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输入法/辅助字形

 仓颉字母与键位 仓颉输入法
辅助字形
汉字分割 

光用24个仓颉字母还不足以组合出数万件中文字形,因此又根据这些字母的外形衍生,选取辅助字形作为组合汉字的基本单位。

现今一般将中文输入法的组字基本单位统称字根,因此也有人把仓颉字母称作主根,把辅助字形称作辅根。仓颉字母和辅助字形在取码时通常地位相同,为精简起见,本教科书将直接统称“字根”。

辅助字形列表 编辑

以下列出仓颉输入法所有辅助字形,它们都由所属的仓颉字母(或同一字母麾下的其他辅助字形)在外形衍生变化而来,只要运用视觉联想理解同组字根之间的形状演变关系即可自然记住。

有些辅助字形极为相似,可视为相同形状,不同教材列出的数量略有出入。本教科书尽可能罗列所有细微差异,以便读者掌握每个实际可应用的情况,因而列出的形状较多。然而,列在同一横行的形块,一般可视为相同形状,一并记忆。坊间有不少教材于各横行只列出其中一个形状,算作一字根,以此方式计算,哲理类有27个字根(其中有7主根,20辅根),笔画类有27个(7主根,20辅根),人体类有18个(4主根,14辅根),字型类有29个(6主根,23辅根),共计101个。[1]

辅助字形列表
仓颉字母 按键 辅助字形 字例 说明
A            ”的原形。或轻微改变笔形。
         ”90度躺卧。
B                ”的原形。或轻微改变笔形。
            ”或“ ”的外框。
         ”变矮的形状。
          ”内作累增式衍生,即内有重影。[2]
            斜“ ”形。
          ”的整形。
C           ”的原形。或轻微改变笔形。
         ”下方的两点。
           ”倒转的形状。
          ”的变形。
D             ”的原形。或轻微改变笔形。
          ”的主干。
          ”90度躺卧。
E           ”的原形。或轻微改变笔形。
           ”的左右两边笔画相叠。
         ”偏旁的形状。
           ”字底的形状。
         ”的变形。(五代新增)
F           ”的原形。或轻微改变笔形。
         ”字底的形状。
           ”减一点。或轻微改变笔形。“ ”也是“ ”的上半部。
          ”或“ ”倒转的形状。“ ”也是“ ”的上半部。
           ”的衍生形。
G           ”的原形。或轻微改变笔形。
          ”的变形。
(斜) H           ”的原形。或“竹字头”。
           “斜”形,“ ”的首笔。
         ”的衍生形。
(点) I          ”的原形。
         “点”形,“ ”的最顶一笔。
         ”向下衍生。
         ”向左衍生。
(交) J            ”的原形,横竖相“交”之形。包括书法上为美化而轻微左撇者。
         ”的左右两端向下垂,中间向上缩。
(叉) K            ”的原形。或轻微改变笔形。
         ”的左上角。
         撇捺交“叉”之形,“ ”改变角度。
         ”的变形衍生。
(纵) L          ”的原形。
         “纵”形,“ ”的中间。包括书法上为美化而轻微左撇者。
           ”的变形,上下皆竖。或轻微改变笔形。
         ”的变形,上下皆竖。
(横) M          ”的原形,“横”形。
          ”的整形。
         ”左端向下衍生。
         ”的变形。
          ”累增式向下衍生,有如下方连着了重影。
(钩) N          ”的原形。
        竖“钩”形,“ ”的末尾。
           横“钩”形,“ ”90度躺卧,“ ”的首笔。或轻微改变笔形。
          ”向左衍生。
            ”向下衍生。
O              ”的原形。或轻微改变笔形。
         ”的末笔变形。
          ”偏旁的形状。或首笔略为整形。
          ”的右边。或轻微改变笔形。
            ”的末笔。包括书法上让右缩点者。
P          ”的原形。
         ”偏旁的形状。
          ”字底的形状。
             取“ ”的中央形。或轻微改变笔形。
           ”的变形。
          ”的变形。
           ”中央的倒转。
Q          ”的原形。
         ”偏旁的形状。
            ”的主干。
          ”的变形。或轻微改变笔形。
          ”的变形。或轻微改变笔形。
R          ”的原形。内部不含其他笔画。
(侧) S           ”的原形。
        “侧”形,“ ”的上半部。
           ”的末尾缩短。或轻微改变笔形。
          “侧”形,“ ”的反转。
          ”的半累增式衍生形,有如在形块当中叠着半个重影。
         ”的竖笔上下延伸。(五代新增)
廿(并) T          ”的原形。
          ”的末笔伸长。或轻微改变笔形。
              “并”形,两侧对称,“ ”的主干。
          ”的变形。
          ”的主干。
          ”的变形。
(仰) U          ”的原形。
        “仰”形,“ ”的主要部份。
          ”的末尾缩短。包括书法上让右屈钩者。
          ”的竖笔伸长。
(纽) V           ”的原形。或轻微改变笔形。
          “纽”形,“ ”的主干。或轻微改变笔形。
          ”改变角度。
          ”改变角度。
        把“ ”打斜。
         ”向右衍生。
(方) W          ”的原形。
         “方”形,“ ”的外框。内部含有其他笔画。
         ”的变形。
Y           ”的原形。或轻微改变笔形。
            ”或“ ”90度躺卧。或轻微改变笔形。
        把“ ”的横缩成点。
           ”向下衍生。

