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和新兴学习技术/专业发展

前言

编辑

在此针对"专业发展"的面向将结合Web2.0新兴学习技术综合论述展示之,因此将限定于"教师专业发展"区块,循六阶段脉络而下,期能对教师专业领域有所资鉴与参考!

对于一位专业教师而言,面对新兴的数位学习科技在教学上的应用趋势,以及导入线上学习以后的教学典范移转,专业教师实是扮演积极转化的促成角色,以促进提升教学效率与品质。当然线上教学专业教师成功的转化过程需要足够的训练支援,不只是教师个人、同侪、学校与社会都必须以合作支援的整合方式,进一步形成线上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社群网路,成功达成教师专业与Web2.0新兴教学科技之融合与运用!

何谓教师专业发展?

编辑

专业教师发展一词之定义学者专家多有不同诠释, 在此罗列国内教育界诸位学者之见解以供参考之!


Duke(1990)认为:教职员专业发展是由组织所规划的,它在学校目标引导下,鼓励所有教职员朝共同方向集体来成长。专业发展则不仅是事实知识的获得,更是一种动态的学习。

蔡碧琏(1993)认为:教师在其教学生涯中,不断追求个人教学知能、技巧与态度等进步与发展的努力及意愿。它涵盖正式与非正式的各种能达成其积极成长的各种活动,并且是由教师本人认为其有专业成长的必要,而又同时能获得机构组织的行政人员与同事等共同支持,进而不断评估与改进的连续性的历程。

饶见维(1996)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乃是指师培到离开教职为止,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学习与研究,不断发展专业内涵。乃传统“师范教育”与“教师在职进修”的整合与延伸,隐含对“教师”的三个基本看法:教师即专业人员、教师即发展中个体、教师即学习者与研究者

高熏芳(1998)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逐渐增长专业知能,发挥效率与功能,扮演成功的角色,成为自我实现者。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五项特点:持续性(continuum);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逐渐蜕变(becoming);融合性(integral);全校性改进(school-wide improvement)。

线上教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模式

编辑

第一阶段:发展对于网路现象的正确认知与期待

编辑

充分了解数位学习科技对于专业教师角色的冲击与影响,有助于改善并增进专业教师投入更多努力于线上教学的创新,并勇于面对新兴科技的挑战与接受训练的必要性,致力于创新教学的转型。

教育之类型,若以时间与空间为截点可分成四种 (Chute, Sayers & Gardner, 1997) (如下表),分别为1.同时同地之教学型态:教学者与学习者于同一时间、地点进行学习活动,例如传统教室环境;2.同时不同地之教学型态:教学者与学习者于同时间不同地点,透过媒体之传讯进行学习活动,例如远距的视讯会议 (video conferencing)、即时群播 (real-time multicast);3.不同时同地之教学型态:利用媒体录制教学者与教学之过程,提供学习者于不同之时间加以点选、观看,以进行学习活动,例如课程随选(curriculum-on-demand);4.不同时不同地之教学型态:教学者与学习者在不同时、不同地进行非同步学习活动,例如以全球资讯网为主之网路教学 (web-based teaching)。

表 教育分类表

            時間         空間          教育活動 

类型一 同时 同地 传统教室

类型二 同时 不同地 视讯会议、即时群播

类型三 不同时 同地 课程随选

类型四 不同时 不同地 网路学习


(资料来源:Teaching and learning at a distance: What it takes to effectively design, deliver and evaluate programs (p.80), by Chute et al., 1997, California: Jossey-Bass, Inc. )

由以上的表可看出,以全球资讯网为主之网路教学是属于不同时、不同地之教学型态。在以全球资讯网为主之网路学习环境中,师生不须面对面,而可使用全球资讯网上之沟通工具 (如E-mail、非同步讨论区、聊天室等) 以进行意见之交流与沟通,同时学习者可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以进行学习活动 (Simonson et al., 2000),使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室之内。

