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網路探究/運用網路探究在學習成效的研究分析
運用WebQuest網路探究在學習成效的研究分析
编辑前言
编辑前面幾章介紹了WebQuest如何操作,此章將藉由整理已發表相關研究論文,探究學生實際運用WebQuest在學習上之成效。
學習成效之意涵
编辑根據台南科技大學資管系講師陳玉婷所撰寫「影響網路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學為例」之論文研究,學習成效泛指學習者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所進行的某種形式上評量之表現(詹秉鈞,2002、謝孟穎,2003)。觀其內容所引用關於學習成效之文獻與作者自身之歸納,我們得知,學習成效可從兩大層面衡量。
(一)學習滿意度 學習滿意可做為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動機和參與學習結果之指標,此指標代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滿意程度,可能影響之因素包括學生個人、教師、課程與學習環境等。 (二)課程測驗成績 學習成效主要是以課後之測驗成績為衡量依據,藉以觀測學生在學習之後,對於課程內容之認知程度是否有所改變與增進。
壹、各領域實施網路探究之成效
编辑網路探究目前被許多教師嘗試多方面施行於各個領域,觀察研究其成效,以下是觀察數篇論文後的整理,包括網路探究之學習施行於數學、英文、自然、社會、電腦資訊科技學習和藝術與人文等不同科目中的學習成效。
一、 數學領域
编辑(一) 文章:《網路教學輔助教室學習實施模式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高一數學為例》 在高雄師範大學資教所副教授孫培真與高雄師範大學資教所研究生黃建晃的研究中,將網路探究教學方法施行於高中數學領域的課程中,同時採用質量並行,質的方面為對兩班實驗組之高、中、低分群各選取一名學生晤談;量的方面為同時對三班進行「數學學期成就前後測」。 研究結果為針對整體學生而言,無論課前課後,採取網路教學搭配傳統教學之學習成效,均優於只採取傳統教學模式,尤其針對高中一年級高分群與中分群學生之數學學習成就是較有幫助的,咎其原因,根據學生晤談資料顯示,高分群學生能夠具有較佳之學習成效,乃因其回家後得以重複播放、學習,進而強化其學習效果;低分群學生則因為學習態度較為被動,即使教學模式改變,仍無法建構自己的學習興趣與概念,甚而被網路所誘惑。 亦即對低分組的學生而言,學習成效低落的因素在於缺乏對該科目之興趣,故難以配合網路探究學習之任務發展,而無法展現出網路探究之成效。
二、 英文領域
编辑(一) 文章:《WebQuest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問題解決、英語學習成就及學習動機之影響》 成功大學李杏芳的研究中,針對就讀於一所資訊教育種子學校的三個班級96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實施為期21週的WebQuest教學;欲探討WebQuest教學策略對於國小學生在問題解決、英語學習成就及學習動機之影響,並調查學生及教師對於WebQuest之觀點。 其研究結果發現:資訊科技、合作學習、時間管理和提供資源或不提供資源都會是影響WebQuest的成效。而WebQuest有助於學生在網路搜尋技巧、學習內容、英語學習、電腦技能及上台報告技巧的發展。
三、 自然領域
编辑(一) 文章:《施行WebQuest教學模式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科學學習成效之影響》 在2009年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中,陳明慧幾位老師做了這份研究,在七年級學生身上,施行自然領域的網路探究教學,企圖了解網路探究在七年級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學習成效如何?且與傳統資訊融入教學學習成效做比較。對照組的學生則以一般較傳統的資訊融入上課方式,包含利用教學錄影帶、課堂教師以PowerPoint講解課程,學生回家簡報的製作,然後學生上台進行全班的報告。實驗組與對照組全班皆採異質小組分組,且其常規以及小組競賽各方面的規定皆相同。
結論:學生對於在自然課使用電腦搜尋資料完成任務,均呈現正向回應,並且認為收穫很多,也讓學生對學習自然更有興趣。而且,這些任務類型很多都是小組任務。即使是個人任務,也需要與小組進行互動。且個人得分會併入小組競賽,所以,每位學生都在時間內就將任務完成,並且呈現出作品。此與在課室中繳交作業的鬆散情形大為不同。因此,使學生在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習慣的向度上有所成長。
