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编辑

历史条件

编辑
  1. 经济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 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欧洲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 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和批判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4. 主观努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编辑
  1.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批判了种种假社会主义流派。
  2. 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其意义

编辑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二大”起草纲领)

  1. 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2015年共167年)。
  2. 意义: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编辑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背景与概况

编辑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1870年9月巴黎爆发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窃取革命果实。

1871年3月18日起义的原因与成果

编辑
  1. 原因:
    1.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民族矛盾激化;
    2.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窃取革命果实,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3. 反对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队的蒙马特尔高地,诱发了1871年3月18日起义。
  2. 成果:3月26日巴黎公社选举;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巴黎公社

编辑
  1. 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成立年代:1871年或19世纪70年代。
  2. 措施:
    1. 军事建设:公社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国民自卫军;
    2. 政权建设: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最高权力机关;
    3. 民主制度: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监督权和罢免权;
    4. 待遇问题: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3. 结局: 巴黎保卫战也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革命宣告失败。
  4. 失败的原因:
    1. 根本原因:法国工业资本主义呈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
    2. 主观原因(内因):没有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没有前人经验可供借鉴;没有建立工农联盟(“四没”)。
    3. 客观原因(外因):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5. 经验教训:
    1. 经验: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树立了斗争榜样(可以回答“意义”类的问题)。
    2. 教训:没有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没有前人经验借鉴。

(如果回答巴黎公社留下什么“启示”,把“没有”改为“要”也就可以了)。 编者话:随着法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法国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要求不断扩大政治权利,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从1831、1834年法国两次里昂工人武装起义就足以说明。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巴黎爆发9月4日革命,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窃取革命果实,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出卖国家利益,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加上反动政府武装偷袭国民自卫队的蒙马特尔高地,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发。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编辑

俄国二月革命

编辑
  1. 时间:1917年3月(俄历2月);
  2. 地点:彼得格勒;
  3. 政党或阶级:布尔什维克党(无产阶级)
  4. 背景:一战使俄国经济濒于崩溃,国家局势动荡,人民群众掀起了反战、反饥饿、反沙皇专制的革命浪潮。
  5. 任务:反帝国主义战争和沙皇专制统治;
  6.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是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仍然是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决定性质);
  7. 结果: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实际上资产阶级窃取革命果实)。

俄国十月革命

编辑
  1. 《四月提纲》
    1. 时间:1917年4月
    2. 演说者:列宁(秘密回国)
    3. 内容: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方向,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 七月事件(时间:1917年7月)

两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政权完全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手中。表明了革命的和平发展已经不可能。

  1.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 起止时间:1917.11.6(俄历10月25日)----11.7(俄历10月26日)
    2. 领导人:列宁(布尔什维克党);
    3. 领导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
    4. 文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临时政府政权转移工兵代表苏维埃。
    5. 经过:“阿芙乐尔”巡洋舰一声炮响,攻打冬宫,拉开了总攻序幕,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2.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二大”召开(1917.11.7)
    1. 文件:

①发表《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②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列宁关注民生问题; 注意国家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

    1. 标志: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 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2. 世界: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