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

編輯

潮州話音節包含聲母、韻頭、韻腹和韻尾。除了韻腹和聲調,其他音節的元素都並非必要。故此,韻腹只要配合聲調,就可以自成音節。以下分析列出羅馬拼音、國際音標([ ]中者)和例字。

聲母

編輯

正如其他閩南語方言,潮州話是少數擁有濁阻礙音(塞音、擦音和塞擦音)的漢語方言。然而,潮州話與吳語湘語不同,其濁塞音和擦音並非源自中古漢語的濁阻礙音,而是來自其鼻音。故此,濁塞音[b][g]其實分別是前鼻化輔音[mb][ŋg]。在早期的潮州話,濁齒齦塞擦音[dz]原本是擦音[z],現時仍在一些方言出現。潮州話和其他閩南語分支,都是少數保留中古漢語濁塞音的漢語方言。潮州話特色之一,就是沒有唇齒音。

除了喉塞音,所有下列圖表列出的輔音都可以用作聲母。喉塞音只作入聲韻尾之一,以h表示。然而,有些音節沒有輔音聲母,也就是零聲母。潮州話聲母共十八個,包括零聲母。

潮州話聲母
  雙唇音 齒齦音 軟齶音 喉音
鼻音 m [m] n [n] ng [ŋ]  
塞音 濁音 bh [b]   gh [g]  
清音(不送氣) b [p] d [t] g [k] - [ʔ]
清音(送氣) p [pʰ] t [tʰ] k [kʰ]  
擦音   s [s]   h [h]
塞擦音 濁音   r [dz]    
清音(不送氣)   z [ts]    
清音(送氣)   c [tsʰ]    
邊通音   l [l]    

韻母

編輯

四呼當中,潮州話有開口、齊齒和合口呼,故此韻頭有[i]和[u],但並沒有撮口呼。

韻腹是唯一必須存在的音節元素,故此也是音節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是元音、鼻化元音或成節輔音。潮州話並沒有韻尾[n],下列拼音中以n為尾綴的韻母其實表示鼻化韻。元音韻腹有四個,分別是[a]、[o]、[e]和[ɯ]。絕大部份音節以元音為韻腹,但有一些音節不含元音,而是成節輔音雙唇鼻音[m]和軟齶鼻音[ŋ]

韻尾通常是塞音或鼻音(實際上也可說是塞音,因為軟顎降低,讓空氣通過鼻腔),但是並非必要。元音韻尾共三個,分別是[i]、[o]和[u]。輔音韻尾共五個,包括塞音[ʔ]、[p]和[k],以及鼻音[m]和[ŋ]

根據潮州話拼音方案[1],潮州話韻母共五十九個,如下:

潮州話韻母[1]
韻頭類別 開口呼 齊齒呼 合口呼
單複韻母 i [i] u [u]
a [a] ia [ia] ua [ua]
o [o] io [io]
ê [e] [ie] [ue]
e [ɯ]
ai [ai] uai [uai]
oi [oi] ui [ui]
ao [ao]
ou [ou] iou [iou]
iu [iu]
鼻化韻母 in [ĩ]
an [ã] ian [ĩã] uan [ũã]
ion [ĩõ]
ên [ẽ] iên [ĩẽ] uên [ũẽ] [橫]
en [ɯ̃]
ain [ãĩ] uain [ũãĩ] [縣]
oin [õĩ] uin [ũĩ]
aon [ãõ] [好]
oun [õũ] [虎]
iun [ĩũ]
鼻韻母 im [im]
am [am](庵) iam [iam] uam [uam]
ing [iŋ] ung [uŋ]
ang [aŋ] iang [iaŋ] uang [uaŋ]
ong [oŋ] iong [ioŋ]
êng [eŋ] iêng [ieŋ] uêng [ueŋ]
eng [ɯŋ]
入聲韻母 ih [iʔ]
ah [aʔ] iah [iaʔ] uah [uaʔ]
oh [oʔ] ioh [ioʔ]
êh [eʔ] uêh [ueʔ]
oih [oiʔ]
aoh [aoʔ] [樂]
ib [ip̚]
ab [ap̚] iab [iap̚] uab [uap̚]
ig [ik̚] ug [uk̚]
ag [ak̚] (惡) iag [iak̚] uag [uak̚] 蕕(獲)
og [ok̚] iog [iok̚]
êg [ek̚] iêg [iek̚] uêg [uek̚]
eg [ɯek̚] [乞]
輔音音節 m [m] ng [ŋ] ngh [ŋʔ]
  • 加上方案沒有收錄的韻母,潮州話韻母共七十五個。
  • 輔音音節共三個,並未在上述方案出現。