學生普遍認為網路資料搜尋能力有增加,也認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增加。經由WebQuest教學後,他們更會搜尋資料,與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同時也改變了他們的學習習慣。 (二) 文章:《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系統之研究》 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蕭顯勝等老師,以小學六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讓學習者在課堂上進行網路探究學習,並利用本系統記錄課堂學習歷程。屬於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學,以環保肥皂課程教材進行為期五週之網路探究學習教學實驗。 本研究以高自律程度與低自律程度在一般的網路探究學習為主,探究任務的成績呈現顯著差異,顯示低自律程度學習者進行網路探究學習時不易完成任務的要求,透過本研究之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確實能輔助低自律程度學習者完成探究任務,使其探究任務的成績與高自律程度學習者間無顯著差異。但對於網路探究在自然領域上學習成效如何,並未特別嚴明。
(三) 文章:《美國網路探究課程對台灣學生學習科學之成效》 張欣怡老師於2009年中華民國第25 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此篇研究,其研究分別實行網路探究於國中「氫燃料汽車」課程與國小「溫度與熱」課程,及探討網路探究對於台灣學生自然領域之學習成效。 結果在這九個實驗班級中,接近八成(78%)使用TELS 課程明顯增進學生的測驗成績;而如前述,本研究之測驗係測量學生的課程目標概念與科學探究如實驗設計與解釋能力。因此,使用TELS 課程對七個班級的學生平均而言可以促進其科學概念的理解與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即在自然領域中,網路探究的教學法,對於學生之科學概念與探究能力的發展有顯著助益。
四、 社會領域
编辑(一) 文章:《WebQuest學習活動對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 屏東教育大學張安臨在此研究中,以在屏東的兩班小六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一班採傳統式教學法,另一班則利用作者自行設計之WebQuest教材實施學習活動,以此比對兩組同學,在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上的差異,並訪談學生對於WebQuest學習活動實際想法。 唯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在學業成就與學業態度上皆無明顯差異。 實驗組學生在使用網路探究學習後,大部分同學表示較喜歡傳統教學,認為傳統教學方式學習成效比WebQuest教學方式好。研究發現雖然班級學生資訊能力均能應付WebQuest教學法,且合作學習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是有幫助的,同學們也樂意用小組合作學習,但學生仍希望用傳統教學方式上課。
五、 電腦資訊科技學習
编辑(一) 文章:《探究式網路學習對中學生學習之影響》 在民國九十四年期刊東海科學第七卷中,李宜靜等老師,在計算機概論的課程中,將網路探究施行於高中二年級的學生, 該研究顯示:探究式網路學習可以使得學生對計算機概論課程產生較多興趣,同時學生也對課程的重要性與效用持較肯定的態度。探究方式對學習任務價值的影響達到顯著水準。
(二) 文章:《影響網路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學為例》 台南科技大學資管系講師陳玉婷的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學修習「電腦與資訊應用」課程的部份大一新生為樣本,施行網路探就的學習,將學習型態、學習動機、電腦先備素養等定義為自變項,學習成效為其依變項,再根據文獻分析、統計檢定、問卷調查等方法進行其間之相關性分析。 研究結果指出:學習型態、學習動機、電腦先備素養與學習成效的相關分析:三者自變項中彼此具有正相關。電腦先備素養的高低程度不同在學習成效上是具有顯著的差異,電腦先備素養程度較高者比程度較低者具較好的表現。學習型態、學習動機與電腦先備素養對於學習成效的影響力:参者變項當中,以「學習動機」對於學習成效最具影響力。 故,根據此研究結果,作者更進一步提出下列建議:(1) 教師在規畫教學時,能夠明確而有意義的闡述目標,讓學生能夠自發產生學習興趣。因為再好的學習方法皆應配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發會最大的成效(2) 設計積極的合作學習環境,並對於學習結果給予建議或改善等具體回饋。(3) 建構一套學習輔導系統,更深入了解學生個人學習特質與背景,以提升其學習成效。
六、 藝術與人文
