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的分類
編輯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典型的有取食、防禦、攻擊、繁殖、遷徙、領域、社會等行為。
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先天性行為,即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另一類是後天性行為,也被稱為學習行為,即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可以看出先天性行為是後天性行為的基礎。
神經調節與行為
編輯動物行為的產生不僅需要運動器官的參與,而且需要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與控制。無論是先天性行為(包括趨性、非條件反射、本能)還是後天性行為(包括印隨、模仿、條件反射等),都與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有着直接的聯繫。
動物的先天性行為使動物能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後代。
趨性是動物對環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最簡單的定向反應。某些昆蟲和魚類的趨光性,臭蟲的趨熱性,寄生昆蟲對揮發性化學物質所產生的運動反應(簡稱趨化性),都是趨性運動的典型例子。他們無一例外地與神經調節有關。
一般地,動物身體某一部分的運動反應,被稱為反射。膝跳反射、搔扒反射、吮吸反射、眨眼反射等都是典型的反射。所有具有神經系統的動物都具有反射行為。我們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知道,反射必須要通過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實現。
一系列非條件反射按一定順序連鎖發生構成本能。蜜蜂采蜜,螞蟻做巢,蜘蛛織網,鳥類遷徙,哺乳動物哺育後代等,都是動物的本能行為。與反射行為相比,大多數本能行為複雜許多。
動物的後天性行為可以讓他們更好的適應複雜環境的變化。在動物的後天性行為中,生活體驗和學習,對行為的形成起到決定性作用。
剛孵化的小天鵝總是緊跟他所看到的第一個大的行動目標行走,如果沒有母天鵝就會跟着人或其它行動目標走,這就是印隨學習行為。一般而言,剛孵化的動物都有印隨學習的行為。
小雞模仿母雞用爪扒地索食,年幼的黑猩猩會模仿成年的黑猩猩用沾水的小樹枝從洞穴中取出白蟻做為食物……這些都是典型的模仿學習行為。一般而言,幼年動物主要通過對年長者的行為進行模仿來學習。
條件反射是動物建立後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動物在從幼年到成年的生活過程中,只有通過學習和體驗新事物,建立新的條件反射,才能不斷適應外界環境變化。其中動物的判斷和推理能力,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動物的行為離不開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低等動物的神經系統較簡單,他們的行為大都是簡單的趨性、反射和本能。而神經服系統越發達的動物,運動的能力就越強,行為的表現也就越複雜。高等動物的複雜行為,主要也是通過學習形成的。可以說,學習是高等動物通過神經系統不斷接受環境的變化,而形成新行為的過程。學習主要與神經系統中的大腦皮層有關。研究表明,大腦皮層越發達的動物,學習能力越強,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綜上所述,一般來說,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越複雜。
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在動物的行為中也是相互協調的,但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仍處於主導的地位。性成熟的兔,進入繁殖期時,大腦對來自體內外的各種刺激進行分析綜合,然後在大腦和下丘腦的調節下,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分泌激素,使得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作用於性腺,促進生殖細胞的成熟和性激素的分泌,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引起中樞神經系統興奮。這個時候,雌雄兔相互追逐,最終在神經系統調控下完成交配行為。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作用下形成了動物的行為。
激素調節與行為
編輯激素調節對動物行為的影響,最顯著的表現在性行為和對幼仔的照顧方面。
影響性行為的激素,主要是性激素。許多動物性腺的發育程度隨季節變化。在繁殖季節,性性發達,但繁殖期結束後,性腺退化縮小。實驗事實指出,動物性行為與性腺的大小有關:性腺最小時,動物缺乏性行為活動;只有當性腺增大到一定程度後,才開始出現性行為活動。對幼鼠注射或口服睾丸酮後,出生僅14日的雄鼠就表現出交配行為。摘除公雞的睾丸公雞就不在啼鳴,雞冠也會萎縮,求偶行為消失,但如果重新將睾丸植入被閹割的公雞體內攻擊的特徵和行為得以恢復;如果對閹割後的母雞注射或口服睾丸酮,母雞就會出現公雞的形態特徵和交配行為。種種事實表明,性激素與性行為之間有着直接的聯繫。
除了性激素以外,垂體分泌的一些激素也能夠直接影響動物的行為。舉例來說,在一些動物中,垂體分泌的催乳素,不僅能夠調控某些動物對幼仔的照顧行為,而且能夠促進某些合成食物的器官發育和生理機能的完成。對哺乳動物而言,這樣就能促進乳腺的發育和泌乳;對鴿而言,這樣可以促進嗉囊分泌鴿乳,等等。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夠促進性腺的發育和性激素分泌,進而影響動物的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