」。張居正死後,神宗開始親自管理朝政。在其統治的48年間,有二十年不上朝,致使不少行政機構癱瘓。

明熹宗朱由校於1620年即位。由於父親明光宗僅即位29天便去世了,他沒有被正式立為太子,甚至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他整日像木匠一樣做木工,將朝政全部給太監魏忠賢管理。魏忠賢以自己的權力胡作非為,權傾朝野,時人成為「九千歲」。

 
明熹宗朱由校


以上這些皇帝沒有作為,導致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下降,法紀鬆弛。各級官吏貪贓枉法,皇室貴族、宦官、官僚、地主肆意侵佔民田,大批百姓流離失所。這讓明朝國力逐漸衰弱,將明朝推向了滅亡的邊緣。

女真族的崛起

編輯

努爾哈赤起兵

編輯
 
努爾哈赤

元、明時期,女真族是東北漁獵民族的統稱,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一說四大部),每個大部又由許多部落組成。明初時,明成祖朱棣在當地設立了海西三衛,對女真族實行羈縻統治。

努爾哈赤出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的赫圖阿拉城。他出生時,建州左衛已四分五裂,互不統屬。19歲時,努爾哈赤與同母異父的弟弟舒爾哈齊等人以挖人參、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撿木耳等方式為生。他還與漢人、蒙古人通商。在此過程中他學會了漢語和蒙古語。

1583年,明朝大將李成梁攻打多次作亂的建州右衛都指揮使王杲之子阿台。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到阿台的據點古勒寨勸降。可明軍和同樣參與這場戰役的圖倫城主尼堪外蘭誘降守門士兵使守門士兵打開城門後開始屠城,覺昌安和塔克世被明軍錯殺。努爾哈赤得知後很憤怒,但他深知自己的實力無法與明對抗,於是將怒氣泄在尼堪外蘭身上。1583年,他以盔甲十三副,群眾數十人起兵,進攻尼堪外蘭的據點圖倫城,史稱「十三副盔甲起兵」。

統一女真、建立後金

編輯

「十三部盔甲起兵」標誌著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戰爭開始。通過武力進攻、部落自願歸附等方式,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女真。在統一建州女真的過程中,1587年,努爾哈赤建造了佛阿拉城(在今遼寧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並制定國政、法令,自稱為「女直(女真)國聰睿貝勒」。

海西女真是女真的一個大部。他們不希望看到努爾哈赤發展壯大,於是於1593年發動了富爾佳齊之役,結果兵敗。同年,為遏制建州的擴張,海西女真的四個部落聯合蒙古的幾個部,共9部3萬軍隊攻打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誘敵深入,使敵軍到達古勒山下,後用滾木擂石讓主帥布寨跌下馬來,然後將其殺死。聯軍軍心大潰,落荒而逃,努爾哈赤乘勝追擊,大破敵軍。聯軍在此次戰役中損失4000餘人,改變了建州女真與海西女真的力量對比。這場戰役史稱「古勒山之戰」。後來,努爾哈赤先後征服了海西女真的四個部落,吞併了海西女真。

 
「太祖大敗九部兵」圖,反映了努爾哈赤在古勒山之戰中大敗九部聯軍的史實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在今遼寧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稱汗,建元「天命」,國號「大金」,史稱「後金」,諸貝勒大臣上尊號「覆育列國英明皇帝」。

創立滿文,建立八旗

編輯

宋朝時,金國完顏阿骨打仿照漢字和契丹文字創造了女真文。但到努爾哈赤時,女真文已幾乎絕跡。1599年,努爾哈赤命大臣額爾德尼與噶蓋仿製蒙古文字創造女真文字(即老滿文)。後來達海改善了滿文,使滿文更加完善(新滿文)。滿文的創立對滿族的社會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努爾哈赤還在以前的「牛錄製度」(女真族早期兵農合一的臨時性組織形式)的基礎上創造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將後金統治下的人分成八個旗,這些人在平常的時候生產,戰時則成為士兵,實現了「兵民合一」。八旗制度大大提高了後金軍隊的戰鬥力,推動了女真族的社會經濟發展。