编辑(一) 文章:《應用web quest在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之研究─以歌仔戲欣賞教學為例》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研究生吳品萱同學,在其學位論文中,分別針對十個九年級班級學生,實行六週的網路探究課程,研究結果後,修正課程內容再對一個八年級學生,實行七週九節課程做出的研究。 發現:在學習動機方面,大多數學生對於WebQuest的學習方是有正向的看法,覺得此種學習方法創新有趣,且具有挑戰性,完成任務後能帶給他們成就感,故認為此種學習方式有句體的努力目標與方向,覺得很歡,而對學生學習動機之提升有顯著之幫助。 且研究也顯示,學生對於在自己動手所查詢的資料與小組合作中的學習內容,印象較深刻、不易忘記,另外WebQuest的學習方式也能有效提升學生原本認知程度較差、或較抽象之概念的學習成效;但對於學生原本認知度高,或具體的學習項目,學習成效並無明顯提升。 多數學生皆能認真的參與WebQuest任務式的合作學習,結束後也表現出高度願意再嘗試的意願,但也有少部分學生認為此種學習方是很麻煩,不願再使用。 課堂討論時間不足是學生在學習歷程中,遭遇到最大的困難,因為施行於九年級的課程中,該階段之學生課業壓力繁重,課餘時間有限,對於小組合作之協調有一定的困難度。
七、 小結
编辑目前在各領域皆有使用WebQuest網路探究教學策略之研究,尤其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和電腦資訊科技學習方面的研究最為豐富,在各領域共同的研究結果指出,學習動機仍是影響WebQuest教學策略之學習成效的最大因素,在數學領域、英文領域中,當學生對於科目興致缺缺,則設計完善的WebQuest任務也無法發揮其功效,在社會領域方面,可能研究對象為國小學生,年齡尚幼,缺乏對資訊、知識理解、綜合、判斷組織的高層次能力,故成效亦不佳,多數學生表示較喜歡傳統教學法。 在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研究,可發現學生的課業壓力也是影響WebQuest施行成效的關鍵,當學生課業繁忙,缺乏課餘時間討論、收集資料時,對於非考試科目之藝能科的學習興趣降低,WebQuest任務型的學習方式就是一種擾民的學習。但在八年級的學生眼中,用此種活潑、創新、生動的學習方式,可以帶給他們成就感、提升他們學習的意願,且對於原本認知程度較差的學生有提升學習成效的效果。對於抽效概念的學習也很有幫助。 故在實行WebQuest網路探究教學策略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年紀、認知思考能力、時間,並盡可能提升學生對於該科目領域學習之動機,才能發會較優的學習成效。
貳、依階段之別視網路探究的學習成效
编辑一、國小
编辑(一)成大:蘇美菁 〈WebQuest教學策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高層是思考與學習動機之影響〉 1.研究對象與方法 作者以台南市東光國小六年級三個班級(兩班音樂班、一般普通班)進行實驗操弄,資料蒐集採量化與質化方式進行,將教學策略分成三項,分別為:傳統教學、WebQuest-未提供資源、WebQuest-有提供資源。 2.研究目標 測驗這些接受不同教學策略的學生,在「高層次思考」上(包括:批判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差異,以及「學習動機」上的差異。 3.實驗結果 (1)電腦背景狀況與網路技能結果 三組學生接觸電腦時間並無明顯差異,家中有電腦的比例、可上網的比例分佈、學生平均一週上網時數都很接近,亦無差異。而各組同學的電腦基本技能與網路能力亦無差異。 (2)高層次思考能力結果 在批判思考能力方面,三組間無顯著差異;另外在問題解決能力,WebQuest-有提供資源組之學生能力最高,次之為傳統教學組,最後則為WebQuest-未提供資源組學生。 (3)學習動機結果 三組學習動機並無顯著差異。 (4)訪談結果
(二)屏教大:張安臨 〈WebQuest學習活動對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 1.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屏東的兩班小六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一班採傳統式教學法,另一班則利用作者自行設計之WebQuest教材實施學習活動。 2.研究目的 以此比對兩組同學,在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上的差異,並訪談學生對於WebQuest學習活動實際想法。 3.研究結果 兩組學生在學業成就與學業態度上皆無明顯差異。 訪談實驗組學生表示: 1. 較喜歡傳統教學 2. 認為傳統教學方式學習成效比WebQuest教學方式好 3. 學生資訊能力均能應付WebQuest教學法 4. 合作學習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是友邦 住的 5. 大部分學生喜歡小組合作學習 6. 學生希望用傳統教學方式上課
二、國中
编辑屏教大:陳明慧 楊子瑩 林凱胤 王國華 〈施行WebQuest教學模式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科學學習成效之影響〉
