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

部分三 中國歷史 編輯

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編輯

第1課 鴉片戰爭 編輯

主要內容:

英國打開中國市場,走私鴉片來中國。

林則徐虎門銷煙,英國人意識到鴉片受到了抵制,決定發動侵略戰爭。

中國戰敗,中英兩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1. 林則徐虎門銷煙:

(1)時間:1839年6月。(2)領導人:林則徐(3)地點:廣州虎門海灘

  1. 中英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1)割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2100萬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港口(4)進出口貨物的關稅中國需和英國協定

鴉片戰爭的意義: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其他知識點:

鴉片戰爭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

英國為什麼發動鴉片戰爭。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 編輯

主要內容:

英國借「亞羅號事件」挑起戰爭,中國被迫簽訂《天津條約》。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再次脅迫中國與其簽訂《北京條約》。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 編輯

(1)原因:鴉片戰爭激化統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 (2)爆發標誌——金田起義: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建號大平天國 (3)建立政權組織——1851年,永安建制,分封諸王,大平天國建立政權組織 (4)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軍攻佔南京,改名天京,作為都城 (5)北伐西征:時間1853年,目的是為了推翻清朝統治和鞏固政權 (6)文件:前期《天朝田畝制度》,核心是廢除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 後期《資政新篇》,進步之處是提出發展資本主義的設想 (7)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湘軍占天京,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失敗 (8)性質: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農民戰爭 (9)失敗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沒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領導集團的腐敗不團結;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 (10)意義: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編輯

第4課 洋務運動 編輯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編輯

第6課 戊戌變法 編輯

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 編輯

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編輯

第8課 戊戌變法 編輯

第9課 辛亥革命 編輯

第10課 中華民國的建立 編輯

第11課 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 編輯

第四單元新民主主義的開始 編輯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編輯

第13課 五四運動 編輯

第14課 中國共產黨誕生 編輯

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編輯

第15課 北伐戰爭 編輯

第16課 毛澤東開闢井岡山道路 編輯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編輯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編輯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編輯

第19課 內戰烽火 編輯

第20課 戰略大決戰 編輯

第六單元 經濟和社會生活 編輯

第21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編輯

第22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 編輯

第七單元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編輯

第23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編輯

第24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 編輯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 編輯

附錄 編輯
後記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