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发音/美国音2

< 英语‎ | 发音

< 美国音目录

[p] [t] [k] [b] [d] [g] [m] [n] [ŋ] [f] [s] [j] 编辑

和汉语p、t、k、b、d、g、m、n、ng、f、s、y基本一样。

[sp] [st] [sk] 编辑

发音比较接近[sb]、[sd]、[sg]。

塞音不爆破 编辑

塞音指的是英语里[p]、[b]、[t]、[d]、[k]、[g]六个音。在以下其中一个条件满足时

  • 塞音后面直接是另一个辅音(可以是另外一个单词的开头音),/j/除外
  • 塞音后面是停顿(如:句末位置)

塞音趋于不爆破。
所谓“爆破”,指的是发音时的一个阶段。通常塞音有三个阶段,即:

  • 成阻:把舌头放在正确的位置,在口腔里造成阻碍
  • 持阻:把舌头保持在位置上,让阻碍继续存在
  • 爆破:突然移除阻碍,让口腔内部的压力一下子迸发出来

不爆破,就是把成阻,持阻过程作完,但不进行爆破,最终让听者觉得把整个词给“咽了下去”。不爆破由[ ̚]符号表示。如[t ̚]即不爆破的[t]。
在六个塞音中,[t]尤为体现此趋势,只要条件满足了,一般只有在很慢的对话或强调时才进行爆破。[k]居中。其他六个音[p] [b] [d] [g]在说话较慢的时候爆破,但在一般匀速对话时也经常不爆破。
这样一来,bat与bad、back与bag、tap与tab之间的唯一区别,就在元音长短上了。(参见长短元音部分

[t]不爆破继而变[ʔ] 编辑

有时[t]在不爆破的情况下甚至完全转化为喉塞音[ʔ]。所谓喉塞音,就是把气憋住,然后再发出来,是一种从喉咙发出的塞音,故名喉塞音。如汉语中说“啊!”的时候,音节一开头就有一种从喉咙发出的“开启音”,好像憋住的气一下子迸发出来。这就是喉塞音。
[nt]结尾一般上都会转为[nʔ],如can't [kænʔ]

[tj] [dj]变[tʃ] [dʒ] 编辑

在以下条件都满足时:

  • [t] [d]不能在词尾(下一字为you、your除外)
  • 后面是[j]

[t] [d]变[tʃ] [dʒ],同时[j]消失。
举几个实际的例子:

单词 英国音 美国音
costume ['kɔstjuːm] ['kɑstʃuːm]
schedule [skedjuːl] [skedʒuːl]
meet you [miːt juː] [mitʃu]
send you [send juː] [seːndʒu]

[t] [d]变[ɾ] 编辑

在以下条件都满足时:

  • [t] [d]不能在字首(to除外)
  • 后一个音节不带重音
  • 前面是元音或儿化音,后面是元音([ən]除外)

[t] [d]变为闪音[ɾ]。所谓闪音,是一种以舌尖发出的,极快速的反弹音。听过西班牙人或俄罗斯人弹舌头的朋友可能可以体会:[ɾ]就是连续反弹中的其中一个反弹动作。(注意:只需要弹一下)
举几个实际的例子:

单词 英国音 美国音
party ['pɑːtɪ] ['pɑrɾi]
rater ['reitə] ['reiɾər]
paddle ['pædəl] ['pæ(ː)ɾəl]
raider ['reidə] ['rei(ː)ɾər]
made it ['meid ɪt] ['mei(ː)ɾɪt ̚]
go to the store ['gəu tə ðə 'stɔː] ['gəuɾəðə'stɔr]

rater和raider两词因此也就同音了。(但有一部分人靠元音长短区别rater和raider,其中raider发音比rater长。具体请参见长短元音部分。)

[t]变[ɾ] 编辑

在以下条件都满足时:

  • [t]不能在字首
  • 后一个音节不带重音
  • 前面是[n],后面是元音([ən]除外)
  • into和onto除外

[t]一般也变[ɾ]。这个[ɾ]发音极轻,可以说是和[n]同时发出。
举几个实际的例子:

单词 英国音 美国音
center ['sentə] ['senɾər]
Toronto ['tərɔntəu] ['tərɔnɾəu]

[tən] [dən][ʔən] [d ̚ən] 编辑

在以下条件都满足时:

  • [t] [d]不能在字首
  • 后面是[ən]
  • 前面是元音(包括儿化音)

