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編輯作者吳繼文(1955年4月6號-)。臺灣作家。南投人,先後就讀於台北東吳大學、日本廣島大學,曾任台北《聯合報》副刊編輯、時報文化出版公司總編輯、臺灣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天河撩亂》於1998年10月20日於台北市由時報文化出版[1]。
故事概要
編輯故事從時澄得知在日本的姑姑病入膏肓開始,利用回憶的方式帶出自己成長的過程。時澄,出生南投,是二伯父(成淵)在躲避政府追捕時,因過於困頓與媽媽發生關係下所生下的小孩。10歲時因成淵即將出獄,爸爸不願面對,就將時澄帶到日本,並認識了家裏從來不願談起的姑姑。
在日本,時澄認識了川上鴻史,開始了對於自己性與性向的探索,同時也知道姑姑的秘密。大學回到台灣後,因為姑姑事件認知到家庭其實不是想像中的和諧,開始與家人產生距離,並藉補習為由逃到台北。然補習並沒有讓生活回到正軌,時澄覺得被姑姑和鴻史拋棄,開始迷失並到處從事性工作,被朋友山楂發現後甚至嘗試要自殺,最終是為了不讓媽媽擔心才決定活下來,繼續渾渾噩噩的生活。
這一生中他不斷找尋自己,直到在去日本探望重病的姑姑,知道自己的親身爸爸原來是二伯父後,才看開一下,與自己和解。
出場人物
編輯時澄
故事主角。因有段時期迷失時,從事許多性交易,疑似患上AIDS,其真正的爸爸為成淵。
成蹊
時澄姑姑。長年住在日本,是日式酒店的媽媽桑,故事以姑姑生重病為開頭。原本為生理男性,因性別認同為女性,但不被家人諒解,在因緣際會下逃到日本,並在摩洛哥做了變性手術。
為時澄最親密的家人,接受時澄所有的面貌。
成淵
時澄二伯父。早年參加政治活動被抓到綠島,為政治犯。在逃離期間和時澄媽媽發生關係,為時澄真正的父親。出獄後渾渾噩噩一陣子後找到志向成為畫家。
爸爸
在時澄10歲時帶其一同去日本,與時澄有距離感。爸爸在時澄出生前就知道時澄是成淵的孩子,在時澄10歲時因爲成淵要出獄,不想面對所以才帶着時澄逃到日本。
媽媽
跟時澄較親近,時澄回台灣後還會帶母親到處走走。但時澄也沒有將其在台北的經歷告訴母親,猜測可能是不想讓其擔心。
秋林
時澄表哥。與時澄關係不錯。
川上鴻史
時澄的第一個男友。曾是社會運動工作者,據時澄所述保有赤子之心,也算是時澄的性啟蒙者。
室生演吉
姑姑的好友。曾是日本最年輕國會議員,現為日本高級長官。在姑姑還未變性時就認識,兩人關係很好,還與姑姑一同經歷變形的過程。
山楂
回台後升學補習班好友。山楂是認真的學生,不斷希望時澄認真不要渾渾噩噩,然最後卻發現其在從事性交易而冷落他。時澄也在被發現後在住處自殺,被山楂救回。
小鞏
回台後生活補習班好友。與時澄十分要好,在時澄要自殺同時也想自殺,最後被時澄救回。
上將
大學音樂系學弟。時澄的曖昧對象之一。原以為有機會多年後卻發現其在維也納與妻子的新婚照片。
葉淨
工作同事。時澄的曖昧對象之一。原以為有機會最後卻也以失敗收場。
文本中與疾病相關的描寫
編輯時澄向空服員要了兩大杯溫開水,同時從隨身提包中拿出一大袋藥來,像獺祭般將裏面的藥丸依照顏色、形狀在活動小枱子上擺成一排,約莫有二十多顆,然後慢慢一顆顆和水吞下。附近一對母女睜大眼了眼睛看搭他的表演。
——吳繼文,《天河撩亂》頁14
時澄走在築地這家大醫院的走廊上,各種化學藥品的異味撲鼻而來。過去他最怕聞到這種味道,如今史上最陰險的病毒正在他的血液中肆虐,他要吃的藥比吃的飯還多,對醫院的味道少了些厭惡感,有時吸著吸著甚至覺得挺舒服,好像即使連藥味都可以在他瀕臨報銷的身體中產生療效。
——吳繼文,《天河撩亂》頁39
在那些彼此用體液與體液相儒以沫的日夜,他一次又一次試着讓身體僅僅屬於身體,希望那些耽溺於感官的垢染不要及於靈魂
——吳繼文,《天河撩亂》頁166
姑姑:「在我的孿生兄弟出事後,全家人都陷入一陣恐慌。一樣是面對強大的壓力與不安,你爸爸有些精神崩潰,身心攤弱了好幾個月,他沒辦法和你媽媽做那件事,你知道我的意思:你二伯父在恐懼中逃亡,居無定所,生命危在旦夕,卻產生出抑制不住的亢奮,不意成為你真正的父親。」
——吳繼文,《天河撩亂》頁258-259
相關研究
編輯唐毓麗、Tang, Yu-li (2012) 。病患的意義--談《天河撩亂》及《丁莊夢》的家族/國族紀事與身體。興大人文學報,頁145-181。
編輯本文嘗試將《天河撩亂》中主角的身體與政治結合,從政治理論和身體輪去探索政治對於身體的建構、干擾、控制與規訓。
本作內容時間軸橫跨台灣1950-1990年代,從台灣白恐時間開始,到社會解嚴逐漸邁向民主。筆者認為時澄和成淵,都是利用身體來違逆國家意識形態的控制。
身體在此不只是社會結構和權力運作的結果,也可能成為挑戰結構和權力的來源,生物需求與自然慾望或紊亂法紀可能幹擾權力的控制,也可能突破自覺的反抗。[2]
因此不論是時澄到處從事性交易,或是成淵在被高壓追捕下和弟媳發生性關係,都是他們身體最真誠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