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明末清初的中国

明朝中后期,皇帝大多不理朝政,贪图享乐,导致社会混乱,民不聊生。明朝后期,北方的女真族快速崛起,并多次击败明军,明朝岌岌可危。同时,明朝内部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后,扫平了各地起义军势力和明朝残余势力,统一了全国。清朝皇帝仿照汉族政治制度,尊崇儒术,发展民族关系,加强中央集权,成为了国力强盛的王朝。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学艺术也有发展。

明朝的衰落

编辑

明朝中后期,皇帝大多疏于朝政,沉迷享乐,致使帝国实际掌权者沦为内阁与宦官。这些皇帝在位期间,党争不断,战争等灾祸频繁,偶有宦官专权,致使朝政十分腐败,朝廷逐渐成为极少数地主的代言人,致使民心逐渐丧失。这种情况是明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明武宗朱厚照于1505年即位。在位期间,他不理朝政,多次在宫中享乐,并四处游玩,宠信宦官刘瑾等“八虎”。后刘瑾被处死,武宗又开始宠信武士江彬等人。明武宗在游玩期间还公开抢掠民女。

明世宗朱厚熜于1521年即位。其在位前期,推行改革,但后期迷信方士,沉迷道教,希望寻得“长生不老”之术,大兴土木修建斋醮,无心管理朝政。这使得权臣严嵩得以把持朝政,排除异己,窃权罔利。

明神宗朱翊钧于1572年即位。他即位时仅十岁,大小事务俱由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管理。他实行变法,史称“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死后,神宗开始亲自管理朝政。在其统治的48年间,有二十年不上朝,致使不少行政机构瘫痪。

明熹宗朱由校于1620年即位。由于父亲明光宗仅即位29天便去世了,他没有被正式立为太子,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他整日像木匠一样做木工,将朝政全部给太监魏忠贤管理。魏忠贤以自己的权力胡作非为,权倾朝野,时人成为“九千岁”。

 
明熹宗朱由校


以上这些皇帝没有作为,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肆意侵占民田,大批百姓流离失所。这让明朝国力逐渐衰弱,将明朝推向了灭亡的边缘。

女真族的崛起

编辑

努尔哈赤起兵

编辑
 
努尔哈赤

元、明时期,女真族是东北渔猎民族的统称,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一说四大部),每个大部又由许多部落组成。明初时,明成祖朱棣在当地设立了海西三卫,对女真族实行羁縻统治。

努尔哈赤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的赫图阿拉城。他出生时,建州左卫已四分五裂,互不统属。19岁时,努尔哈赤与同母异父的弟弟舒尔哈齐等人以挖人参、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捡木耳等方式为生。他还与汉人、蒙古人通商。在此过程中他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

1583年,明朝大将李成梁攻打多次作乱的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到阿台的据点古勒寨劝降。可明军和同样参与这场战役的图伦城主尼堪外兰诱降守门士兵使守门士兵打开城门后开始屠城,觉昌安和塔克世被明军错杀。努尔哈赤得知后很愤怒,但他深知自己的实力无法与明对抗,于是将怒气泄在尼堪外兰身上。1583年,他以盔甲十三副,群众数十人起兵,进攻尼堪外兰的据点图伦城,史称“十三副盔甲起兵”。

统一女真、建立后金

编辑

“十三部盔甲起兵”标志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开始。通过武力进攻、部落自愿归附等方式,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在统一建州女真的过程中,1587年,努尔哈赤建造了佛阿拉城(在今辽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并制定国政、法令,自称为“女直(女真)国聪睿贝勒”。

海西女真是女真的一个大部。他们不希望看到努尔哈赤发展壮大,于是于1593年发动了富尔佳齐之役,结果兵败。同年,为遏制建州的扩张,海西女真的四个部落联合蒙古的几个部,共9部3万军队攻打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诱敌深入,使敌军到达古勒山下,后用滚木擂石让主帅布寨跌下马来,然后将其杀死。联军军心大溃,落荒而逃,努尔哈赤乘胜追击,大破敌军。联军在此次战役中损失4000余人,改变了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的力量对比。这场战役史称“古勒山之战”。后来,努尔哈赤先后征服了海西女真的四个部落,吞并了海西女真。

