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 细胞、组织的适应 - 细胞可逆性损伤 - 细胞死亡 - 细胞老化
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称为损伤(injury)。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编辑

凡能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大致也是引起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可分为生物性、理化性和营养性等外界致病因素,免疫、神经内分泌、遗传变异、先天性及年龄性别等机体内部因素,以及社会、心理、精神、行为和医源性等社会心理因素等若干大类。

缺氧

编辑

缺血、缺氧是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心肺功能衰竭使动脉血氧合不足,或贫血和一氧化碳中毒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或血管阻塞使血液供应量下降,均可导致细胞和组织内氧气及营养供给减少,引起细胞和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

生物性因素

编辑

生物性因素是细胞损伤的最常见原因,包括各种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和蠕虫等。病原生物侵入机体生长繁殖,造成机械性损伤,诱发变态反应,释放内、外毒 素或分泌某些酶,都可能损害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物理性因素

编辑

当环境中各种物理性因素超过机体生理耐受时,便可致细胞损伤。例如高温、高辐射可导致中暑、烫伤或辐射损伤,寒冷导致冻伤,强大电流冲击造成电击伤,机械力破坏可引起创伤、骨折等。

化学性因素

编辑

化学性因素包括外源性物质,如强酸、强碱、铅、汞等无机毒物,有机磷、氰化物等有机毒物,蛇毒、蕈毒等生物毒素;内源性物质,如细胞坏死的分解产物,尿素、自由基等某些代谢产物等,都可以引起细胞的损伤性变化。药物、卫生制剂等既可治疗和预防某些细胞损伤,也可对细胞产生毒副作用。

营养失衡

编辑

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过多,都可致机体产生相应病变。如维生素D、蛋白质和碘的缺乏,分别导致佝偻病、营养不良和地方性甲状腺肿;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引起红细胞和脑细胞发育障碍;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则是肥胖、肝脂肪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

神经内分泌因素

编辑

原发性高血压和溃疡病的发生与迷走神经长期过度兴奋有关;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细胞和组织对感染、中毒的敏感性增加;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使全身尤其是皮下组织易伴发细菌感染。

免疫因素

编辑

机体组织细胞对某些抗原刺激反应过度时,可引起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如支气智哮喘和过敏性休克;自身抗原可引起组织损伤,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可引起淋巴细胞破坏和免疫功能受损。

遗传性缺陷

编辑

遗传在损伤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直接引起子代遗传病,如先天愚型、血友病、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等;
  • 遗传物质缺陷,使子代产生容易诱发某些疾病的倾向(遗传易感性)。

社会心理因素

编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甚至某些肿瘤,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称为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对医务工作者来说,还要防止因卫生服务不当引起的医源性伤害,如医院获得性感染、药源性损伤等。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机制

编辑

细胞膜的损伤

编辑

线粒体的损伤

编辑

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

编辑

胞质内游离钙的损伤

编辑

缺血缺氧的损伤

编辑

化学性损伤

编辑

遗传变异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