1.研究對象 七年級 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演化、生物與環境以及生物多樣性) 2.研究方法 對照組的學生則以一般較傳統的資訊融入上課方式,包含利用教學錄影帶、課堂教師以PowerPoint講解課程,學生回家簡報的製作,然後學生上台進行全班的報告。 實驗組與對照組全班皆採異質小組分組,且其常規以及小組競賽各方面的規定皆相同。 3.研究目標 (1)以WebQuest教學進行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對七年級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學習成效如何?並與傳統資訊融入教學學習成效做比較。 (2)以WebQuest教學進行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對七年級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學習環境的態度包含電腦焦慮、學習動機、電腦喜好、學習習慣影響為何?並與傳統資訊融 入教學做比較。 4.研究結果 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之間成就測驗並無顯著差異。亦即表示施行WebQuest教學,均可讓各種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有所收穫,並無偏好任何一種學習風格的學生。由此可知WebQuest是一種可以廣為使用的教學模式,適用於所有的學生。 在第一單元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經過教學後,調整過的成就測驗後測成績為調適者>發散者>收斂者>同化者。在第二單元以及第三單元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經過教學後,調整過的紙筆成就測驗後測成績為發散者>收斂者>調適者>同化者。
三、高中
编辑(一)高師大:黃建晃 〈網路教學輔助教室學習實施模式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高一數學為例〉 1.研究對象 以某入學分數在高雄市各公立學校中屬於中等程度之高中一年級學生作為研究樣本,隨機取樣二個班,使之成為實驗組,再選取另一班為對照組。 2.研究方法 以準實驗研究法為主,但同時採用質量並行,質的方面為對兩班實驗組之高、中、低分群各選取一名學生晤談;量的方面為同時對三班進行「數學學期成就前後測」。 3.研究目標 (1)探究「網路教學(E-learning)」的相關理論與研究。 (2)探究學生於課前預習時使用「網路教學」配合「傳統教學」與學生只接受「傳統教學」在高中數學學習成就上的差異。 (3)探究學生於課後複習時使用「網路教學」配合「傳統教學」與學生只接受「傳統教學」在高中數學學習成就上的差異。 (4)探究學生於課前預習時使用「網路教學」配合「傳統教學」與學生於課後複習時使用「網路教學」配合「傳統教學」在高中數學學習成就上的差異。 (5)探究學生於課前預習時使用「網路教學」與課後複習時使用「網路教學」的接受度與相關建議。 4.研究結果 (1) 接受課前預習使用「網路教學」配合「傳統教學」的學生之數學學習成就表現優於只接受「傳統教學」的學生,且已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2) 接受課前預習使用「網路教學」配合「傳統教學」的學生之數學學習成就表現優於只接受「傳統教學」的學生,且已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3) 接受課後複習使用「網路教學」配合「傳統教學」的學生之數學學習成就表現優於只接受「傳統教學」的學生,且已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4) 接受課前預習使用「網路教學」配合「傳統講述教學」的學生之數學學習成就表現優於只接受「傳統講述教學」的學生,且已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5) 接受課後複習使用「網路教學」配合「傳統講述教學」的學生之數學學習成就表現優於只接受「傳統講述教學」的學生,且已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二)東海科學第七卷:李宜靜、朱延平、楊朝成 〈探究式網路學習對中學生學習之影響〉 1.研究對象 以高中二年級兩班學生共九十四人為樣本。在計算機概論課程上,以電腦新知為主軸進行主題探究活動。 2.研究方法 假設一:使用探究式網路學習較使用一般探究學習的學生有顯著較佳的自我效能。 假設二:使用探究式網路學習較使用一般探究學習的學生有顯著較佳的學習任務價值。 假設三:主動實驗者較被動觀察者有顯著較佳的自我效能。 假設四:主動實驗者較被動觀察者有顯著較佳的學習任務價值。 假設五:使用探究式網路學習時,主動實驗者較被動觀察者有顯著較佳的自我效能。 假設六:使用探究式網路學習時,主動實驗者較被動觀察者有顯著較佳的學習任務價值。 3.研究結果 實驗結果顯示:採用探究式網路學習的學生之自我效能及學習任務價值,皆顯著優於使用一般探究學習者;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之自我效能及學習任務價值無顯著差異;而探究方式與學習風格之間也無顯著的交互作用;使用探究式網路學習時,主動觀察者較被動觀察者有顯著較佳的學習任務價值。