聲調

編輯

潮州話跟其他漢語方言一樣,是聲調語言。它有八個聲調,聲調符號置於響度最高的元音字母上[2][1],並有豐富的變調。

調值之數字是指聲調輪廓,1為最低,5為最高,拼音中的聲調以1至8表示:

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調值 33 52 213 2 55 35 11 4
調型 中平 高降 降升 低入 高平 高升 低平 高入
例子(文讀音)
拼音 hung1 hung2 hung3 hug4 hung5 hung6 hung7 hug8
調號 a á à ah â ă ā áh

變調

編輯

兩個字(或字詞)連讀時,前面的字要變調,後面的字不變調,而此變調的規律是固定的。如果兩個以上的字連讀,則只有最後的字不變調,情況如下:

前字原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前字原聲調數字 1 2 3 4 5 6 7 8
前字變調後數字 1 6 2或5 8 7 7 7 4

由此可見,變調的規律就是:

  • 陰平(1)和陽去(7)不變調;
  • 陰入(4)和陽入(8)互換;
  • 陰去(3)變成陰上(2)或陽平(5);
  • 陰上變成陽上(6);
  • 而陽平和陽上都變成陽去。

文白異讀

編輯

潮州話有豐富的文白異讀,幾乎可以各成系統,如「非」、「敷」、「奉」母字,其輔音文讀為[h],白讀為[p]或[pʰ];「知」、「徹」、「澄」母字,文讀為[ts]、[tsʰ],白讀為[t]、[tʰ]等等。

文法

編輯

潮州話文法與南方漢語方言相若,尤其是客家話粵語。潮州話語句一般以主謂賓結構為主,有時配合小詞就可變為主賓謂結構。

詞法

編輯

代詞

編輯
人稱代詞
編輯

潮州話的人稱代詞正如其他漢語方言,沒有格之分,例如「我」[ua2]是第一人稱,伊人[i1 naŋ5]指第三人稱「他們」等。閩南方言正如一些北方方言,「我們」一詞分為包括性和排除性。如果聽話者都包括在內,就要使用包括性代詞「俺」[naŋ],否則就用「阮」[ŋ]。其他南方方言如粵方言和客家方言的並沒有如此區別。

  單數 眾數
第一人稱 我 ua2 包括性 俺 naŋ2 咱們
排除性 阮 ŋ2 或uŋ2 我們
第二人稱 汝 lɯ2 恁 niŋ2 你們
第三人稱 伊 i1 他/她/牠/它 伊人 i1 naŋ5 他們/她們/牠們/它們

補充:潮州話除了「伊人」外,口語中還經常使用發音類似於「因」的字,來表示「他們」。

所有格代詞
編輯

潮州話不區分所有格代詞和所有格形容詞。一般規則是人稱代詞加上其,便組成所有格代詞或形容詞,概說如下:

  單數 眾數
第一人稱 我其 ua2 kai5 我的 包括性 俺其 naŋ2 kai5 咱們的
排除性 uaŋ2 kai5 我們的
第二人稱 汝其 lɯ2 kai5 你的 恁其 niŋ2 kai5 你們的
第三人稱 伊其 i1 kai5 他的/她的/牠的/它的 伊人其 i1 naŋ5 kai5 他們的/她們的/牠們的/它們的