网路学习之教学活动建构于“全球资讯网”之介面上,而全球资讯网为一种网际网路资讯分散式传输协定,其诞生于1989年Berner-Lee在瑞士日内瓦的“高能粒子加速器研究中心”领导一个小组研发新的分散式超媒体网路系统时,引进了超文字 (Hypertext) 之概念,且因WWW提供了多媒体之功能,并具有人性化的操作介面,且能以非同步之方式进行资讯之传输,突破传统教学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之限制,因此逐渐成为目前整合各项学习支援功能发展之重点,因此在远距教育中渐渐占有一席之地。

在网路科技进步之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洲、瑞典等,由于幅员辽阔或人口居处分散,早已开始进行网路远距教学之研究,而国内亦纷纷积极推动以WWW为基础的非同步远距教学应用,让学习者能依照自己之时间、兴趣、需求、学习速度来安排学习路径与进度,使学习更具弹性、多样性及广布性。为因应此一学习趋势,许多大学亦开始建立网路教学的平台,如:交大的“智慧型远距学习环境 (Cooperative Remotely Accessible Learning,CORAL) 系统”、中央大学的“全球社会学习网路 (Learning Is Active,LISA)”及中正大学“心智模式取向之智慧型电脑辅助诊断学习系统” (国科会科教处,民86) 等,这些计划分别从不同之层面来探讨网路学习,成果丰硕,这些研究结果均对网路学习持正面、积极之看法,足见网路学习之研究与发展会不断地持续进行。

同时,Leary (2001) 也预测网路学习之未来发展方向会更朝向“专利化”和“混合化”之学习模式,而且会将发展重点置放在更强调学习内容之品质。其所谓“专利化”,意谓所呈现出来之课程具有高品质保证,并且能让进行网路学习之学习者获益良多,而“混合化”,则是指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意即个人学习和网路学习、即时性与非即时性型态之结合。

第二阶段:精熟网路科技与线上资源

编辑

包含各项应用线上教学所需具备的资讯素养与能力,以有效辨识教学问题、搜寻撷取线上资源、分析与应用创新。

而欲精熟网路科技与线上资源前,对当下的“WebQuest 教学策略”必须有其先备知识,此教学策略将乃是一种结合网路资源,对教学进行创意与提升学习效能、增加“网路教育味”的新兴教学策略。而此策略亦可说是网路资源发达以来,尝试在教学应用上的革新与创建,因以往教师在运用网路资源进行教学时,多数学生为求方便往往仅是将网路资源“复制贴上”,而无从达到真正教师希冀的学习效果。WebQuest 教学策略则可让教师做有系统的教学设计,与网路资源完整结合,而实施流程包含六项步骤,分别为:

1.Introduction:引发学习动机与情境引导的介绍。

2.Task:学习(个人活分组的工作目标)任务的描述。

3.Process:探索过程的安排与指引。

4.Resources:网站连结或其他资源列表。

5.Evaluation:描述达成任务的要求与评分方式。

6.Conclusion:说明完成本次学习的意义,并可以提出新问题或补充连结,提供延伸加广学习的机会。

而为提升整体教学策略之效率,也有学者指出可遵循参考几大项原则,如Find great sites:发现很棒的网站,此为教师须努力于网路上探索发掘之,接著Orchestrate your learners and resources:将学生与学习资源建立良好连结,同时也介绍不同电脑设备的教学方式。透过种种教师对于网路科技与线上资源的娴熟与引导,将可带给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策略!

第三阶段:探索新兴教学典范与发展远景

编辑

线上学习是否可以提供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协同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以及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的机会,实现以往较难落实的教育理想。或是进一步探索:“什么样的线上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孕育学生创造力?”


而探索新兴教学典范部分,实可参考历年来不同教学典范之设计,如2009的WebQuest教案设计竞赛精选,在其间教师应可发展出多元面向的教学策略,与对教学远景的展望!

