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是一門就人們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響他人,又如何互相關聯的種種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學科。

社會思維

編輯

社會認知

編輯

信念、態度與價值觀

信念:信念是人們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和理解。它們可以是有關事實、價值觀、期望和預測的信念。信念對行為和情緒具有重大影響,因為它們指導著人們如何理解和回應周圍的世界。

態度:態度是個人對特定對象的持久評價,包括情感、認知和行為成分。態度是由個人的信念和價值觀形成的,並且通常會影響行為。

價值觀:價值觀是個人對於什麼是重要的、有價值的、正確的或理想的信念和概念。它們指導著個人的行為和判斷,反映了他們的道德和倫理取向。

認知失調與認知一致性理論

認知失調:認知失調是指當個人的信念、態度或價值觀之間存在矛盾或衝突時所產生的不適感。人們通常會試圖減少這種不一致,通過改變信念、態度或行為來恢復一致性。

認知一致性理論:認知一致性理論關注個人如何調整他們的信念、態度和行為,以使之相互一致。這種一致性被認為可以減少內部衝突,提高心理穩定性。

自我認識與自我評價

自我認識:自我認識是個人對自己的了解,包括對自己的身份、特徵、價值觀和能力的認知。自我認識可以通過內省、社會比較和反饋來獲得。

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個人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的評價。它們可以是正面的(自尊)或負面的(自卑),並且受到內在和外在因素的影響,如自我概念、社會比較和經歷。

這些概念代表了社會認知領域的核心,對於理解個人如何理解自己和社會世界,以及如何形成他們的態度和行為至關重要。透過深入研究這些主題,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們的行為和決策過程,並發展出促進健康心理發展的策略和干預措施。 [1] [2] [3]

社會信念與判斷

編輯

行為和態度

編輯

社會影響

編輯

社會關係

編輯

應用社會心理學

編輯
  1. "Social Cognition: From Brains to Culture" by Susan T. Fiske, Shelley E. Taylor, and Hazel Rose Markus. "Attitudes and Attitude Change" by Gordon H. Bower. "The Psychology of Attitudes and Attitude Change" by Gregory R. Maio and Geoffrey Haddock. "Social Psychology" by David Myers and Jean Twenge. "The Social Animal" by Elliot Aronson, Joshua Aronson, and Timothy D. Wilson.
  2. Fiske, S. T., & Taylor, S. E. (1991). Social cognition. McGraw-Hill Education. Festinger, L. (1957).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etty, R. E., & Cacioppo, J. T. (1986).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of persuasio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 123-205. Ajzen, I., & Fishbein, M. (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Prentice-Hall.
  3. Higgins, E. T. (1996). Knowledge activation: Accessibility, applicability, and salience. Social Psychology: 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 133-168. Chaiken, S., & Trope, Y. (Eds.). (1999). Dual-process theories in social psychology. Guilford Press. Tversky, A., & Kahneman, D. (1974).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 Science, 185(4157), 1124-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