例句:本書是我其[puŋ2 tsɯ1 si6 ua2 kai5]:這本書是我的。

不過,有時「其」字也可以略去,例如當代詞後面是量詞,例如:

[ua2 tiou5 kuŋ5](我的裙)

補充:有時所有格的"其"字也可以省略,例如:恁奴=恁仔=你的兒子

指示代詞
編輯

潮州話的指示代詞分為指近和指遠,概說如下:

  指近 指遠
一般 單數 即個 [tsi2 kai7] 這個 彼個 [hɤ2 kai7] 那個
眾數 之撮 [tsi2 tsʰoʔ4] 這些 彼撮 [hɤ2 tsʰoʔ4] 那些
空間 即塊 [tsi2 ko3] 這裏 彼塊 [hɤ2 ko3] 那裏
之內 [tsi2 lai6] 這裏面 彼內 [hɤ2 lai6] 那裏面
之口 [tsi2 kʰao7] 這外面 彼口 [hɤ2 kʰao7] 那外面
時間 之當[tsi2 tɤŋ3] 最近 彼陣/當/回 [hɤ2 tsuŋ5 / tɤŋ3/hue5] 那時,那個時候
即陣/回[tsi2 tsuŋ5 / hue5] 現在
狀語 之生 [tsio2 sẽ1] 像這樣 彼生 [hia2 sẽ1] 像那樣
程度 [tsĩẽ3] 這麼 [hĩẽ3] 那麼
類型 者個 [tsia2 kai7] 這種 彼個/彼個 [hia2 kai7/hi7 gai7] 那種
疑問代詞
編輯
(底)珍 [ti tieŋ]
底人 [ti naŋ]
什麼 乜個 [miʔ kai]
底個 [ti kai]
什麼(種類的)+ 名詞 乜 + 名詞 [miʔ]
哪個 底 + 數詞 + 量詞 + (名詞)[ti]
哪裏 底塊 [ti ko]
何時 珍時 [tieŋ si]
怎樣 做法 做呢 [tso ni]
狀態 在些(樣) [tsai sẽ ĩẽ]
乜些樣 [miʔ sẽ ĩẽ]
什乜樣 [si miʔ ĩẽ]
多少(可數) 幾 + 量詞 + 名詞 [kui]
若濟 + (量詞) + (名詞)[dzieʔ tsoi]
多少(不可數) 若濟 [dzieʔ tsoi]
為什麼 做呢 [tso ni]

數詞

編輯

序數詞語跟白話文的差不多。

發音 大寫 小寫 數值 備注
leŋ5 0 「〇」是俗寫,「零」比較正式。
「空」[kang3]表達相同意義。
ik4/tsek8/iau1 1 也讀為wikt:蜀[tsek8],「蜀」、「一」在用法上有分工。
弌為未被接受的另一種大寫
么[iau1]表達相同意義。
zi6/no6 2 也讀為[no6](本字),「兩」、「二」在用法上有分工。
弍為未被接受的大寫
sã1/sam1 3 弎為未被接受的大寫
si3 4  
ŋou6 5  
lak8/lok8 6  
tsʰik4/tsek4 7  
poiʔ4/bat4 8  
kau2/kiu2 9  
tsap8/sip8 10 「什」為未被接受的大寫,因為此字可以改成「伍」字

數字如作序數,其前面加上「第」 [tõĩ6]。習慣上,「一」用作序數詞,讀作[ik4],「蜀」用作基數詞,讀作[tsek8];「二」用作序數詞,讀作[dzi6],「兩」用作基數詞,讀作[no6]。大數不依此例。


句法

編輯

動詞短語

編輯
語態
編輯

潮州話的被動語態中,施事者短語「給某人」必須講明,並以「乞」 [kʰoiʔ4](一些人會讀成 [kʰɯʔ][kʰiɤʔ])或「分」 [puŋ1]作開端,即使這「某人」可能是不存在或不知是誰人。粵語也採用此句式,用「俾」表達。例如:

  • 分儂刣掉。[i1 puŋ1 naŋ5 tʰai5 tiau7]

