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 高中历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編輯歷史條件
編輯- 經濟基礎:隨着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 階級基礎: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1831、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起義、1836年英國憲章運動、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標誌歐洲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 理論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繼承和批判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基礎上,總結工人運動的經驗教訓,從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
- 主觀努力: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研究和革命實踐。
《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
編輯- 闡述了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學說,批判了種種假社會主義流派。
- 闡明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揭示了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和無產階級政黨學說。
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誌及其意義
編輯(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二大」起草綱領)
- 標誌: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848年---2015年共167年)。
- 意義:使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促進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開創了無產階級革命新時代。
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編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背景與概況
編輯1870年7月,普法戰爭爆發,法國戰敗。1870年9月巴黎爆發革命,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資產階級竊取革命果實。
1871年3月18日起義的原因與成果
編輯- 原因:
- 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慘敗,民族矛盾激化;
-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資產階級竊取革命果實,階級矛盾日益激化;
- 反對政府軍隊偷襲國民自衛隊的蒙馬特爾高地,誘發了1871年3月18日起義。
- 成果:3月26日巴黎公社選舉;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巴黎公社
編輯- 性質: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 #成立年代:1871年或19世紀70年代。
- 措施:
- 軍事建設:公社廢除資產階級反動軍隊,代之國民自衛軍;
- 政權建設:公社委員會是經普選產生的最高權力機關;
- 民主制度: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人民有監督權和罷免權;
- 待遇問題:公職人員的最高年薪不得超過一般技術工人的工資。
- 結局: 巴黎保衛戰也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革命宣告失敗。
- 失敗的原因:
- 根本原因:法國工業資本主義呈上升時期,無產階級革命條件不成熟。
- 主觀原因(內因):沒有建立統一的革命政黨;沒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沒有前人經驗可供借鑑;沒有建立工農聯盟(「四沒」)。
- 客觀原因(外因):反動勢力過於強大。
- 經驗教訓:
- 經驗:打碎了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巴黎公社戰士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鬥爭精神,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樹立了鬥爭榜樣(可以回答「意義」類的問題)。
- 教訓:沒有建立統一的革命政黨;沒有科學理論指導;沒有建立工農聯盟;沒有前人經驗借鑑。
(如果回答巴黎公社留下什麼「啟示」,把「沒有」改為「要」也就可以了)。 編者話:隨着法國工業革命的開展,工業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法國工人階級力量不斷壯大,要求不斷擴大政治權利,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不斷激化。從1831、1834年法國兩次里昂工人武裝起義就足以說明。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慘敗,巴黎爆發9月4日革命,推翻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資產階級竊取革命果實,簽訂喪權辱國條約,出賣國家利益,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在加上反動政府武裝偷襲國民自衛隊的蒙馬特爾高地,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發。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編輯俄國二月革命
編輯- 時間:1917年3月(俄歷2月);
- 地點:彼得格勒;
- 政黨或階級:布爾什維克黨(無產階級)
- 背景:一戰使俄國經濟瀕於崩潰,國家局勢動盪,人民群眾掀起了反戰、反飢餓、反沙皇專制的革命浪潮。
- 任務:反帝國主義戰爭和沙皇專制統治;
- 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雖然是無產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仍然是資產階級革命。任務決定性質);
- 結果:出現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即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兵代表蘇維埃(實際上資產階級竊取革命果實)。
俄國十月革命
編輯- 《四月提綱》
- 時間:1917年4月
- 演說者:列寧(秘密回國)
- 內容:指明了俄國革命的方向,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過渡。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
- 七月事件(時間:1917年7月)
兩政權並立的局面結束,政權完全掌握在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手中。表明了革命的和平發展已經不可能。
- 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 起止時間:1917.11.6(俄歷10月25日)----11.7(俄歷10月26日)
- 領導人:列寧(布爾什維克黨);
- 領導機構:軍事革命委員會;
- 文獻: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列寧起草的《告俄國公民書》,臨時政府政權轉移工兵代表蘇維埃。
- 經過:「阿芙樂爾」巡洋艦一聲炮響,攻打冬宮,拉開了總攻序幕,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被推翻。
- 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二大」召開(1917.11.7)
- 文件:
①發表《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佈:「全部政權歸工兵農代表蘇維埃」);
②頒佈《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列寧關注民生問題; 注意國家擁有土地所有權,農民擁有土地使用權);
- 標誌:世界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
-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 國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為把俄國改造成社會主義強國和實現國家現代化創造了條件。
- 世界:為國際無產階級樹立了鬥爭榜樣;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開闢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