WebQuest主题 科目 网址 哈啰!外来文化您好 社会领域 http://cquestgarden.com/view.php?id=1541

图书馆大作战 语文领域 http://cquestgarden.com/view.php?id=1710

山河大地 自然科技 http://mail2.tmue.edu.tw:80/~9501001/team7/index.html

大开“眼”界 科学 http://140.123.107.82/team5/

抢救北极熊 国语 http://cquestgarden.com/view.php?id=1573

山河大地 自然科技 http://mail2.tmue.edu.tw:80/~9501064/team8/index.html

外婆的秘密阁楼 社会 http://mail2.tmue.edu.tw:80/~9401112/index.html

此外,如教育学界学者们的数位教学展示亦是可供参考临摹的最佳典范,如黄云龙老师的数位教学策略分享:

1.自由软体推广应用: MOODLE、XOOPS

(1)2007“创造力教育中程计划推动实录”专书之第24章“资讯科技与创造力教育实践”: http://www.creativity.edu.tw/96book/document/24.pdf

(2)2007年开创线上期刊(休闲研究)与学术社群网站http://crlim.ntsu.edu.tw/

(3)2008年开创体育大学运动休闲管理学院数位学习网: http://mgt.ntsu.edu.tw/moodle/


2.建构线上即时会议室与同步教学应用环境(JoinNet系统)

(1)2007年建置网站:http://192.83.181.215/zhtw.php

(2)课程示范单元:http://192.83.181.215:443/playback.jnj?auth=N0i94tMWa/z3v+UBfnI2fUVbqsX0MaNt9rBLLYA10fXKsoPh5OPcyMlFqv/hUqX0BIeUueNPOdUul/NMcMdYLGiN2luUjnJ+j1dBthV3dBVqwrSKNPeZ7A

(3)专题演讲示范单元:http://192.83.181.215:443/playback.jnj?auth=N0i94tJ3WChsJnXvVqE09YTJXw2psc0FOmm5oIXFMLzvzudwySekqJHZPvApvnq8outJHg2NZdZ8tPgrHAj7fGRX2Jz8n5u4SZffz0R2bi19MfkcH18mEw


3.PowerCam快速数位教材制作与体育大学知识管理中心(XMS系统)

(1)2008 NTSU建置:http://192.83.181.137/xms/

(2)2009NCCU应用平台http://cestmoi.km.nccu.edu.tw


4.数位即时录制与网路直播系统(EAR系统)  (1)示范单元:http://192.83.181.212/EARMOD/ear2NE080416_1033/index.htm

(2)2007开始网路直播专案:http://192.83.181.212/earmod/ntsuindex.html

(3)2009 海洋休闲规划管理与实务13周次


5.目前主要教学行动研究/ MOODLE需要注册 (1)WebQuest(网路探究教学) 请参阅http://mgt.ntsu.edu.tw/moodle/电子商务管理2009F (系列性WebQuest教学行动研究)

(2)于文正老师的实践:http://www.ntnu.edu.tw/acad/pub/j53/j532-7.htm

(3)Web2.0最新教学应用与实践: http://cestmoi.km.nccu.edu.tw/xms/index.php?view=content_show&id=373

第四阶段:建立线上教室的课程管理实务

编辑

随著新兴网际网路技术的演进,如何应用于高等教育以改善教学与学习?或者如何确保线上教学的品质?一个有效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也涉及复杂的变数,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材的选择与准备、不同学生的学习型态差异以及不同的专业领域的专业课程模式需求。

而在建立有效率的线上教室的课程管理实务前,首先要先认清何谓"网路教学"及其在"线上教室"的运用.在此将网路教学定义为完全透过网路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也因此网路教学属于远距教学里的范围,当然,网路教学仍然可以有面对面的互动,就像现在空大每个月都还是会有一次面授上课是一样的,重点在于何者为主,何者为辅,主辅差别影响非常的大!以下就几种线上教室的模式进行探讨与研析,期能对专业教师发展有所参考.

