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高中历史
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
編輯鴉片戰爭
編輯- 虎門銷煙
鴉片戰爭前,西方世界的資本主義高速發展,而清王朝卻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閉關自守。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茶、絲、瓷器等貨物廣受歐洲各國的歡迎,對外貿易處於出超地位。為扭轉貿易逆差,西方國家絞盡腦汁。後來,部分商人向中國走私鴉片獲利。這對中國造成了深重的災難。
鴉片的屢禁不止導致清王朝財政虧空、吏治腐敗、軍備廢弛,危害吸食者身心。在禁煙的呼聲中,時任皇帝道光決心禁煙。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虎門銷煙,鼓舞了當地人的鬥志。
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际(英):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原料和市场(主因)。
国内(中):中国国力衰退,内部危机严重。
- 英國侵華及南京條約
中國禁煙的消息傳到英國,英國決定侵華。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1842年8月,英國軍隊侵入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被迫議和。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1840年至1900年間列強的主要侵華戰爭
編輯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編輯列強侵華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編輯中國的主權遭到嚴重踐踏,中國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編輯- 直因:列強受《馬關條約》的刺激;
- 開端:三國干涉還遼(俄德法——日;反映列強既勾結與又爭奪);
- 經過:1897年德強佔膠州灣(山東);俄強佔旅順和大連。隨後列強紛紛強佔租借地和「勢力範圍」。
- 危害:列強強佔租借地和劃定「勢力範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危機。
美國「門戶開放」政策
編輯- 提出:1899年; 得以實現是1922年簽訂《九國公約》以後)
- 背景:美國忙於美西戰爭,無瑕顧忌;美國軍事實力還不能與其他列強抗衡。
- 目的:為滿足美國工商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需要。
- 含義:美國承認列強在華「勢力範圍」中既得利益,要求各列強開放其「勢力範圍」,「利益均沾」。
- 實質:緩和列強間的爭奪和消弭中國人民的反抗,在中國建立「國際共管體系」。
- 影響:列強之間矛盾得到緩和;有利於美國在華進一步擴張;形成共同宰割中國的局面。
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鬥爭
編輯三元里抗英
編輯- 時間:1841.5(鴉片戰爭)
- 地點:廣州
- 性質:近代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反對外來侵略;
- 意義:表現出不畏強暴、抵禦外辱的愛國主義精神。
左宗棠收復新疆
編輯- 時間:第二次鴉片戰爭後
- 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列強加緊對中國西北新疆等進行侵略擴張。
- 經過:
- 1865年,阿古柏率軍入侵新疆並建立政權;
- 1871年,俄國侵佔中國新疆伊犁地區。
-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 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西征,確定「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北疆大部分領土。
- 1877年,清軍向南疆推進,阿古柏兵敗自殺。
- 1878年,除伊犁之外,新疆重回祖國懷抱。
- 1881年,中俄簽訂《改訂條約》,中國收復伊犁地區。
-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行省,加強對新疆地區的控制。
- 意義:
- 保衛了祖國的西北邊疆,維護了祖國的安全。
- 捍衛了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
- 打擊了沙俄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 左宗棠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黃海海戰
編輯- 時間:1894.9(甲午中日戰爭)
- 艦名(管帶):定遠艦(劉步蟾)、致遠艦(鄧世昌)、經遠艦(林永升)、靖遠艦(葉祖珪)
- 結果:在黃海海戰中,中日海軍互有損失,但中方北洋艦隊主力尚存。
- 覆滅的地點:山東的威海衛;
- 失敗的原因:是由於政府的腐敗和李鴻章的「避戰保船」政策等。
台灣軍民反割台鬥爭
編輯- 時間:1895年;
- 地點:新竹、台中、彰化、台南、大甲溪、阿里山
- 背景: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台灣等給日本。
- 抵抗力量:
- 義軍(邱逢甲、徐驤)
- 黑旗軍(劉永福);
- 結果:台灣全部淪陷(主因:缺乏清政府的支持)。
- 意義:表現了台灣軍民反對外來侵略,維護祖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的愛國主義精神。
義和團運動
編輯- 時間:1898年
- 地點:山東、直隸和京津地區等
- 主要力量:農民和手工業者
- 背景: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 活動:①落垡、廊坊戰役;②包圍東郊民巷使館和西什庫教堂; ③清政府宣戰,義和團運動達到頂峰。
- 敗因:
- 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 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聯合剿殺;
- 意義:
- 義和團運動在中國近代反帝愛國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 義和團不畏強暴、英勇鬥爭,阻止了列強瓜分中國陰謀的實現。
★補充:八國聯軍入侵中國(1900.6--1901);義和團的任務由反清到反帝,並且「盲目排外」,排斥西方科技, 具有反近代化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