只要不带重音,[tən] [dən]一般会变成[ʔən] [d ̚ən]
举几个实际的例子:

单词 词典中标出的英国音 美国音
button [bʌtən] [bʌʔən]
fatten [fætən] [fæʔən]
garden [gɑːdən] [gɑrd ̚ən]
redden [redən] [red ̚ən]

塞音总结 编辑

综上所述,以变化最多的[t]音为例进行总结:

  元音在后 [ən]在后 [j](同词,you/your除外)在后 辅音([j]除外)或停顿在后
不在字首(to除外),并且重音在前 元音在前 [ɾ]1 [ʔ]2 [tʃ],[j]消失3 [ʔ][t ̚]或不变4
辅音([n]除外)在前 不变 不变
[n]在前 [ɾ](into、onto除外) [ʔ](多)或不变
在字首(to除外),或者重音在后 元音在前 不变 [ʔ][t ̚]或不变4
辅音([n]除外)在前
[n]在前 [ʔ](多)或不变

1 — [d]有同样规律。
2 — [d]在同样情况下不爆破。
3 — [d]在同样情况下变[dʒ]
4 — 塞音([p]、[b]、[t]、[d]、[k]、[g])都有此规律,其中[t]尤甚,[k]次之。

[l] 编辑

[l]在英语做声母时,和汉语声母l(如“勒”字)完全一样。但在[l]字作韵尾时(如ball、bottle等词),发音就完全不一样了。
韵尾[l]在英语中,基本上是一个舌面后部向上收紧的一个动作。但绝对不是汉语的ou音,如ball不应发为“簸欧”,bottle也不是“拨透”。汉语ou音中有一个嘴唇收圆的动作,这是英语[l]所没有的。

[r] 编辑

这个音做声母时,基本上和汉语ru-是一致的,如ray [rei]近似于汉语的“瑞”。
做韵母时,[r]相当于汉语的儿化音,如par [pɑr]近似于汉语的“盘儿”。

[tr] [dr] 编辑

基本相似于汉语的chu-、zhu-。如tray [trei]近似于汉语的“垂”,draw [drɔ]近似于汉语的“抓”或“捉”。
英语[tr] [dr]不同于汉语的主要一点是:英语[tr]、[dr]还可以明显听出[r]辅音,而汉语的chu-、zhu-就不能。

[h] 编辑

[h]和汉语h不同的地方是:
汉语h(如“河”字)是一个舌头后部的动作,是舌头后方的摩擦所产生。而英语[h]纯粹是一个喉咙动作。英语的[h]就是哈气,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附加动作。

[v] [w] 编辑

[v] [w]两个音在普通话中是同一个音,如“威”字既可以发[wei]也可以发[vei]。而英语则不行,这两个音必须分得清清楚楚。
另外还有一点:英语中[w]是一个独立的辅音。如sway [swei]单词中明显的是[s]和[w]两个辅音,听起来有点像“斯位”,这和汉语中“岁”字的发音(即同时发[s]和[w])不同。

[ʃ] 编辑

[ʃ]既不是汉语的sh(如“诗”字),也不是汉语的x(如“西”字)。 [ʃ]和汉语sh的不同是:汉语sh靠的是把舌头前部上卷,让舌尖直接抵住口腔内部所发出的音。而[ʃ]基本没有卷舌的动作,靠的是把舌前方两侧上扬,形成一个宽广的“槽”而发出的音,动作更近似于汉语的x。
[ʃ]和汉语x的不同是:汉语x是从舌面发出,离舌尖有相当的距离,而[ʃ]是在舌尖处所发出的音。
[ʃ]的具体发音方法是:位置和[s]相仿,但是在[s]的基础上,通过舌尖的动作把气流通过的“槽”加宽。
[tʃ] [dʒ]音道理一样,在汉语拼音c、z的基础上以此类推。