 
清朝時,乾隆帝檢閱八旗將士

用兵漠南蒙古

編輯

元朝崩潰後,蒙古人退回了塞北。到努爾哈赤時期,蒙古族已經分成了三個部落:漠西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而當時的漠南蒙古又主要有科爾沁、喀爾喀、察哈爾三部。

古勒山之戰後,科爾沁部知道建州女真實力強大,自己無力與其對抗,便開始與建州女真通好。1612年,努爾哈赤向科爾沁部明安貝勒的女兒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求婚,這是女真族(滿族)第一次與蒙古族聯姻,這次聯姻促進了雙邊關係的發展。1624年,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可汗林丹汗失和,當時的科爾沁部首領奧巴便率眾投奔後金,與後金結盟。

喀爾喀部原本是居住在漠北的哈拉哈河一帶居住的部落。16世紀中葉,原本居住在哈拉哈河東部的其中五個喀爾喀部落向南遷徙,到達了漠南蒙古。歷史上稱這些部落叫「內喀爾喀」。努爾哈赤採用了分化瓦解、逐部爭取、優待來投貴族、部民等方式招撫了部分喀爾喀部部落。但喀爾喀部實力最強的貝勒介賽仍然與清為敵。1619年,在後金攻打鐵嶺的戰役中,介賽率軍萬人埋伏於鐵嶺城外配合明朝作戰,結果大敗,介賽等百餘人被生擒,努爾哈赤在喀爾喀部同盟的最後一個障礙被掃除。同年十一月,努爾哈赤與喀爾喀部二十七位貝勒、台吉會盟於岡干色得里黑孤樹,雙方正式確立同盟關係。兩年後,介賽被贖回,後金與介賽結盟。

發動對明戰爭

編輯

清太祖建立後金後,積攢實力,發動對外戰爭增強實力,準備攻明。在兩年後的1618年,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以殺害努爾哈赤父祖、挑撥女真內部矛盾等為由,發兵攻明。後金軍很快攻下了撫順和清河。攻下這兩城後,努爾哈赤派使者挑釁明朝:「若以我為非理,可約定戰期出邊。或十日,或半月,攻戰決戰。若以我為合理,可納金帛,以圖息事。」明朝選擇迎戰。

1619年,明朝從全國各地徵調來了約9萬大軍,加上盟友的約2萬軍隊,共約11萬軍隊向後金,希望一舉消滅後金。這12萬大軍被分成四路,分別進軍,直搗赫圖阿拉。後金軍在此次戰役中採取了「集中兵力、以攻為守、逐個擊破」的戰術。明軍主力西路軍的杜松,不顧風雪,堅持渡河,結果將一半的士兵留在了薩爾滸。清軍先偷襲留在薩爾滸的明軍,再攻擊了渡河了的杜松軍,打敗了西路軍。隨後,北、東兩軍也被打敗。南路的李如柏在接到西、北兩軍相繼潰敗的消息,急忙撤軍,遭到後金軍偷襲,損失慘重。這場戰爭,以明朝的慘敗結束。這場戰爭使明朝損失慘重,再不能發動大規模戰爭,而後金則加強了對明朝的侵犯,佔領了幾乎整個遼東。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到遼東的瀋陽。

 
薩爾滸之戰的一個場景

遼東失陷後,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孫承宗經略遼東,拓地四百里,始築關寧錦防線,修復寧遠等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練兵十一萬。1626年,努爾哈赤決定趁明朝易帥之際攻明,便向山海關攻去。他們決定先攻擊明朝的寧遠城。駐紮在寧遠的兵力不足10000人,明軍守將袁崇煥聽取部下建議,將從葡萄牙進口的紅夷大炮入城安置,並訓練炮手,用大炮給後金軍造成了極大傷亡,使後金軍退到西南側離城五里的龍宮寺紮營。此次戰役是努爾哈赤起兵以來遭受的傷亡最大的一次慘敗,提振了明軍的士氣,拖後了後金進攻山海關的時間。