 
“太祖大败九部兵”图,反映了努尔哈赤在古勒山之战中大败九部联军的史实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在今辽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称汗,建元“天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诸贝勒大臣上尊号“覆育列国英明皇帝”。

创立满文,建立八旗

编辑

宋朝时,金国完颜阿骨打仿照汉字和契丹文字创造了女真文。但到努尔哈赤时,女真文已几乎绝迹。1599年,努尔哈赤命大臣额尔德尼与噶盖仿制蒙古文字创造女真文字(即老满文)。后来达海改善了满文,使满文更加完善(新满文)。满文的创立对满族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努尔哈赤还在以前的“牛录制度”(女真族早期兵农合一的临时性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创造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将后金统治下的人分成八个旗,这些人在平常的时候生产,战时则成为士兵,实现了“兵民合一”。八旗制度大大提高了后金军队的战斗力,推动了女真族的社会经济发展。

 
清朝时,乾隆帝检阅八旗将士

用兵漠南蒙古

编辑

元朝崩溃后,蒙古人退回了塞北。到努尔哈赤时期,蒙古族已经分成了三个部落:漠西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而当时的漠南蒙古又主要有科尔沁、喀尔喀、察哈尔三部。

古勒山之战后,科尔沁部知道建州女真实力强大,自己无力与其对抗,便开始与建州女真通好。1612年,努尔哈赤向科尔沁部明安贝勒的女儿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求婚,这是女真族(满族)第一次与蒙古族联姻,这次联姻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1624年,科尔沁部与察哈尔部可汗林丹汗失和,当时的科尔沁部首领奥巴便率众投奔后金,与后金结盟。

喀尔喀部原本是居住在漠北的哈拉哈河一带居住的部落。16世纪中叶,原本居住在哈拉哈河东部的其中五个喀尔喀部落向南迁徙,到达了漠南蒙古。历史上称这些部落叫“内喀尔喀”。努尔哈赤采用了分化瓦解、逐部争取、优待来投贵族、部民等方式招抚了部分喀尔喀部部落。但喀尔喀部实力最强的贝勒介赛仍然与清为敌。1619年,在后金攻打铁岭的战役中,介赛率军万人埋伏于铁岭城外配合明朝作战,结果大败,介赛等百余人被生擒,努尔哈赤在喀尔喀部同盟的最后一个障碍被扫除。同年十一月,努尔哈赤与喀尔喀部二十七位贝勒、台吉会盟于冈干色得里黑孤树,双方正式确立同盟关系。两年后,介赛被赎回,后金与介赛结盟。

发动对明战争

编辑

清太祖建立后金后,积攒实力,发动对外战争增强实力,准备攻明。在两年后的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以杀害努尔哈赤父祖、挑拨女真内部矛盾等为由,发兵攻明。后金军很快攻下了抚顺和清河。攻下这两城后,努尔哈赤派使者挑衅明朝:“若以我为非理,可约定战期出边。或十日,或半月,攻战决战。若以我为合理,可纳金帛,以图息事。”明朝选择迎战。

1619年,明朝从全国各地征调来了约9万大军,加上盟友的约2万军队,共约11万军队向后金,希望一举消灭后金。这12万大军被分成四路,分别进军,直捣赫图阿拉。后金军在此次战役中采取了“集中兵力、以攻为守、逐个击破”的战术。明军主力西路军的杜松,不顾风雪,坚持渡河,结果将一半的士兵留在了萨尔浒。清军先偷袭留在萨尔浒的明军,再攻击了渡河了的杜松军,打败了西路军。随后,北、东两军也被打败。南路的李如柏在接到西、北两军相继溃败的消息,急忙撤军,遭到后金军偷袭,损失惨重。这场战争,以明朝的惨败结束。这场战争使明朝损失惨重,再不能发动大规模战争,而后金则加强了对明朝的侵犯,占领了几乎整个辽东。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到辽东的沈阳。