1.网路+面授教学模式 国外有的老师是采取混合模式,亦即一个课程里,有时候是网路教学,有时候采教室教学,

通常会先采取教室教学一段时间,后半段待学生整个课程的认知比较清楚后改在线上进行教学互动

2.网路教学≠电脑 (网路) 辅助教学   国内的话,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也蛮值得研究探讨的,就是在正规教育范围内,亦即国中小、高中、大学等学校里,同常是采取网路辅助教学的方式,亦即老师还是一定要进行教室教学,非同步网路教学部份是学生课后进行互动、缴交作业的地方,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在弥补课堂教室上课时间不够的问题,好处是学生可以获得较多的资源,比方说跟老师互动,取得线上教材、笔记或大纲,这样的网路教学属于“加值型”,老师也可不用上网与学生互动,学生也可不一定要上线取得线上资源或互动,但对于想要进行更深更广的教与学的教师或学生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一个方法其实比较像是电脑辅助教学,亦即教师利用电脑教室或一般教室里的电脑上课,将网路上的资料(可以是自制的或是外来的)呈现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而不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可能是因为老师认为这个资料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以主导的方式进行线上浏览,教师协助解说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与使用,如果是在电脑教室进行,通常课堂中可再留点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浏览,或是有兴趣的学生就会在课后主动的再去浏览这个网站。

3.网路教学≠远距教学   远距教学的历史已经非常久,在台湾,从前大家用的是“隔空教学”这个名词,例如国立空中大学就是采隔空教学,到了民国八十三年,行政院成立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II) 专案推动小组,将远距教学列为工作项目之一,积极展开各项建设远距教学系统的相关工作,于全台多所大专院校进行“即时群播”、“虚拟教室”及“课程随选”等以网路为主要型式的远距教学。这三种远距教学都是透过网路来进行教学,与从前用电视、广播、函授等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其实从前的隔空教学,与后来网路为主的远距教学,英文都是“Distance Education”,现在有的人会认为网路教学就是远距教学,或远距教学就是网路教学,就是这个原因,其实网路教学只是远距教学的范围之一,电视、广播和函授的方式也都是远距教学。

  目前远距教学似乎有成为“显学”的趋势,而网路教学更是这门显学中的显学,国内近年远距教学的文献都很重视网路教学的部份,固然网路教学还有无限的想像于研究空间,但是像电视、广播或函授这种方式的远距教学仍有存在的空间,就像网路无法取代电视、电视无法取代广播是一样的,网路教学更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室教学方式,但可以想见未来网路教学在这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接受度及普及度会持续的成长。

第五阶段:创新教学策略的应用

编辑

线上教学教师应有能力参考三种主要的创造性教学策略:问题导向教学策略(Problem-based learning strategy)、主题教学策略(Thematic teaching strategy)、情境教学策略(Situated teaching strategy)。分别探所在不同教学策略下,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包括问题设计的方式、学习者合作方式、问题解决历程与教学策略的整合等。强调以鹰架式(Scaffolding)教育理论,期 6/13/2007 P.2 许学生能够将原有的先备知识,以新经验与旧经验的连结方式,经由小组讨论、同侪学习的途径,建构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与新的知识理论架构。

观之于国内,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于2009年3月10日讨论通过“建置中小学优质化均等数位教育环境计划”,预计在4年内投入约75.2亿元之经费,建置“国民中小学多功能e化专科教室”、“国民中小学多功能e化数位教室”、“高中职班级e化教学设备”、“高中职多媒体互动教师学习中心”、“建构新一代台湾学术网路环境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无线台湾岛-世界无线免费上网”及“更新高中职电脑教室”等项目为主轴,重点在于让学生能运用资讯科技增进学习与生活能力、教师能善用资讯科技提升教学品质、教室能提供师生均等的数位机会、强化高中职资讯科技应用于教学环境、强化中小学校园基础网路及教室网路环境。教育部于2008年公布中小学资讯教育白皮书之后,宣示将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中小学教育现场的资讯科技教学设备,但也重视中小学教师使用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整合电脑、网路、互动式电子白板、教学广播互动等软硬体,以利推广资讯科技进入教室内教学活动。种种现象均可促进创新教学策略之推展.