 
後金佔領遼東後的明清局勢,山海關以北,錦州以南的明朝控制區域為關寧錦防線

寧遠戰役幾個月後,努爾哈赤病死在了離瀋陽四十里的靉雞堡,享年68歲。

皇太極即位與清朝建立

編輯
 
皇太極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承了後金汗位。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後金的實力,穩定國內局勢,加強汗權。在政治上,他改善漢人待遇,改變努爾哈赤時期對漢人的歧視和虐待,重用漢官,並且仿照明朝制度設立政治機構,開科取士。努爾哈赤臨死前曾讓「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共同管理朝政,但皇太極即位後,除掉了阿敏和莽古爾泰,並逼退代善,獨攬大權,強化了汗權。在軍事上,皇太極攻打朝鮮和漠南蒙古的察哈爾部,解決攻打明朝的後顧之憂。他繞過關寧防線,多次經蒙古攻打明朝,擴大了自努爾哈赤以來的戰果。以上的措施對後來清朝的政治等方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636年,皇太極改元「大清」,改元崇德,定都盛京(瀋陽),將女真族改名為「滿洲」,皇太極就是清太宗。皇太極攻下朝鮮後,開始專心進攻明朝。

明末農民起義

編輯

明末時,政治越來越腐敗,國家財政危機加重,階級矛盾加深。當時,西北地區遭受了旱災,民不聊生,官府卻仍然要求百姓交稅。老百姓忍受不了這種殘暴的統治,紛紛揭竿而起,西北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這場起義浪潮中,李自成起義軍和張獻忠起義軍是農民起義的兩大主力軍。

李自成起義

編輯

李自成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中。小時候他給地主放羊。長大後,他去做了驛卒。1629年,朝廷為緩解財政緊張撤裁驛站,李自成失業。同年,他選擇去參軍,又因為欠餉問題殺了參軍和縣令,發動了兵變。

李自成先後投奔了王左掛和張存孟的起義部隊,但最後它們的首領分別被招降和被迫投降。無奈之下,李自成離開了陝西,投奔他在陝西的舅父高迎祥的起義部隊。此後李自成隨高迎祥轉戰各省,勇猛作戰,甚至曾攻破過明中都鳳陽。1636年,高迎祥在進攻西安時兵敗被殺,其殘部投奔李自成,李自成被推舉為「闖王」。但好景不長,1637年,李自成被明朝軍隊擊潰,李自成率殘部17人躲到了陝西南部商洛山。

1639年,李自成趁明朝將領抗清之際,率千餘人從商洛山殺出,來到了河南。此時河南正遭遇饑荒,李自成為籠絡人心,收留饑民,並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起義軍隊伍迅速發展到了幾萬人。此後,起義軍英勇作戰,陝西、河南、湖廣等地都有他們的足跡。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國號「大順」,年號「永昌」。此後,李自成開始了對北京的進攻。同年農曆三月(1644年4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

 
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在1644年所控制的疆域

張獻忠起義

編輯

在明末農民起義軍中,張獻忠起義軍也是一支重要隊伍。1630年,他追隨王嘉胤、王自用起事,1631年改投高迎祥。隨後他與李自成攻陷鳳陽,卻與李自成決裂,向長江流域奔去。1637年,張獻忠在湖廣被擊敗,其退守湖北房、竹一帶。1638年,他被招降。

1639年,張獻忠再次起兵。此後,他在今湖北一帶活動。1643年,他攻破武昌,自稱「大西王」。1644年,他將勢力延伸到今重慶、四川一帶,並很快攻下了成都。12月,他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都,自稱「大西皇帝」。

清軍入關

編輯

清軍入關

編輯

消滅割據勢力與南明

編輯

清初統治者的統治措施

編輯

學習漢人

編輯

鞏固民族關係

編輯

加強君主專制

編輯

明末清初時期的經濟、科技、文學、藝術

編輯

明末清初的社會經濟發展

編輯

農業

編輯

手工業

編輯

商業

編輯

科技的發展

編輯

明末的科技巨著

編輯

清朝的科技發展

編輯

文學藝術

編輯

明清時期的小說

編輯

書法和戲劇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