[θ] 编辑

[θ]的发音,就是咬舌头,听起来没有“丝丝”声,和f有些相似。[θ]也是这个道理:就是把舌尖从牙齿中间伸出来,避免“丝丝”声,发类似于[f]的咬舌音。

[z] [ʒ] [ð] 编辑

这三个音是[s] [ʃ] [θ]的浊音,和对应的清音发音部位完全一样。

特定单词 编辑

有一部分单词的实际日常发音已经简化,同时也相应地发展出了一些非正式场合(如手机短信、网上聊天、论坛等)使用的习惯拼法:

and:通常发音为[ən]
because:通常简化为[kəz],拼为cause或cuz。
do you:通常简化为[dʒu],拼为d'you。但单用时必须说[du ju]。
going to:有“将要”、“马上”意义时发音为['gʌnə],拼为gonna。有“前往”意义时则使用原来发音。
got to:通常发音为['gɑɾə],拼为gotta。
have:词典标为[hæv],但在should have、would have、could have、might have等词组中充当助动词时,通常发音为[ə][əv],和of同音,拼为of或-a。(即shoulda woulda coulda mighta)
he / her / him / his:词典标有[h],通常发音没有[h],在句首时恢复[h]。
-ing:现在分词,如running、walking等,词典标为[iŋ],通常发音为[in]。something和nothing也有同样的音变。(这个发音显得比较土,不是所有人都有。)
of:词典标为[əv],通常亦可发为[ə]
them:亦可发为[əm],拼为'em,但注意容易和him混淆。
to:通常发音为[tə]
want to:通常发音为['wɔnə],拼为wanna。
you / your:通常亦可发为[jə] [jər]
以上的发音都适用于一般的、匀速的对话。但在强调时,除了gonna发音已经定型外,一般会恢复原来的发音。
以上列出的拼法只适用于非正式场合,在正式场合不能使用。

get / got 编辑

在表示“拥有”的概念时,美国人习惯说have got而不是have,对话中甚至会直接说got。但在过去时,将来时will或其他助动词时则只能说have。如:

I got three tickets. 我(现在)有三张票。
I had three tickets. 我(当时)有三张票。
I'll have three tickets. 我将有三张票。
I should have three tickets. 我应该是有三张票。

这个用法已经扩展到have to,即“必须”、“不得不”。规律一样,现在时have to由have got to或got to替代,got to口语为gotta,如:

I gotta have three tickets! 我(现在)必须得有三张票。
I had to have three tickets. 我(当时)必须得有三张票。

get还有一个用法,就是在被动语态中取代to be,并增强动作的鲜明性,但动作必须是对对象有害的。如:

He got beaten up! 他给人家打了一顿!(He was beaten up. 他被打了。)
The house's getting torn down. 人家正在拆房子呢!(The house is being torn down. 房子正在被拆。)

will / going to 编辑

在表达将来时的时候,will并非唯一的用法。一般来说口语中有三种表达未来的方法:

I'm going tomorrow. 我可是明天就要去了!
I'm gonna go tomorrow. 我决定明天就去。
I'll go tomorrow. 我明天去。

He's dying. 他快死了。
He's gonna die. 他要死了。
He'll die. 他会死。

You're going home. 你快回家吧。
You're gonna go home. 你马上就会回家。
You'll go home. 你将要回家。

送给说方言的朋友的几个诀窍 编辑

吴语 编辑

[d]对应的不是“端”,而是“定”的吴语声母;[b]对应的不是“帮”,而是“并”的吴语声母;[g]对应的不是“公”,而是“共”的吴语声母。而[p]、[t]、[k]则对应“怕、天、控”、[sp]、[st]、[sk]的第二部分(即去掉[s]的部分)对应“端、帮、公”。

[dʒ]的发音方式和“群”字的吴语声母相似(不同于“见””字),但位置不同,具体发音位置请见上文。

山西话、吴语、江淮话 编辑

喉塞音[ʔ]就是“一、六、七、八、十”等字的末尾音。

闽南话、台湾话 编辑

[b]对应的不是“百”、“饱”字的声母,而是“木”、“闽”字的闽南话声母。[g]对应的不是“家”、“江”字的声母,而是“牙”、“月”字的闽南话声母。[d]音闽南话没有,但可以以此类推。而[p]、[t]、[k]则对应“怕、他、开”、[sp]、[st]、[sk]的第二部分(即去掉[s]的部分)对应“百、台、家”。

闽语、粤语、客家话、赣语 编辑

所谓[p]、[t]、[k]等辅音在词尾不爆破,和一些南方方言中“一、六、七、八、十”等字的[p]、[t]、[k]不爆破的道理如出一辙。

粤语 编辑

英语[i] [ɪ]的元音差别,和粤语“铁、节”等字和“积、力”等字的元音差别相仿。

[ʃ]和“成”、“识”等字的声母比较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