四、大學
编辑台南科大:陳玉婷 〈影響網路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學為例〉 1.研究對象 南部某科技大學修習「電腦與資訊應用」課程的部份大一新生為樣本。 2.研究方法 將學習型態、學習動機、電腦先備素養等定義為自變項,學習成效為其依變項,再根據文獻分析、統計檢定、問卷調查等方法進行其間之相關性分析。 3.研究目標 (1)瞭解學習型態、學習動機、電腦先備素養與學習成效是否有關連? (2)探討不同的學習型態、學習動機強弱與電腦先備素養程度的高低,在學習成效上是否有顯著的差異表現? (3)探討學習型態、學習動機與電腦先備素養對於學習成效是否有顯著的影響力? 4.研究結果 (1)學習型態、學習動機、電腦先備素養與學習成效的相關分析:三者自變項中彼此具有正相關。 (2)不同的學習型態、學習動機強弱與電腦先備素養程度的高低與學習成效的關係。
a.學習型態與學習成效:不同學習型態者在學習成效上具顯著差異,主動參與者學習成效較好。 b.學習動機強弱與學習成效:學習動機愈強者在學習成效表現也愈好。 c.電腦先備素養程度與學習成效:電腦先備素養的高低程度不同在學習成效上是具有顯著的差異,電腦先備素養程度較高者比程度較低者具較好的表現。
(3)學習型態、學習動機與電腦先備素養對於學習成效的影響力:参者變項當中,以「學習動機」對於學習成效最具影響力。
五、成人
编辑彰師大:楊子瑩、王國華、余安順 〈科學教師試行資訊融入探究教學與學生成效之研究〉 1. 研究對象 共有四位教師參與研究,分別為錢老師、任老師、賈老師、溫老師。 2. 研究方法 質:課程觀察、錄影、晤談、心得及學生學習單。 量:學生學習前後測成績。 3. 研究目標 主要探討四位任教「國中自然與科技課程」的個案教師,修習暑期「資訊融入探究教學」專業成長課程後,回到任教學校,實施教學情形與學生學習成效。 4. 研究結果 (1)、科技的支援與合作討論增進學習的自主性與正向態度。 (2)、學生學習成就前後測的改變。
参、不同學習風格利用網路探究學習之成效
编辑一、學習風格
编辑學習風格是指學生從事學習活動時,經由知覺、記憶、思惟等心理歷程,在外顯行為上表現出帶有認知、情意、生理性質的習慣性特徵 Kolb將四個學習階段分兩相互垂直的構面,一是學習者在接收新資訊時的偏好(Perception),包含具體經驗與抽象概念。具體經驗著重的是具體、有形的經驗;抽象概念著重的則是概念的解釋與符號的呈現。另一個垂直的構面則是指學習者如何處理新知識的方式(Processing),包含主動實驗和省思觀察。主動實驗的是對外在環境的操控,由實作的經驗來學習(learning by doing);省思觀察則著重個人內在的反應,以看及聽來學習(learning by watching and listening)。 如此可區分四種學習風格:發散者(Diverger)、調適型(Accommodator)、收斂者(Converger)、及同化者(Assimilator)(Smith & Kolb, 1985)。
1.發散者(Diverger)是喜好省思觀察與具體經驗。以圖像或整體觀點來幫助學習,不喜歡同儕互動學習。 2.調適型(Accommodator)是喜好主動實驗與具體經驗。擅長於動手做事情、實現計畫、參與新事物。在理論與情境不相符的情況下,會放棄理論,相信直覺。需要同儕的互動學習。 3.收斂者(Converger)是喜好主動實驗與抽象思考。是實用主義者,善於找到理論的實際應用方式與難題解決方式,以親自實驗的方法獲得知識。且擅長於解決問題、做決策和將想法實際應用。 4.同化者(Assimilator)是喜好省思觀察與抽象概念,是思考者,善於歸納推理及建立理論架構的能力。能同化完全不同的發現,而提出一完整的解釋。
二、實施WebQuest的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探討其學習成效
编辑(一) 文章:《施行WebQuest教學模式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科學學習成效之影響》 在2009年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第三十二期中,陳明慧等教師研究以WebQuest教學進行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對七年級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學習成效如何,並與傳統資訊融入教學學習成效做比較。 其文獻探討中,羅列諸多相關研究,包括施賀建(2003)研究結果指出,學習風格對學習成效均達到顯著影響,且學習風格與學習方式存在交互效果;林鈺婷(2003)網路輔助教學應用於國小自然學習領域之研究研究中發現,不同學習風格之學生,其自然科學習態度在不同教學方法中沒有顯著差異,而不同學習風格之學生,其自然科學習態度在接受網路輔助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法間有顯著差異。其中以收斂者以及調適者表現較佳,而且以收斂者表現大於調適者。