相對粵語:佢俾人殺咗。

白話文:他/她被(人給)殺了。

按照白話文,我們可以單用施事者介紹詞「被」或者「給」,而不提及施事者;但在潮州話,下面這句在文法上是錯的:

  • 個杯敲掉。[kai5 pue1 puŋ1 kʰa1 tiau7]

白話文:杯子給打破了。

應該說成:

  • 個杯分儂敲掉。[kai5 pue1 puŋ1 naŋ5 kʰa1 tiau7]

相對粵語:個(隻)杯俾人打爛咗。

白話文:杯子給人打破了。

雖然不知誰人打破了杯子。

施事者短語「分儂」[puŋ1 naŋ5]永遠都緊隨主語,並非句子之末,也不像一些如德語荷蘭語的歐洲語言,在助動詞和過去分詞之間。

疑問句

編輯

一般疑問句多採用選擇問的格式,原生語法沒有是非問:

  • 汝是唔是學生?[lɯ2 si6 m7 si6 hak8 seŋ1] / 汝是學生啊謎?[lɯ2 si6 hak8 seŋ1 a1 mi6]

白話文:你是不是學生/你是學生嗎?

除非表達反詰語氣:

  • 汝是學生耶?[lɯ2 si6 hak8 seŋ1 e2](嚴格地說,潮州市區「耶」讀低降調,與陰上調不同,可認為是語氣助詞讀輕聲)

白話文:你是學生啊?(表達難以置信的語氣)

但近年受其他方言影響,在書面化的語境中,也可以出現是非問,即使用「主謂短語+語氣助詞」構成疑問句,語氣助詞借自普通話或廣州話。

比較句

編輯
兩個或以上名詞
編輯

潮州話的比較句結構是「X + 形容詞 + 過[kue3] + Y」,被認為源自中古漢語的「X + 形容詞 + 於 + Y」結構:

  • 伊雅過汝。[i1 ŋia2 kue3 lɤ2]

白話文:他/她比你漂亮。

粵語使用同樣的結構:

  • 佢靚過你。[kʰœy5 leŋ3 kʷɔ3 nei5]

白話文:她/他比你漂亮。

然而,由於普通話影響力愈來愈大,其結構「X比Y + 形容詞」影響潮州話。於是,以上的例句可以變成:

  • 伊比汝雅。[i1 pi2 lɤ2 ŋia2]

白話文:他/她比你漂亮。

只有一個名詞
編輯

包含「過」或「比」的結構,都需要兩個或更多的名詞以作比較。如果只提及一個名詞,就會組成殘缺的句子:

  • 伊雅過(?)。

在此情況,需要使用「夭」,「佮」或「愈」的結構:

  • 伊夭雅。[i1 iou6 ŋia2]
  • 伊愈雅。[i1 zu6 ŋia2]
  • 伊佮雅。[i1 kah4 ŋia2]

普通話和粵語的情況都一樣。只提及一個用來比較的名詞時,需要轉用另一種句式。潮州話和普通話都使用前修飾語(形容詞前),而粵語則使用後修飾語(形容詞後):

  • 普通話:她比較漂亮
  • 粵語:佢靚[kʰœy5 leŋ3 ti1]

潮州話中,有兩個字本身有比較的意思,就是「贏」[ĩã5]和「輸」[su1]。它們可以獨立使用,或者加上「過」字:

  • 只領裙輸(過)許領。[tsi2 nĩã2 kuŋ5 su1 kue3 hɤ2 nĩã2]

白話文:這條裙子不夠那條好。

  • 我內其電腦贏伊其好㩼。[ua2 lai6 kai7 tieŋ6 nao2 ĩã5 i1 kai7 hoʔ2 tsoi7]

白話文:我(家裏)那部電腦比這部好很多。

如果表示更大的程度差別,可以在句末使用狀語「好㩼」[hoʔ2 tsoi7]。

相等
編輯

潮州話中,「平」[pẽ5]或者「平樣」[pẽ5 ĩẽ7]用來表達相等的概念:

  • 只本書佮許本平(樣)重。[tsi2 puŋ2 tsɯ1 kaʔ4 hɯ2 puŋ2 pẽ5 taŋ6]

白話文:這本書和那本書一樣重。

  • 伊兩儂平平樣。[i1 no6 naŋ5 pẽ5 pẽ5 ĩẽ7]

白話文:他們都一樣(他們長相一樣/他們一樣那麼好/壞)。

最級
編輯

潮州話以副詞「上」[siaŋ5]或「上頂」[siaŋ5 teŋ2]表示最級。而且,「上頂」通常帶有褒義:

  • 只間物上頂好食。[tsi2 kõĩ1 mueʔ8 siaŋ5 teŋ2 ho2 tsiaʔ8]

白話文:這間(餐廳)(的東西)絕對是最好吃的。

  • 伊儂對我上好。[i1 naŋ5 tui3 ua2 siaŋ5 ho2]

白話文:他們對我最好。

詞彙

編輯

潮州話的詞彙與粵語有甚多相似之處,因為兩者交流頻繁。正如粵語,潮州話有很多單音節的詞語,隱約反映出其歷史之悠久,因為單音節在中古漢語十分普遍。然而,自現代標準漢語規範化以來,潮州話吸收了很多普通話詞彙,多數是多音節的。而且,由於很多潮州人移居東南亞,潮州話加入了不少來自馬來語的詞彙。

古老詞彙

編輯

潮州話保留不少古代漢語詞彙,許多用詞亦與其他閩南語方言(如臺灣話)相同。例如「目」[mak](眼睛;臺灣話:目/ba̍k)、「灱」[ta](乾;臺灣話:焦/ta)、「囥」[kʰɤŋ](藏;臺灣話:囥/khǹg)等。

外語詞彙

編輯

除了馬來語,海外地區的潮州話也借用了英語詞彙,這些詞彙中有部分隨華僑回國交流而傳回潮汕地區,目前這些外語詞彙大多已不用。

馬來語

  • 馬打 [mata] mata-mata:警察
  • 巴剎 [pasar] pasar:市場
  • 咕哩 [kuli] kuli:苦力(實為音意兼譯之源於英語cooley一字)
  • 嘛哪[mana]mana wu chia?:哪兒有車?
  • 朱律 [tsu luk],雪茄,馬來語cherut的借音詞。
  • 動角 [dong kak],手杖,借自馬來語tongkat.
  • 五腳砌 [ngo ka ki],馬來語叫kaki lima,lima是數詞「5」,kaki(馬來語本意是「腳」)在這裏是指量詞「英尺」(英語:feet,本意也是「腳」的複數)。新馬城鎮臨街騎樓下面的行人路,寬度為5英尺,故馬來語稱之為kaki lima.近代潮汕城鎮出現西式街區,也和新馬一樣在臨街騎樓下設行人路,以方便行人遮陽避雨,並借用了馬來語的稱呼,lima義譯為「五」,kaki半音譯半義譯為「腳基」。
  • 多隆 [to long],借用馬來語tolong,有兩種意思,一是請求幫忙、照顧,一是請求寬恕、開恩。
  • 松芒 [song mong],驕傲、忘乎所以,借自馬來語sombong,音稍變


泰語

  • 角畢 [kak bik],皮箱,借自泰語,角是皮革的意思,畢是箱的意思。
  • 康霜 [k'ang seng],冷凍。康是關禁的意思,借自泰語。潮汕人稱冰為霜。這個詞是泰國的潮人造出來的,又傳入潮汕本土。關進冷凍房裏冰過的魚肉,在潮汕話里叫做康霜魚、康霜肉。


英語

  • 目頭 [mak tʰau] mark:商標
  • 基羅 [ki lo] kilogramme:公斤
  • 巴仙 [pa sieŋ] percent:百分比
  • 咯離 {lo1 li1} lorry:羅里/卡車