学校经营者为了达到上述教师创新教学功效,除了整合校内资源之外,也需透过创新经营策略来完善资讯科技融入教学之成效。以下,作者从知识管理系统、知识扩展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与效能评鉴等角度来论述学校创新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经营策划。

一、导入知识管理系统,经营教学效能之创新循环

就学校经营管理面向而言,学校经营者设定学校校务运作目标,依照学校愿景来分析学校经营任务,深度理解教师专长、兴趣与教学背景,以进行规划教师教学效能相关研习活动,不仅促进教师之班级经营专业知能,透过班群合作模式来增进教师彼此间活络交流意愿。学校组织内部的知识创新芬围的营造,过教师个人独特的理念与思维来建构之外,更纳入学校内部所有教职员或家长外部资源等团体力量,来形成新的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知识概念,打造一个融入学校内部与外部资源的教学效能的实验模式。经由众人的知识力量来催生新的知识概念,跨越教室的教学效能层次扩展之互动历程,新的教学效能观念经过研发创造、实验确认和常态模型的三大阶段形成后,有利于学校教师发展成教学效能知识创造知有利循环,有助于教师教学效能之成果产出。

学校经营者运用任务分析来了解教师之专业背景能力,建构学校内部之人才资料库,透过专业研习活动来加强教师教学效能素养,激发教师具有合作、分享、创意且愿意接受挑战之意愿与动机。教师教学效能知提升可针对班级经营、资讯科技媒体运用、教学策略与教学评鉴等层面进行规划,学校经营者除了透过内部的学年会议、领域会议、教职员朝会或团队会议等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构思之外,同时透过学校外部学术研讨会、教育部资讯科技融入教学专案计划等,鼓励教师参与校外教学效能分享研习活动,或加入学术研究单位之教学实验课程,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动机,以进行校园内部知识改革与创新的动力,学校进而根据学校内部知识管理流程来评估与修正教师教学效能专业研习课程内容。

当学校愿意导入企业界常用之知识管理系统来经营学校内部的资讯科技融入教学专业知识时,需详细告知教师可用的校园内部可用的教学软硬体资源、家长社区资源、学术研究单位专业资源、企业界之资源等,打破以往教师单打独斗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活动,一人独自扛起教案设计、教学实验与教学评鉴等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成果。学校经营者以永续经营校园知识系统的理念,来安排优良之专业辅导教师,协助与辅导初任教师快速地进入学校知识管理之创新芬围,经由学校内部或外部教师团队彼此间互动与脑力激荡,产生创新的教学效能概念,共同建构学校组织内部可用的教学效能之专业知识与实务运用经验。

二、鼓励教师参与多元领域学习,扩展知识应用之深度与广度

学校为了提升学校教师教学效能之专业,除了鼓励教师参加校外教育领域研习活动,可扩及口语表达、关系经营、知识管理、行销管理等相关领域研习内容,跨越过去强制教师参加单一属性的教师研习活动(如:县市内学校办理之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研习)。现今国内大学开办众多跨领域之教师专业成长研习班,内容即含括了许多管理、人文、艺术、科学等学门,教师可将这些学门知识应用于教育现场之教学效能管理,以有校运用于班级经营、亲师互动、行动研究等议题之经营。

学校经营者加强教师相关知识领域研习,透过其他学门知识领域内涵来扩及校内教师教学效能之经营管理,来提升教师对于社会潮流与资讯教育趋势之认知,并自我学习如何有效整合运用学校资源,有助于提升教师自我之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效能经营层面绩效。学校经营管理焦点从过去单一注重教师教室内的教学活动,逐渐地延伸到教室外的社区人力资源、企业资源、政府资源与学术研究资源等,企以透过教室外的脉络(如:企业、社区、学术单位)延伸到教室内的教师教学活动,并进行合理的关连与互动,协助教师增广与增益教学效能。学校经营管理者本身如能拥有众多的校外资源与支援(如:企业赞助、学术研究软硬体设备支援),对于推展教师资讯科技融入教学之专业成长必有相当之助益。