龔僑立(2007)合作學習、電腦概念構圖與學習風格對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童學習成就均無顯著差異。有就是對於WebQuest實行在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身上的成效,正反兩極的研究結果皆有。 而在此篇研究中,與施建賀(2003)、林玉婷(2003)研究結果相似,即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之間成就測驗均呈現正向回應,但並無顯著差異。亦即表示施行WebQuest教學,均可讓各種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有所收穫,並無偏好任何一種學習風格的學生。由此可知WebQuest是一種可以廣為使用的教學模式,適用於所有的學生。 最初,在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經過教學後,調整過的成就測驗後測成績為調適者>發散者>收斂者>同化者。學習歷程中後段,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經過教學後,調整過的紙筆成就測驗後測成績為發散者>收斂者>調適者>同化者。 在最初的學習歷程對所有學習者都是一種新的改變,不論學習風格的特性而言,調適者較屬於隨遇而安型的學習者,而且調適者較喜愛同儕式的學習 其後的教學更開放,在習慣此種教學模式後,對學習風格為發散者的學生而言比較游刃有餘,是一個腦力激盪的機會。而加入設計實驗的動手實驗部分,對偏好主動實驗的收斂者和調適者而言表現也會提升。在紙筆測驗上,整體表現以同化者的表現較不凸顯。 學習風格為同化者學生使用WebQuest教學於動手實驗之開放教學,優於一般使用錄影帶以及PowerPoint教學。
結論
编辑資訊流通、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新興教學方式對於未來教育現場以是不容小覷之趨勢,但於教育實務現場,網路探究之運用與傳統教學之抗衡一直是教學者與學習者所必須共同面對之問題,也是未來欲投入教學工作者必須做的準備。 故本組選擇「網路探究在學習成效的研究分析」為主題,蒐集網路探究在學習成效之分析相關論文文獻,希望藉由文獻資料之分析整理,觀察並同時思考網路融入教學對於學習者在學習成效是否具有正面幫助,與其可能產生之影響為何? 我們總共蒐集10篇文獻,並將文獻內容分為學習領域、學習者階段、學習風格等三大層面做一分析比較,探討網路探究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習者、不同學習領域的學習者、與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之學習成效始否有所差異。
(一)學習領域
编辑本組之論文研究學習者階段橫跨國小、國中、高中與大學,因此,我們便以各領域為應變項,探究學習者在不同學習階段是否會有學習成效之差異,進而得知運用網路探究學習,對於該領域之學習成效之可能結果。 1.自然與生活科技 (1) 「施行WebQuest教學模式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科學學習成效之影響」以七年級為研究對象,而其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於WebQuest融入教學呈現正向回應。 (2)「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系統之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小學六年級學生,其研究結果顯示透過網路探究學習,學習者之成績達顯著差異。 (3)「美國網路探究課程對台灣學生學習科學之成效」分別以國小和國中之課程進行研究,顯示了網路探究課程對於多數學生之科學概念有助益。 (4)「科學教師試行資訊融入探究教學與學生成效之研究」亦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網路探究教學能夠增進學生學習態度與成績表現。 2. 電腦與資訊領域 (1) 「影響網路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學為例」以大一新生為研究對象,得到學習型態、學習動機、電腦先備素養與學習成效之相互關聯性。 (2) 「探究式網路學習對中學生學習之影響」以高中二年級為樣本,獲得探究式網路學習能夠引發學生興趣,增近期自我效能,與能夠適應學生知個別差異。 因此,我們可以粗略得知,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以及「電腦與資訊領域」上,網路探究學習對於學習者會帶來學習態度的轉變或者前後測成績的差異,對於學習者之學習成效是具有正面助益的。
(二)學習者階段
