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新台海危機」
< 世界歷史
此條目之中立性有爭議。其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2022年6月20日) |
中國軍機繞台編輯
解放軍軍機和軍艦繞台的原因,一方面是向美國與日本顯示大陸逐漸具有反干預能力,使得美日未來要軍事介入台海的難度增加;另一方面則是隨着軍力發展與海洋意識升高,大陸軍隊從陸地走向海洋的必然表現。對台灣而言,中國堅持統一,又未承諾放棄武力手段,因此把自己想像成「唯一的箭靶」,整天拿着放大鏡覺得對方一舉一動都是衝着自己而來,則容易陷入被害妄想的痛苦中,失去對世界格局發展與利害關係正確的理解。文章直言,這是因為兩岸始終互信不足,尤其蔡英文當局上台後,與習近平對峙,更是相互猜疑,增添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
美國對中國統一的干預編輯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連在台灣問題上作出錯誤表態。在今2021年10月,布林肯表示美方會給予台灣「幫助」,以確保其有「自我防衛能力」。更荒謬的是,布林肯居然曾經在公開場合將台灣稱為「國家」。這種做法明顯違背中美之間關於台灣問題的共識和約定,美方也沒有履行其表態和承諾。在G20峰會期間,布林肯曾經明確表示美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顯然美國政客的立場和態度可以隨着實際情況發生改變。除了布林肯之外,美國另一位高官奧斯汀在訪問別國的過程中也作出了類似的表態。綜上所述,美國政府內部顯然不希望台灣問題得到解決,並且會在這個問題上進行干預。
制裁台獨企業編輯
11月5日,大陸正式將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游錫堃、外交部長吳釗燮等列為極少數所謂的「台獨頑固分子」,禁止其本人及家屬進入大陸、港澳等,顯然此舉更多具有的只是象徵意義。但是,新黨該天表示,陸方的縮小打擊面制裁「台獨」金主的方式確實有讓蘇貞昌痛到,呼籲蘇貞昌等民進黨人應放棄「台獨」路線。
台灣民意編輯
據目前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台灣民眾傾向於獨立,而大陸方面的施壓又讓許多台灣民眾懼怕於武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