※注意:上表有些辅助字形有版本差异,例如“ ”、“ ”,只适用于五代仓颉,其他版本则不支援,必须改用其他仓颉字母或辅助字形分割相关汉字。可参见各辅助字形的说明栏,以及〈三代与五代编码差异·五代新增辅助字形〉一节的整理。

练习 编辑

辅助字形取码原则 编辑

辅助字形作汉字组件时取对应仓颉字母即可。

  • 如“仕”取码“人土”,“双”取码“水水”。

仓颉字母单独成字时取一码即可;辅助字形单独成字时则须分割取码。

  • 如“土”是仓颉字母,“土”字取一码作“土”;“士”是辅助字形,“士”字分割取码作“十一”。
  • 如“水”是仓颉字母,“水”字取一码作“水”;“又”是辅助字形,“又”字分割取码作“弓大”。
  • 如“尸”是仓颉字母,“尸”字取一码作“尸”;“匚”是辅助字形,“匚”字分割取码作“一女”。
  • 如“山”是仓颉字母,“山”字取一码作“山”;“乚”是辅助字形,“乚”字分割取码作“中山”。

但有些字已是基本笔画,无法再分割,因此虽是辅助字形单独成字,也只取一码。

  • “丿”取一码“竹”,“丶”取一码“戈”,“丨”取一码“中”,“亅”取一码“弓”。

尚有些字虽是辅助字形单独成字,但因其他考量也只取一码。[3]

