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细胞因子的主要种类及主要功能

细胞因子 -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 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 细胞因子与临床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编辑
  • 最初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
  • 也可由其它细胞产生,也可作用于其它细胞。
  • 已发现了37种白细胞介素,分别命名为IL-1~IL-37。

细胞来源

编辑

主要由T细胞产生。

作用方式

编辑

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主要生物学功能

编辑
  • 活化T细胞,促进细胞因子产生;
  • 刺激NK细胞增殖,增强NK杀伤活性及产生细胞因子,诱导LAK细胞产生;
  • 激活巨噬细胞

细胞来源

编辑

主要由Th2细胞、肥大细胞及嗜性粒细胞产生。

主要功能

编辑
  • 促B细胞增殖、分化;
  • 诱导IgG1 和IgE产生;
  • 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
  • 抑制Th1细胞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
  • 协同IL-3刺激肥大细胞增殖等。

细胞来源

编辑

主要Th2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主要功能

编辑
  • 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产生;
  • 抑制MHC-II类分子和B-7分子的表达;
  • 抑制T细胞合成IL-2、IFN-γ等细胞因子。

细胞来源

编辑

主要由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人B淋巴母细胞产生。

主要功能

编辑
  • 激活和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及IFN-产生;
  • 促进Th0向Th1细胞分化,分泌IL-2、IFN-γ;
  • 增强CD8+ CTL细胞杀伤活性;
  • 可协同IL-2诱生LAK细胞;
  • 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和IgE合成,

干扰素(inferferon, IFN)

编辑

指宿主细胞受干扰素诱生剂(如:病毒、聚集胞苷酸和丝裂原)作用后合成的一组糖蛋白,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因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而命名。根据其来源、生物学性质及活性的差异,可分为:

  • Ⅰ型干扰素 IFN-α和 IFN-β
  • Ⅱ型干扰素(免疫干扰素)IFN-γ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编辑

指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根据其结构和来源不同,分为两类:

  • TNF-α:主要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参与炎症、免疫应答、抗肿瘤、参与内毒素性休克等病理过程,引起恶病质等。
  • TNF-β: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 LT),主要由激活的淋巴细胞产生。其生物学作用与TNF-α极为相似,最大不同在于LT在局部发挥作用。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SF)

编辑

指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集落的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Chemokine)

编辑

主要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活性。根椐其肽链 N 端半胱氨酸的排列方式,可分为4个家族:C、C-C、CXC、CX3C。其中C代表半胱氨酸,X代表任一氨基酸。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

编辑

TGF是一组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