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
編輯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唯物主義哲學在發展中大體經歷了三種基本形態。
例1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一團永恆燃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了神創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水、火、土、氣等具體的物質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堅持了唯物主義的基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它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而且缺乏科學論證,具有直觀性、猜測性的樸素性質。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又稱機械唯物主義,在近代自然科學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自然科學中的基本粒子如原子歸結為世界的本原,把原子的屬性混同於物質的屬性,因此具有一些局限性。這些局限性是:機械性(把所有運動都歸結為機械運動,否認聯繫的多樣性,試圖用機械力學解釋一切自然和社會現象)、形而上學性(用孤立、片面、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只承認必然性,否認偶然性,沒有用聯繫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有機結合,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的缺陷,是唯一完備的唯物主義形態。
唯心主義
編輯例2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
英國的貝克萊說:「存在就是被感知。」
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意識、感覺、心靈、目的、意志)當作世界的本原,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只存在於人的感覺和意識中,是人的感覺和意識的產物,都依賴於人的主觀精神。
例3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整個世界是一個整體,也就是上帝,但這個上帝不是基督教所說的上帝,而是「絕對精神」或「絕對理念」。 朱熹說:「理主氣動。」
客觀唯物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絕對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是唯一真實的存在,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例4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認為,精神和物質是兩種絕同的實體,精神的本質在於思想,物質的本質在於廣延;物質不能思想,精神沒有廣延;二者相互獨立。
二元論認為物質和意識是世界的兩個本原。二元論是不可能的,它的實質偏向於唯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