  • “曰”取一码“日”,“乂”取一码“大”。

相近字形辨析 编辑

形状 说明
  “口”的主根,四边形内不含任何东西。如:
  读“围”,是“田”的辅助字形。撇除“日”形,四边形内有任何笔画皆属之。如:西
  四边形内除了原来的一笔,没有其他笔画。如:
形状 说明
  “金”的辅助字形,多在整个字的中间,有时亦写成“ ”,如:西
  通常在字的下半部,且占整个字或整个部份的一半左右,如:,取码“竹山”。但独立成字时视为两竖并列,取“中山”。(参见下方“ ”与“ ”之说明。)
形状 说明
  “十”的辅助字形,顶上有直点。如:
  “月”的辅助字形,顶上无点。如:
  “弓”的辅助字形,首笔为撇,起笔处明显比“ ”高。如:
形状 说明
  “十”的主根,中间基本上是直竖,但写行楷时可能稍微左斜,以连接下方字形,如:
  “十”在字形左方、下方、左下方、内部,为书法美观而轻微变形,如:;或原作“十”,因写在偏旁美化者,如:(字首原作“辛”)、(字首原作“丰”);或左斜而下接折笔者,但仍属“十”不属“大”,如:
  “大”的辅助字形,多用于右下方或右方连有字形者,如:
形状 说明
  “中”的辅助字形,由上而下,上方无其他笔画相连,原则上是竖笔,但有时为书法美观而由直转左撇,如:;常二竖并列,有时也可写作“ ”的笔画亦属之,如:
  “竹”的辅助字形,由右上而左下,基本上不能写作笔直的竖笔,其上部也常会与其他笔画相连,如:
形状 说明
  “戈”的辅助字形,顶上有直点,如:
  “一”的辅助字形,首笔为横,顶上无点,如:
  “竹”的辅助字形,首笔为短撇,如:
形状 说明
  “一”的辅助字形,由左下往右上提者皆属之,如:
  “竹”的辅助字形,右上到左下的短撇,如:
形状 说明
  “山”的辅助字形,竖末右弯及上钩,如:
  “山”的辅助字形,本作“ ”,置左时常转为屈钩笔形,但仍属“山”不属“女”,如:(字首原作“光”)、(字首原作“元”)、(字首原作“己”)。
  “女”的辅助字形,这些“ ”形必须作钩,不可写作“ ”,如:
  “女”的辅助字形,竖末右弯但无上钩,如:
形状 说明
  “人”的辅助字形,本作“ ”,置左时常转为长点“ ”,但仍属“人”不属“戈”,如:(字首原作“夫”)、(字首原作“失”)、(字首原作“ ”)。
  “戈”的辅助字形,无论置左置右,均作点,不能作捺,如:,这些字的“ ”笔不可写作“ ”。
形状 说明
  “人”的辅助字形,右作捺,如:
  “人”的辅助字形,本作“ ”,结字避让时末捺常转为长点,但仍属“人”,如:
  “竹戈”(  )组合,左撇与上方横画相接,右作点。如:
形状 说明
  “尸”的辅助字形,如:
  “心”的辅助字形,首笔为撇,如:
形状 说明
  “尸”的辅助字形,取码“一尸竹人”(    ),因为头码“一”(字根“ ”)已包括撇。同理,为“月尸竹竹”(    )、为“大尸竹”(   )。
  “心”的辅助字形, 取码“廿心竹人”(    ),的字身取码“廿心人”(   ),因为头码的“廿”(字根“ ”)不包括撇。
形状 说明
  “女”的辅助字形,是一连笔,如:
  “人”的辅助字形,是两笔,末笔为捺,常用于“豕”形尾码,如:
  “人”的辅助字形,是两笔,与前者极似,末笔为点,如:
形状 说明
  “卜”的辅助字形,为二长点,多用于字尾,如:
  “戈一”(  )组合,为点提,多用于左方的“冫”偏旁,如:。也用于如:等字。
形状 说明
  “中”的辅助字形,是“衣”偏旁的字典部首变形,末部有两点,如:
  “戈弓火”(   )组合,是“示”偏旁的字典部首变形,末部只有一点,如:祿。作字首或次字首时,取头尾码“戈火”。
形状 说明
  “弓”的辅助字形,通常位于整个字或整个部份的上方或左上方,如:
  “心”的辅助字形,在“ ”内半包着另一些笔画或字块,如:
  “竹尸”(  )组合,通常位于整个字或整个部份的左下方,如:
形状 说明
  “心”的辅助字形,两笔,首笔为撇,然后作“ ”,如:的第一及第二笔。
  “女尸”(  )组合,通常位于整个字或整个部份的下方,如:,还有第三笔等。
  “卜尸”(  )组合,通常位于整个字或整个部份的下方,如:
  “卜尸”(  )组合,通常位于整个字或整个部份的下方,如:的第三及第四笔。
形状 说明
  “廿”的辅助字形,左方是“ ”,右方是“ ”,如:
  “中中金”(   )组合。“ ”取码“中中金月”,用作字首或次字首时,取头尾码“中月”,如 是“中月一一人”, 是“日中月人”。
  “廿一”(  )组合,如:
  “廿金”(  )组合,如:
形状 说明
  “人大”(  )组合,共四画,用于部首属“攵”的字,多为在右的偏旁,如:。或用于“攸”的变形,如:。用在下方的例子有:
  “竹水”(  )组合,共三画,多为在上、在左,如:。有些字源上从“攵”的简化字或俗笔字也改从此,如:
  “竹水”(  )组合,共三画,台湾标准独有[4],是由前项分化出来的形体,多在下,如:。但“變”写作“攵”,属“人大”组合。
形状 说明
  “十月”(  )组合,四笔,读“(注音)ㄈㄨˊ,(汉拼)fú,(粤音)忽”,如:
  “卜中月”(   )组合,五笔,读“(注音)ㄕˋ,(汉拼)shì,(粤音)时以切”,如:
形状 说明
  “大”的辅助字形,末尾无钩,如:
  “大尸”(  )组合,如是“大尸竹”。由于“犭”部件通常用作字首或次字首,取头尾码“大竹”,因此有人误会“ ”是“大”的辅助字形。
形状 说明
  “卜”的辅助字形,首笔为点,如:
  “卜”的辅助字形,首笔为直点(不是竖),楷书里也写作侧点,通常位于整个字或整个部份的上方,如:
  “中一”(  )组合,首笔为略长的竖,不可写作点,如:
  “卜”的辅助字形,首笔为横点,楷书里也写作侧点,通常位于整个字或整个部份的上方,如:
  “一一”组合,首笔为略长的横,不可写作点,如:
形状 说明
  “竹”的辅助字形。亦可写作撇,尤其明体,楷书有时变形作“左点”,如:的第六笔、的第六笔、的第九笔。
  “戈”的辅助字形,不可写作撇,如:
形状 说明
“口山”(  )组合,如:
“尸山”(  )组合。
“尸山”(  )组合,如:
  “尸山”(  )组合,如:
形状 说明
  “金”的辅助字形,如:
  “人一心”(   )组合,非辅助字形[5]。作字首或次字首,取头尾码“人心”,如:
形状 说明
  “戈”的辅助字形,如:
  “弓戈”(  )组合,与上方形状相反,如:

附注 编辑

  1. 作为对照,《第五代仓颉输入法手册》列出了24个仓颉字母及90个辅助字形,共114字根。
  2. 《第五代仓颉输入法手册》未列出此辅助字形,但实际编码如“冎”(月月)、“卨”(卜月月口)反映了此辅助字形的存在。三代仓颉手册未列出此辅助字形也未收“冎”字,但“咼”及其衍生字皆取“月月口”,由于与“咼”相似之“商”、“啇”等字形官方皆视为整体字,若“咼”视为整体字,取码“月月口”只能用此辅助字形解释;加上五代仓颉手册并未提及此辅助字型之更动,视为三代仓颉支援此辅助字形可使规则较一致。有网友去信询问,沈红莲亦回答在三代及五代确实都有此辅助字形[1]。注意非官方三代仓颉编码表可能未完全遵循,例如微软仓颉把“冎”编码作“月一中月”。
  3. 这做法有点争议,详见〈争议编码〉一节的讨论。
  4. 传承字形(如康熙字典体),以及香港标准、大陆标准等,写法都与前项“夂”无异。
  5. “钅”曾于1987版的五代仓颉归于“金”的辅助字形,后来版本取消。详见〈版本差异〉一章。


 仓颉字母与键位 仓颉输入法
辅助字形
汉字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