三、建构效能评鉴与经验分享机制,鼓励创新知识交流互动

各校针对学校特色订定教师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效能评鉴机制,融入了校务评鉴、教学评鉴、教学设备支援等,整合教师教学活动所需要的软硬体设备,维系教师教学效能并兼顾学校特色。学校建立评鉴机制之内容,在于规划教学配套措施,透过教师的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效能,来维系教育之品质,讨论教师资讯科技融入教学之评鉴指标,并推广指标评鉴的内容、评分标准与评鉴结果处理等事宜,同时也宜订定考核奖励与追踪辅导、后设评鉴等办法引导国中小各校将教师资讯科技融入教学评鉴列入学校校务评鉴计划,成为学校行事历,随时进行资料搜集、纪录、反省与改进。知识蓄积在于透过有效率的转化方式,将教师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可读的外显知识内容,使专业知识整合更有效率,至或成书面化的报表、成果册、数位化、书面记录、会议纪录等形式,将知识蓄积在组织内部之中,延续学校组织知识库的精致化与广扩化,可永续经营学校组织对于教师教学效能运作之绩效;且能提供其他教师方便的运用,降低学校投资更多的时间、物力与人力资源,得以修正与精致内部组织之教学效能知识。

学校组织透过奖酬制度,让教师知道他们知识受到重视,以提高教师同侪之间愿意沟通分享,建立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知识分享的文化与平台。学校组织获取教学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不论是从学校外部资源取得,或由内部教师自行创造知识,需将知识进行有效的统整与转移,储存于资料库,透过流通、创新、扩散与整合,来蓄积知识并形成学校组织在教学效能层面上的长期性记忆。学校激励教师并营造内部创新文化,透过绩效考核来评选优良的教师教学表现,透过薪资、升迁、叙奖、年终奖金、参赛奖金、绩效奖金等方式,并将教师教学效能关连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生涯规划,促进教师愿意继续为学校组织奉献,对于个人与组织而言,都有所助益,双方都因而能有所成长,营造一个双赢的局面。

第六阶段:参与线上教学教师的专业实务社群

编辑

基于线上教学创新是一个需要跨学域整合的重要议题,经由学术社群成员间的共同经验与默契的渐次成形,可以让集体创造力能更容易地产生。让组织内部的知识工作者能够经由选择特定的专业领域,与其他具有相同专业领域或对该专业领域有兴趣的跨部门与跨组织同仁,进行互动并创造知识、分享知识的平台。鼓励与促进不同的系所组织形成跨院跨校的团队合作,形成资源分享、知识分享与流程分享动态网路知识社群。

应用网路学习社群概念,教师透过网路连结师资培育机构、中小学校、教育当局、教育研习机构等,形成 “网路学习社群”,社群成员可互柑协助配合,针对教学及学科领域相关议题,借由网路上的互动讨论,共同解决疑难,促进彼此的专业成长,达成知识分享、资源共享,资讯互通、经验交换与情感交流之目的 (吴正己、林凯胤,民85;张基成,民87)。以下几点为网路学习社群与教师之相关性:

一 、网路学习社群为教师搜集教材与查询资料的来源之一 WWW提供了丰富且多样性的资源,举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商业、娱乐等讯息,教师可在网路上透过利用资料查询服务系统 (Gopher)、档案传输 (FTP) B搜寻引擎 (SearchEngine)、远端载入 (Telnet)、资料索引查询系统 (Archie)等工具,将搜集到的网路上丰富的多媒体教材迅速的撷取或传送,整理作为教材范例,以补学校现成教学资源之不足。

二、网路学习社群为教师实施教学的方法之一 有很多的网路学习社群还提供线上课程,通常包含远距教学的做法或另有辅助教材,大约有以下两大类:

(一)远距教学

   “远距教学”是结合资讯与通信技术,提供给学习者一个不需要与老师面对面授课的双向、互动的学习途径。目前在国内广受注目并积极推展的远距教学类型主要有三 (温明正,民87)

1.即时群播:透过高速通讯网路(ATM或ISDN)建立起让师生之间进行即时、多点、互动、面对面沟通的教学环境。 2.虚拟教室:以全球资讯网 (WWW)为课程发展平台,提供虚拟的学习环境以进行对教学情境的模拟、建构、管理等工作。 3.课程随选:运用最新的随选视讯(Video-On-Demand,简称VOD)技术,让教师可以配合自己的时间、依照自己的需要与步调,选择视讯课程进行个别学习。如高雄市中小学教师随选视讯研习 (http://192.192.187.1/project/vmain.htm) 等。

(二)网路辅助教学与学习

  因网路之优点为不受时空限制,教师可在网路上放置线上教学 (学习)网站教材以辅助学生学习,良好的网际网路课程软体 (WebTitle)开发与应用,可做为课后延伸教学之绝佳工具。教师亦可带著学生上网实际参观,或让学生自网上搜寻,收集资讯,分析整理以完成专案报告。

三 、网路学习社群为教师沟通的工具之一    透过网路科技,可以让个人与其他人的经验共享,因此网路学习社群是一种知识分享的概念,每个人都可能是知识的给予者或接受者,借由不同专业背景的个人在知识的互动及交流中,逐渐将知识建构出来,并从而建立起一个学习社群。如: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ums,此计划是 the Bank Street ColIege of Education及the Center for Children and Technology of the EducationDevelopment Center所共同合作的。其提供了有关数学及科学计划的线上研究会,此公开讨论的课程是提供给初中数学老师的,每一课程的单元主要是帮助老师提升其教学方式。先介绍老师所设计改良教学的新方法,再进而将讨论著重在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评价技术上。他们试著将相似活动及参与线上讨论的成果实际应用在课堂经验上,因此课程的运作主要是建立在现行实施的基础上。参与者彼此交换想法,分享所关注的事,并在增强本身对线上社群有新的了解。讨论会著重在教师、学生学习、强调正确的策略及教数学的方法,例如:合作学习、从观察及透过问题评估学生的学习。参与的老师必须负责课堂的讨论会,此讨论会使用的合作学习沟通工具主要是讨论群及电子邮件,有时也会用到教学影带。这些对教师专业生涯成长与教学困难问题的协助支援,均有莫大助益。

四 、网路学习社群为教师进修专业知能的管道之一

   国内学者张基成(民87)对 “网路学习社群”的定义为,利用教育科技与网路传播科技观念发展而形成的网路虚拟环境,参与者透过网路共同地参与学习活动及互动沟通讨论,突破时空限制与地域障碍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识与经验,以达成资源共享、资讯共通、知识交换与经验交流。他也同时指出,“网路学习社群”具备了网路学习与远距学习的功能。网路学习社群是有许多外界专家涉入社群的学习活动中,并以即时及非即时的方式与参与者互动。老师将可接收到专家提供有关教师训练、教学方法论等资料消息。目前教育部网站设有“终身学习资讯网”(http://lifelong.edu.tw),提供許多自學教材及資源,分享與資訊教育相關之訊息,開放學習交流園地與建議,即是屬於網路化虛擬學習社群的一種。而與中小學教師相關之網路學習社群尚包括彰化師範大學數學系之「遠距診斷教學」(http://jade.math.ncue.edu.tw)。,及「亞卓市」(http://www.educities.edu.tw)等皆屬之。

   各大学广开在职进修学习管道,教师可借由网路远距学习方式修习学分,以吸取更多专业知能。如高雄市政府与中山、高雄师范大学合办之 “教师进修课程随选系统”(http://192.192.187.1/ project1/vmain.htm);资策会与中央大学合办之“国中小电脑教师学分班”(http://www.iiietc.ncu.edu.tw)等均是教師在職進修、充實專業知能的最佳之處。