書寫

編輯

漢字

編輯

大部分潮州話的字都可以寫成漢字。大部分漢字也可以用潮州話朗讀。但如同粵語等語言,按照文本逐字閱讀並不符合語言習慣。例如表示口渴,字面讀是「口渴」(kao2 guah4)但口語常說「喉灱」(ao5 da1)。故當人們用潮州話讀這種白話文的時候,按照場合和要求不同,有時逐字標準讀出,有時朗讀者會習慣上根據潮州話語法、詞彙及用語調整字面文句,用潮州話複述出來。

然而,小部分的獨特詞彙沒有標準字,原因有數。潮州話詞彙傾向古老,在日常中文比較罕見;有關漢語方言拼寫的研究比較少,不如傳統中文語文學的其他範疇。而且,一些潮州話獨有的字,其實可能並沒有字。由於沒有標準字,民眾有三種方式解決寫字問題:借用別字,生造新字,同音替代。

訓讀

編輯

借用意義相近的別字,久而久之就變成約定俗成,於是被借的漢字獲得了新的讀音,這新的讀音就是被借漢字的訓讀音,比如:黑色通常讀做[ou1 sek4]而非[hek4 sek4],其實就是借用「黑」字記錄「烏」的意思,並把「黑」[hek4]訓讀做「烏」[ou1],「黑」字只有在近年的新詞中才會讀做[hek4]。前述的「喉乾」[au5 ta1]也是訓讀,「乾」文讀做[kan1],白讀做[kuã],但表達"乾"的原字應為「灱」(ta1,普通話讀作xiāo),只是借用「乾」字記錄。

生造新字

編輯

生造新字的辦法,通常是用形聲字的原理,先找出發音相同或接近的通用漢字作為聲旁,再加上形旁,也有極少數是生造的會意字。例如「有無」的「有」字,「月」下面去掉兩橫(冇)和去掉一橫都有一字且意義相反。

同音字的互用

編輯

這種書寫方式在新一輩受過良好普通話教育但缺乏母語教育的青少年中較為流行,是一種標新立異的辦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生造新字」辦法的簡化。因為受標準化系統,主要是計算機系統的限制,生造新字可操作性很差,某些人在並不嚴肅的場合乾脆用發音相同或接近的通用漢字記音。當然,以前也有這種偷懶的辦法,而且久而久之也會變成約定俗成。比如,作為結構助詞的「個」[kai5],表示修飾、所有等含義,其本字是「其」,這在《尚書》中可以看到起源:「朕其弟」(我的弟弟),與漢藏語系中其他古老的語言如藏語可以對應,與漢語在南方的各種方言如廣州話、蘇州話有相同用法和相近讀音,也可以按照音韻學論證其讀音的演變(「其」與「駛」,「使」,「狸」同韻),不過可能因為「其」文讀音[ki5]更為流行,且在漢語文言中另有高雅用法,民眾選用了「個」記錄這個結構助詞。

羅馬字

編輯

中國廣東省教育部門在1960年推出《潮州話拼音方案》,做了潮州話羅馬化,以便利語言學研究和字典出版。方案以汕頭市的潮州話語音為基礎,以拉丁字母拼寫語音,聲調以上標數字顯示。

基督教傳教士也有發明用來拼寫潮州話的白話字,最早可以上推到1620年出版的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又題Gramatica China)這本羅馬公教西班牙教士寫的潮州話語法教科書(書名大約可以翻成《潮州話語法》或《潮州話教程》),它的完整版本收藏在巴塞羅那大學圖書館,大英圖書館也有1個不全的較晚手抄本,是Melchior de Mançano(曼坎諾的麥齊奧)神父給Rajmundo Feijoo(拉蒙多·費赫)神父編寫的,曹茜雷和貝羅貝合作的〈早期近代閩南話分析型致使結構的歷史探討〉介紹了這本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1.0 1.1 1.2 (英語)Dylan W.H. Sung(2003年1月28日).Min - Chaozhou Dialect.於2001年2月6日從此原始頁面封存.於2007年年2月4日查閱.
  2. "Teochew · Mogher - 潮州音字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