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分泌和排泄作用
< 皮肤性病学
在正常的室温下,只有少数小汗腺处于分泌活动状态,因无出汗的感觉而称为不显性出汗。当环境温度高于30℃或剧烈运动时,活动性小汗腺增多,排汗明显且有出汗的感觉,称为显性出汗。汗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其中水分占99%~99.5%,固体成分中大部分为氯化钠,少量的氯化钾、乳酸和尿素氮等。汗液排出后与皮脂混合,形成弱酸性乳状脂膜,一方面可润泽皮肤,另一方面可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小汗腺的分泌排泄活动主要受内外温度的影响,也受神经支配。人体通过排汗可散热降温,以维持正常的体温。大脑皮质活动,如恐惧、兴奋等可使掌跖、面部及躯干等处出汗增多,称为精神性排汗。吃辛辣性食物可使口周、鼻、面、颈及背部皮肤出汗,称味觉性出汗。顶泌汗腺的分泌不受神经支配。分泌物的主要成分除水分外,还有脂肪酸、中性脂肪、胆固醇和类脂质等。其分泌的意义在人类尚不清楚,但在许多动物中有性吸引及标记其活动范围的作用。皮脂腺的分泌受神经支配。其发育和分泌直接受内分泌系统的调控,雄激素和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促使皮脂腺增生肥大,分泌活动增加。而大量雌激素则可抑制皮脂腺的分泌活动。皮脂腺分泌和排泄的产物称皮脂,是多种脂类的混合物。主要包括三酰甘油、蜡酯、角鲨烯和胆固醇脂等。皮脂具有润肤润发、防止皮肤干裂的作用。同时皮脂在皮肤表面与汗液混合后可形成乳状脂膜,能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起到保护作用。乳化脂膜覆盖于皮肤表面,对皮脂腺的分泌排泄产生一种对抗的压力,能减缓皮脂腺的分泌和排泄。因此当头部皮脂排泄较旺盛时,越用热水、肥皂等过多洗头,这种压力就会减轻,皮脂的分泌排泄就越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