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过程
编辑- 口服注射均易吸收; 食物可影响口服吸收。
- 首关效应明显, 约90%与血浆蛋白结合。
- 具有高亲脂性, 易透过血脑屏障, 脑组织中分布广, 脑内浓度可10倍于血浆浓度。
- 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氯丙嗪后C血相差可达10倍以上, 因此临床用药应个体化。
药理作用及机制
编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编辑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编辑镇吐作用
编辑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编辑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编辑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编辑临床应用
编辑精神分裂症
编辑氯丙嗪能够显著缓解阳性症状,如进攻、亢进、妄想、幻觉等,但对冷漠等阴性症状效果不显著。
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编辑- 小剂量抑制延髓CTZ的D₂受体,可对抗吗啡引起的呕吐;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 用于尿毒症、胃肠炎、放射病、癌症呕吐, 也能对抗洋地黄、吗啡等所致呕吐, 对妊娠呕吐有效。
- 对晕动病无效;可用于顽固性呃逆。
抑制体温调节
编辑- 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失灵, 故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药物本身并无降温作用。
- 人工冬眠:利用物理降温使体温降到正常范围以下, 使机体进入“冬眠状态”,机体基础代谢降低, 对各种病理刺激反应减弱;组织器官对缺氧的耐受力提高, 同时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
- “冬眠合剂”:临床常用氯丙嗪、异丙嗪、杜冷丁用于低温麻醉和治疗严重感染中毒性高热、惊厥、甲状腺危象等。
不良反应
编辑常见不良反应
编辑椎体外系反应
编辑- 长期大量应用时最常见的副作用,表现:
- 帕金森综合征:动作迟缓、肌震颤、肌张力增高、面具脸、流涎。
- 急性肌张力障碍:面、颈、唇、舌肌痉挛 ;一般于用药初期或初次用药时出现。表现:口眼歪斜、斜颈、伸舌语言障碍。
- 静坐不能:烦躁、徘徊,苯海索可缓解之。
- 迟发性运动障碍:长期大量用药所致,表现为舞蹈样徐动症、口-舌-颊三联征等,停药后可长期存在。
精神异常
编辑惊厥与癫痫
编辑过敏反应
编辑常见皮疹、光敏性皮炎;少数出现肝细胞内微胆管阻塞性黄疸或急性粒细胞缺乏。
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反应
编辑急性中毒
编辑- 一次吞服超大剂量(1-2g)后发生急性中毒。
- 表现:
- 昏睡、血压降低至休克水平。
- 心动过速。
- 心电图异常:P-R间期或Q-T间期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