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隨機
登入
設定
資助我們
關於維基教科書
免責聲明
搜尋
物理治療
語言
監視
編輯
目次
1
緒論
1.1
基本概念
1.2
物理療法的形成與發展
1.3
物理療法的現狀及展望
1.4
物理治療學與物理治療師
2
運動療法概論
2.1
概述
2.2
運動療法的基礎理論
2.3
運動功能評定
3
常規運動療法技術
3.1
關節活動範圍的訓練
3.2
關節鬆動技術
3.3
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訓練
3.4
平衡能力的訓練
3.5
協調能力的訓練
3.6
體位擺放與轉換、轉移及行走訓練
3.7
呼吸功能訓練與排痰技術
3.8
有氧訓練
4
脊柱牽引
4.1
概述
4.2
頸椎牽引
4.3
腰椎牽引
5
神經生理學療法
5.1
Bobath技術
5.2
Brunnstrom技術
5.3
本體感覺性神經肌肉促進技術
5.4
Rood技術
6
運動再學習療法
6.1
概述
6.2
訓練步驟
6.3
訓練內容和方法
7
理療概論
7.1
理療的種類
7.2
理療的作用機制
7.3
理療的臨床應用
8
電療法
8.1
直流電及藥物離子導入療法
8.2
低頻電療法
8.3
中頻電療法
8.4
高頻電療法
9
光療法
9.1
光療的基礎理論
9.2
可見光療法
9.3
紅外線療法
9.4
紫外線療法
9.5
激光療法
10
超聲波療法
10.1
概述
10.2
超聲波治療技術和治療方法
10.3
臨床應用
11
磁場療法
11.1
概述
11.2
磁場治療技術和治療方法
11.3
磁場療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12
溫熱療法
12.1
概述
12.2
石蠟療法
12.3
濕熱罨包療法
12.4
砂粒療法
12.5
其他溫熱療法
13
冷療法
13.1
概述
13.2
常用冷療方法
14
水療法
14.1
概述
14.2
水療的分類
14.3
常用水療方法
15
生物反饋療法
15.1
概述
15.2
生物反饋療法的分類
15.3
常用生物反饋療法的治療技術和方法
緒論
編輯
基本概念
編輯
物理療法的形成與發展
編輯
物理療法的現狀及展望
編輯
物理治療學與物理治療師
編輯
運動療法概論
編輯
概述
編輯
運動療法的基礎理論
編輯
運動功能評定
編輯
常規運動療法技術
編輯
關節活動範圍的訓練
編輯
關節鬆動技術
編輯
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訓練
編輯
平衡能力的訓練
編輯
協調能力的訓練
編輯
體位擺放與轉換、轉移及行走訓練
編輯
呼吸功能訓練與排痰技術
編輯
有氧訓練
編輯
脊柱牽引
編輯
概述
編輯
頸椎牽引
編輯
腰椎牽引
編輯
神經生理學療法
編輯
Bobath技術
編輯
Brunnstrom技術
編輯
本體感覺性神經肌肉促進技術
編輯
Rood技術
編輯
運動再學習療法
編輯
概述
編輯
訓練步驟
編輯
訓練內容和方法
編輯
理療概論
編輯
理療的種類
編輯
理療的作用機制
編輯
理療的臨床應用
編輯
電療法
編輯
直流電及藥物離子導入療法
編輯
低頻電療法
編輯
中頻電療法
編輯
高頻電療法
編輯
光療法
編輯
光療的基礎理論
編輯
可見光療法
編輯
紅外線療法
編輯
紫外線療法
編輯
激光療法
編輯
超聲波療法
編輯
概述
編輯
超聲波治療技術和治療方法
編輯
臨床應用
編輯
磁場療法
編輯
概述
編輯
磁場治療技術和治療方法
編輯
磁場療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編輯
溫熱療法
編輯
概述
編輯
石蠟療法
編輯
濕熱罨包療法
編輯
砂粒療法
編輯
其他溫熱療法
編輯
冷療法
編輯
概述
編輯
常用冷療方法
編輯
水療法
編輯
概述
編輯
水療的分類
編輯
常用水療方法
編輯
生物反饋療法
編輯
概述
編輯
生物反饋療法的分類
編輯
常用生物反饋療法的治療技術和方法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