 
萨尔浒之战的一个场景

辽东失陷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经略辽东,拓地四百里,始筑关宁锦防线,修复宁远等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1626年,努尔哈赤决定趁明朝易帅之际攻明,便向山海关攻去。他们决定先攻击明朝的宁远城。驻扎在宁远的兵力不足10000人,明军守将袁崇焕听取部下建议,将从葡萄牙进口的红夷大炮入城安置,并训练炮手,用大炮给后金军造成了极大伤亡,使后金军退到西南侧离城五里的龙宫寺扎营。此次战役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遭受的伤亡最大的一次惨败,提振了明军的士气,拖后了后金进攻山海关的时间。

 
后金占领辽东后的明清局势,山海关以北,锦州以南的明朝控制区域为关宁锦防线

宁远战役几个月后,努尔哈赤病死在了离沈阳四十里的叆鸡堡,享年68岁。

皇太极即位与清朝建立

编辑
 
皇太极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了后金汗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后金的实力,稳定国内局势,加强汗权。在政治上,他改善汉人待遇,改变努尔哈赤时期对汉人的歧视和虐待,重用汉官,并且仿照明朝制度设立政治机构,开科取士。努尔哈赤临死前曾让“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共同管理朝政,但皇太极即位后,除掉了阿敏和莽古尔泰,并逼退代善,独揽大权,强化了汗权。在军事上,皇太极攻打朝鲜和漠南蒙古的察哈尔部,解决攻打明朝的后顾之忧。他绕过关宁防线,多次经蒙古攻打明朝,扩大了自努尔哈赤以来的战果。以上的措施对后来清朝的政治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636年,皇太极改元“大清”,改元崇德,定都盛京(沈阳),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洲”,皇太极就是清太宗。皇太极攻下朝鲜后,开始专心进攻明朝。

明末农民起义

编辑

明末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国家财政危机加重,阶级矛盾加深。当时,西北地区遭受了旱灾,民不聊生,官府却仍然要求百姓交税。老百姓忍受不了这种残暴的统治,纷纷揭竿而起,西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场起义浪潮中,李自成起义军和张献忠起义军是农民起义的两大主力军。

李自成起义

编辑

李自成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中。小时候他给地主放羊。长大后,他去做了驿卒。1629年,朝廷为缓解财政紧张撤裁驿站,李自成失业。同年,他选择去参军,又因为欠饷问题杀了参军和县令,发动了兵变。

李自成先后投奔了王左挂和张存孟的起义部队,但最后它们的首领分别被招降和被迫投降。无奈之下,李自成离开了陕西,投奔他在陕西的舅父高迎祥的起义部队。此后李自成随高迎祥转战各省,勇猛作战,甚至曾攻破过明中都凤阳。1636年,高迎祥在进攻西安时兵败被杀,其残部投奔李自成,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但好景不长,1637年,李自成被明朝军队击溃,李自成率残部17人躲到了陕西南部商洛山。

1639年,李自成趁明朝将领抗清之际,率千余人从商洛山杀出,来到了河南。此时河南正遭遇饥荒,李自成为笼络人心,收留饥民,并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起义军队伍迅速发展到了几万人。此后,起义军英勇作战,陕西、河南、湖广等地都有他们的足迹。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此后,李自成开始了对北京的进攻。同年农历三月(1644年4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在1644年所控制的疆域

张献忠起义

编辑

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张献忠起义军也是一支重要队伍。1630年,他追随王嘉胤、王自用起事,1631年改投高迎祥。随后他与李自成攻陷凤阳,却与李自成决裂,向长江流域奔去。1637年,张献忠在湖广被击败,其退守湖北房、竹一带。1638年,他被招降。

1639年,张献忠再次起兵。此后,他在今湖北一带活动。1643年,他攻破武昌,自称“大西王”。1644年,他将势力延伸到今重庆、四川一带,并很快攻下了成都。12月,他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都,自称“大西皇帝”。

清军入关

编辑

清军入关

编辑

消灭割据势力与南明

编辑

清初统治者的统治措施

编辑

学习汉人

编辑

巩固民族关系

编辑

加强君主专制

编辑

明末清初时期的经济、科技、文学、艺术

编辑

明末清初的社会经济发展

编辑

农业

编辑

手工业

编辑

商业

编辑

科技的发展

编辑

明末的科技巨著

编辑

清朝的科技发展

编辑

文学艺术

编辑

明清时期的小说

编辑

书法和戏剧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