   由以上可知,网路学习社群于教学上的应用层面甚广,不仅是老师们搜集教材的来源与实施教学的方法,更可提供课馀时进修与对外沟通之管道。以下笔者就介绍几个具代表性的国内外学习社群,以供教师们寻求自我进修管道之参考。

而网路学习社群的相关网站则有: 一 、KlDLlNK   KIDLINK为1990年开始专为15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所建置的网站,目前包含了 11种语言的版本,其中参与的儿童共来自于115个国家,参与活动者除了儿童或青少年外,另有来自各地的老师、家长及义工。

   KlDLINK内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学习活动,包括KidForum、KidProjects、Real-time chats and discussions等活动供学生互动讨论。例如在KidProjects中提供了相当多的学习主题及活动起迄时间,老师可选择有兴趣或符合课程需要的主题做为课堂活动,当学生有问题时可利用甲WWBo盯d张贴(post)问题或回答别人的问题,而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亦有各地的义工、老师参与。

   在网站结构方面,由于KIDLINK的内容相当丰富,因此在网站中提供地图方便上线者快速连结,并且提供了活动行事历,让参与者能够很清楚的知道目前正在进行的活动主题、目的、进行时间、以及相关的负责人员。另外,亦针对参与的老师及成人提供相关资讯及论坛,使他们亦能借此与全世界的参与者讨论和对话(Owston. 1997; http:/www.kidlink.org/)

二、CoVis   CoVis(The Learning Through Collaborative Visualization)是The Shool of Education & Social Polic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为了改善中等学校科学教育的一项计划,现在,CoVis连结了超过45个以上的学校、数百名教师、研究者及科学家。CoVis的建立是为了使科学教育能更开放,更接近实务,主要的理念在于学习者可以透过实务的学习社群,以询问为主(inquirybased)的方式加以学习。其优点在于这样的社群是接近真实情境的,并且进而创造一个认知学徒的环境,而认知学徒环境的建立,则是利用一系列的合作与沟通工具,例如视讯会议、线上合作、视觉化软体等加以达成。

  在学习活动方面,CoVis在Activities andProjects中定期公布学习主题及活动时间,并且清楚的标示适合的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及评量标准。在这个科学实务社群中,提供了学生许多方式以查寻专业的科学资料与学习工具,并提供了学生与这些工具、科学家及其他专业人士沟通的途径。而这些工具,建立起教室与科学家之间的桥梁,成为一个延伸性的科学学习社群。另外,在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效方面,则依据学习者的作品及行为加以评估,而这些评估包含了学生在教室中与在网路学习社群中的表现(Wanger, 1997; http://www.covis.nwu.edu/)。

三 、探路者   探路者网站(http://pathfinder.ntntc.edu.tw)係由教育部委託,並經由國科會科教處經費補助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規劃設計的國民小學網路學習環境 (林奇贤,民 87)。目前该网站除已完成国民小学自然、社会、语文等十馀种高互动性线上课程外,并建构一个可供多人互动的虚拟教室。此系统的主要使用者除了小学生及国小老师外,另外也结合了校外的老师、专家及一般使册者,借此形成一个融合隔空学习理念与资讯科技的网路化学习社群。

透过不同网路社群的探索与建立,将可大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所需之配备与能力!

参考资料

编辑

1.TeleLearning Network of Centres of Excellence, a major R & D project in Canada, http://fas.sfu.ca/telelearn

2.http://ke8939.blogspot.com/2009/01/blog-post_15.html

3. http://webquest.org/index.php

4.http://enews.tpc.edu.tw/document/special/2004/0426

5.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ivantsai/new_page_1.htm

6.http://cyber.ncue.edu.tw/class/net_teach.htm

7.http://inservice.edu.tw/EPaper/ep2/indexView.aspx?EID=303

8. 张淑萍:<新世代教师如何利用网路学习社群进行e-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