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音标/清浊辅音
清浊的区别在于声带振动与否,不振动的为清声,不振动的为浊声。清声的辅音简称为清音,浊声的辅音简称为浊音,清声的元音称为清化元音,浊声的元音无标记。国际音标中,使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清音和浊音,例如清双唇塞音用[p]而浊双唇塞音则用[b],清唇齿塞音用[f]而浊唇齿塞音则用[v]等。
其实清浊作为两种发声态,任何语言中都有,因为任何语言中都有清辅音和元音。因此学习分辨和发声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将已会的清浊之分推广到其他的清浊之分。清浊声时声带的状态不同,发清声时全开,让气流自由通过,因此往往清声气流较强,而发浊声时半闭,气流不能完全自由通过时,吹动声带从而产生振动。
感受声带的振动
编辑第一步是直观的体验清浊的本质:声带振动的感受。将手指置于脖颈喉结处,试发“啊”,感受与不发音时的差异。如果手指摆放位置恰当,则手指尖应能明确感受到传来的振动。无振动时即清声,有振动时即浊声(注意这里是发声态,而不是浊音)。如果使用Praat看频谱图像,则能观察到发声时有基音(能看到Pitch指示的蓝色线条),而静音时无。
擦音的清浊
编辑试延长地发“斯”([sz̩55], 听 帮助·信息 sī [sz̩55]),应能感受到清声至浊声的变化,见右图,可明显看到在发韵母-i([z̩55])时基音(最下的横杠)的差异,音高图像则仅在浊声时有图像。尝试保持发声母s时的口型不变、忽略声调并进一步延长,则能得到[sz]。感受其发声时的感觉差异,并尝试推广至[fv]、[ʂʐ]等,然后录音并随机自我测试。
之后尝试在前后添加元音[a]的[asa]( 听 帮助·信息 [sa.asa])和[aza]( [za.aza] 帮助·信息),前者感受声带振动的变化,后者感受声带振动的持续性。后面请自行添加元音,下仅以辅音符号表示。
塞擦音的清浊
编辑汉语母语者往往能轻易辨别出汉语拼音z([t͡s], 听 帮助·信息 zì [t͡sz̩51])和汉语拼音c([t͡sʰ], 听 帮助·信息 cì [t͡sʰz̩51])的差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这两个音都不是浊声。另外由于汉语拼音的影响,容易混淆[z]( [za.aza] 帮助·信息)和[t͡s]( 听 帮助·信息 zì [t͡sz̩51]),首先尝试区别两者,两者的主要差异有:清浊,前者为浊声,后者为清声,因此前者声带振动,后者不振动;前者擦音,后者为塞擦音,因此两者动作不同,前者没有阻塞过程(即主动发音部位和被动发音部位不发生接触)而后者有等。
然后尝试在[t͡s](而不是[t͡sʰ])和[z]基础上发[d͡z],即声带振动的塞擦音,并最终实现能辨发[t͡s]和[d͡z]。
响音的清浊
编辑响音主要有近音、边音、颤音、鼻音、闪音、元音等。响音一般是浊的,清响音就是在浊响音的基础上去除声带振动,即将声带打开。
塞音的清浊
编辑对于没有清浊塞音对立语言的母语者来说,分辨清浊塞音是最困难的。与塞擦音类似的,汉语母语者往往能轻易分辨汉语拼音b([p])和p([pʰ])、d([t])和t([tʰ])、g([k])和k([kʰ]),然而这些音往往都是清声。
VOT
编辑对于塞音和塞擦音等有爆破的辅音,有一个量度在区分,它就是VOT(Voice Onset Time,带声起始时间)。VOT简单来说,就是爆破时间和振动开始时间的差值,VOT大于0时,为送气清音,等于0时,为严格不送气清音,小于0时,为不送气浊音。日语的ば、だ、が行辅音的VOT一般在-20至-120之间不等,ぱ、た、か行辅音则在0至80之间不等。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自己说话的VOT来判断自己所发的音是否“够浊”。
浊声持阻
编辑浊塞音有一个特点,即在爆破之前就已经声带振动了,也就是说持阻的时候声带已经在振动了,这个时候如果不爆破出来,就会形成一个很沉闷的声音,这个声音不能持续太久,因为此时鼻腔(被软腭)、口腔(被持阻部位)都是堵住的,然而声带振动需要气流带动,所以导致口腔气压变大。这个声音很沉闷,有点像腹部被打了一拳后的声音,或者闭嘴闭鼻子憋气的时候使劲从肺部放气的感觉,听起来有点像鼻音,但是没有鼻腔共鸣的成分而且响度很小(因为口腔是闭合的)。
方法
编辑主要的方法是在一定程度能有意识地自由控制声带的基础上,了解浊塞音的发音过程,并尝试发音。有时可以使用其他的音来辅助,例如在软腭封闭鼻腔的基础上,尝试发鼻音,以及在浊塞擦音的基础上,尝试去掉塞音部分等来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