编辑同樣的,本組網羅英語、社會、自然與科技等多元領域,欲探究在某一領域中,學習者學習階段的不同對於其學習成效是否會具有影響,以下,便做進一步之歸納。 1. 國小階段 (1) 從「WebQuest學習活動對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之研究結果,我們發現,學生較偏愛傳統教學方式。 (2) 從「WebQuest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問題解決、英語學習成就及學習動機之影響」之研究結果,問題解決與英語學習成就有所提升,但於學習動機方面並無顯著差異。 (3) 從「美國網路探究課程對台灣學生學習科學之成效」之研究結果顯示,網路探究課程對於多數學生之科學概念有助益。 (4) 「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系統之研究」之研究結果顯示透過網路探究學習,學習者之成績達顯著差異。 2. 國中階段 (1) 「科學教師試行資訊融入探究教學與學生成效之研究」之研究結果顯示網路探究教學能夠增進學生學習態度與成績表現。 (2) 「美國網路探究課程對台灣學生學習科學之成效」,顯示了網路探究課程對於多數學生之科學概念有助益。 (3) 「施行WebQuest教學模式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科學學習成效之影響」之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於WebQuest融入教學呈現正向回應。 3. 高中階段 (1) 「探究式網路學習對中學生學習之影響」獲得其研究結果為探究式網路學習能夠引發學生興趣,增近期自我效能,與能夠適應學生知個別差異。 (2) 「網路教學輔助教室學習實施模式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高一數學為例」之研究結果顯示「網路教學」配合「傳統教學」之學生學習成就表現會達到統計上之顯著差異。 根據文獻資料,我們僅能就特定領域來做一歸納,如「科學」、「電腦科技」等相關領域,學習之學習成效較不因學習者階段之不同而有所差異,但若於「語文」、「社會」等相關領域,小學階段的學習者也許仍較適應傳統教學模式。 當然,我們僅能就本組所蒐集之文獻做一可能之歸納,較嚴謹的結果還是得經過更大量的資料蒐集與統計分析才得以呈現。
(三)學習者個人特質
编辑1. 「施行WebQuest教學模式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科學學習成效之影響」之研究顯示WebQuest之教學可以適用於個別學生的差異。 2. 「影響網路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學為例」指出學習型態、學習動機與電腦先備素養對於學習成效是有正相關的,尤其以學習動機最具影響力。 3. 「WebQuest教學策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高層是思考與學習動機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電腦背景與網路技能、高層次思考能力、學習動機等三變項無顯著差異,唯在問題解決能力方面採用WebQuest教學策略之學生能力最高。 由以上論文研究統計,我們可以知道,WebQuest教學策略之採用在不同的變項分析當中,分別具有其不同的優點存在。 綜合論述,我們認為,WebQuest之教學策略具有不可否認之教學上之助益,惟教師是否採用,乃端視教學領域、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最重要的學生學習成效之改變等做一全面更加完善之評斷,期能截長補短,萃取WebQuest之以學習者學習角度出發之菁華,設計出兼具實用與學習效益之教學策略,以能達到提促進學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表現之提升學習成效之目標。
參考文獻
编辑1.蘇美菁,〈WebQuest教學策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高層是思考與學習動機之影響〉。
2.張安臨,〈WebQuest學習活動對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
3.陳明慧、楊子瑩、林凱胤、王國華,〈施行WebQuest教學模式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科學學習成效之影響〉。
4.黃建晃,〈網路教學輔助教室學習實施模式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高一數學為例〉。
5.李宜靜、朱延平、楊朝成,〈探究式網路學習對中學生學習之影響〉。
6.陳玉婷,〈影響網路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學為例〉。
7.楊子瑩、王國華、余安順,〈科學教師試行資訊融入探究教學與學生成效之研究〉。
8.蕭顯勝、洪琬諦、蔡忠潔,〈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系統之研究〉。
9.張欣怡,〈美國網路探究課程對台灣學生學習科學之成效〉。
10.吳品萱,〈應用 WebQuest 在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之研究:以歌仔戲欣賞教學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